基于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2015-04-23 21:58陈倩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

陈倩

【摘要】英语教材改革后,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引入教学环节,但是如何实际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组织方式等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一系列实践后,发现在合作学习的范围下,还隐藏着许多变化,教室应该根据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能力组织不同的合作形式、变换不同的合作方法和合作内容。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实践与反思

一、引言

在新教材改革后,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许多高中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对于高中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程晓堂(2004)在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时明确指出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学生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走入了课堂。

黄振远在《新课程英语教与学》一书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两个层面的合作相互交叉、互相促进。合作式学习需要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展现出来,并且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以及如何能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上,还有许多困惑。甚至有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点缀,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笔者带着这些疑惑,在近几年的努力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化,同时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变化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具体操作方法。

二、不同教学内容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尝试

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中明确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有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授课中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

笔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第四模块第三单元的project为例,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篇文章的内容与奥运会有关,学生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节课,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试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1)在让学生对于课文有较充分的了解之后设计了一个组内对话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用刚学会的知识来讨论加入奥运会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巩固重点内容。

(2)然后选定了两个运动项目—高尔夫和武术,让学生投票来进行一场PK。先进行小组内部讨论,选择其中一个加入奥运会,并且给出理由。然后在选择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

(3)接下来主要是准备和创作的过程。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演讲,不仅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演讲能增加说服力,是否需要投影仪的辅助等。演讲的同学可以先试着向同组的成员展示自己练习的成果,然后吸取大家的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

(4)最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展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欣喜地看见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组间竞争的环节也使得他们为了小组荣誉而尽力完善自己的作品,创新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审视和批判,也使得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刻。

【案例透视】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需要通过多种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认真完成任务,使得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任务要设计成为发散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唯一的表现形式,学生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和探索,互相配合,勇于创新,才能在展示成果时为小组争光,并且赢得大家的认可。

2.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在从教的过程中,对于比较枯燥、难懂的文章,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处理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材料时,不能单纯的由教师讲解,或者传统式的让小组组内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交流的作用。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笔者尝试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互为老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2】

互为老师,就意味着每个小组之负责一部分的内容,这就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同时要把自己小组所负责的部分,教授给其他小组的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决定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第三单元的project中,生词多、内容新奇,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较大。笔者大胆尝试将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即每组只负责文章的四分之一,充分阅读材料,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将其简化为一个旅游介绍。完成后再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教授的形式可以自拟。有的小组甚至展示了一个旅游推介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原本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案例透视】

把一个大的阅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之后进行组间交流,在课堂中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取得学习进步。这要求学生首先自主学习,互相倾听和分享,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程度,有助于发展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即学生控制、掌握学习过程,并随时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学会自主学习。

3.组内任务分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任何一个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如何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而不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进行分层教学,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整齐划一,一味强求同一标准。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

【案例3】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之前,先给学生分等定级,随后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结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执教《牛津高中英语》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语法--形式主语it时,在总结句型环节笔者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

Type two: It + be + adj + of sb.+ to do sth.

序号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这样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ype three: It + be + adj.+ for sb.+ to do sth.

序号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这样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学困生只要能找出同类型的句子,中等生对于形容词进行总结、归纳,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完成批注里的内容,辨析两种形容词的类别并且整理其特点,完成何种难度,则有学生自己决定。

【案例透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顺利完成的所有任务的优等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可以主动控制自己学习任务的难度之后,不少同学向高一个层次的任务发起了挑战,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空前高涨,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在后期教授时态、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时,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挑战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往枯燥没有活力的英语语法课,变得灵动起来,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探索,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在进行小组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的模式是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并且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有其显著的优点: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得他们在克服学习困难时,有更大的动力。同时,要转变学生的思路,将“教师教,学生学”的旧方法,转变为“学生互教,学生互学,学生互帮”。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存在一些困惑,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1.点燃学困生学习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然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比较容易感到厌倦,因为合作学习主要依靠学生小组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困生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继而不想参与。因此在最初设计小组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兼顾到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2.小组合作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尝试中,笔者深深感到相关知识的匮乏,对于学生、教学内容、活动方式等,都有很多的未知和不足。导致每一次尝试都耗尽心力,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比如,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将保持和谐气氛作为首要目标,并愿意为此保留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对同伴进行批评会伤害同伴与自己之间的感情。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同伴在合作活动中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提高。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运用需要大量广泛的尝试和总结,同时也需要完善的理论支撑,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J].基础英语教育. 2004(3):3-8.

[2]黄振远.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常剑若.拼图式阅读时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6(30):137-138.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