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

2015-04-25 07:22雷永长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5期
关键词:坡地景观规划

雷永长

(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

雷永长

(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贵州铜仁 55430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整合设计,以期为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用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运而生,如何将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是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指规划、建筑和景观的整合设计。

1 规划与建筑整合设计及其主要设计策略

规划与建筑整合设计主要注重建筑地址的选择以及建筑布局、功能和风格等几个方面。

1.1 建筑地址的选择方面

选择建筑地址时,要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绿色建筑选址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对建筑物产生的各种危害,例如设置专门的保护性隔离带等。同时,还应保证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前要求认真勘察绿色建筑周围环境以及不同施工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②制定详细的多套方案,对原有人工开发的建筑用地、具备基本开发条件的用地、使用率较低的旧区等要进行优先选择,最终确定最佳实施方案,这样不但有助于节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开发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1.2 建筑布局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建筑的整体布局进行综合考虑,建筑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构成了所处的建筑组团。建筑组团的布局受场地特点、交通组织、总体分区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情况下,建筑组团平面布局形式分为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和自由式,其中行列式布局由斜列式、错列式、并列式之分,具体实施时对日照间距进行合理控制,不但有利于建筑获得更好的通风条件和朝向,而且将建筑错列布置可提高山墙空间的光照,有效避免风影效应的出现:周边布局常沿着场地周边或街道布置,使建筑群形成一个开敞的空间,不但能达到较好的防风效果,而且还能较好的节约用地。不过该布局方式影响多数建筑的采光效果;混合式综合了周边式与行列式特点,能使其周边式和行列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自由式充分结合了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通风、日照等一些自然因素,因此建筑布置更为灵活,绿地景观也多种多样。

1.3 建筑功能方面

规划对绿色建筑有着直接的作用,即需在满足相关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有效解决绿色建筑的间距、采光、防火、交通等各种实际问题,实现绿色建筑的安全、功能和卫生要求,并初步限定绿色建筑位置、体量和规模。如果规划中很难同时满足相关问题时,应对建筑的立面或平面加以限制。例如,如建筑局部比较近的外墙不能开窗。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还要通过协调和配合等方式把握建筑的整体特征。

1.4 建筑风格方面

地区的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建筑风格,从建筑层面分析,设计师和业主都希望建筑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以及较强的辨识度,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通常或使用一些建筑手段,将建筑中的某些细节或元素更好地凸显出来,以达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目的。如即将完工的意大利米兰的“垂直森林”,每座楼的树木相当于平原上10m2的森林,可以对城市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大大减低噪音,调节室内温度和温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小气候,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而利用居民生活用水和太阳能支撑的植物灌溉系统,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规划层面分析,设计时应重更长远、更广泛理念的体现,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求,而且还应以理念为出发点彰显建筑特点。因此,建筑设计师要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细部等手段体现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同时体现规划设计特色、规划主次结构和规划功能。

2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用——以某坡地居住区规划建筑整合设计为例

某大型小区分为两个区域,北侧为A地块,用地面积66894m2,约合100.3亩;南侧为B地块,用地面积39062m2,约合58.6亩。该小区安置小区地块宗地整体地势南低北高,A地块自然高差较大,高度介于海拔43~63m之间;B地块高度介于海拔38~35m 之间。

2.1 规划建筑布局

本案规划地形比较方正,建筑规划布局不需要考虑太多组织模式,只需要在考虑坡地和人的生活规律,将绿色生态作为主题进行设计。确定小区共享景观中心,强调尺度比例宜人的邻里组团空间,各组团中形成相应景观中心,以此形成逐级共享的空间体系,才能更好地布局平面。在沿街的地段,人流较多的地方布置商业,商业网点独立设置,与入口大门连为一体,作为辅助性的商业用房,又可阻隔道路环境对前排住户的影响。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将邻里中心、红白喜事大厅等场所引入其中,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性化的尊重。红白喜事大厅位于小区西侧,避免仪式活动的噪声对小区产生影响。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管理用房结合红白喜事大厅设置。规划中A地块高差较大布置多层建筑,更好地利用坡地特有的明显高低落差,建筑由北向南依次递减这种依照自然地形起伏的和谐规划建筑方式,在竖向上形成了丰富的山地景观,使住宅的采光、通风条件进一步改善,在视野和间距上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在B地块的设计中地块高差较小,主要布置高层和小高层。来提高用地的效率,为区域提供了一些辨识性强的群体景观。

2.2 建筑接地方式的表达

地面与住宅建筑接触处理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覆土式、地表式、架空式等。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各有不同。覆土式主要优点是节约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空间效果又不破坏环境;地表式土石填方较少,顺应地势;架空式不破坏地表环境。基于地形综合考虑三种方式,本方案采用地表筑台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简单,既保持良好的空间形态,也减小对原始地形的破坏,如图1。建筑的布局顺应地势的的变化,A地块为六层住户加底层储藏的形式,建筑底层的设计多结合坡地地形,只需少量的场地平整即可形成可利用的储藏用地,这种处理手法不仅解决了安置居民需要更多的仓储空间,还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地下室由北入户进入,由下一层筑台出,南北相通的形式,使地下室的空间的层次性和渗透性更强,同时也方便了人流的进出。B地块以小高层、高层为主,以南北向的中心轴线为基础,两侧对称展开,开创严整有序的小区界面。高差处理的方法在土地资源危机加剧的今天尤为重要,人们对建筑的不断需要使得对坡地环境的开发以及利用更加重视。一方面合理地处理高差可以缓解土地压力,为人类开拓更多层次的空间,另一方面坡地环境的处理可以使建筑和环境的处理上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展示出更好的空间风貌,从而实现更多的价值和用途。

图1 地块剖面示意图

2.3 建筑风格

坡地建筑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在立面的处理上应该融入到自然的地形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的城市色彩规划,切忌不能喧宾夺主。在色彩的选择上遵循徐州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原则,经济开发区的色彩定位属于“展”字区。本次小区设计的基调色采用XZ-07,辅助色采用XZ-46,坡屋顶采用XZ-44,这种配色的选择,即与经济开发区的色彩定位保持一致,又与周边小区的色调保持一致。在形式的处理上特别注意同周边环境的配合,整体设计简洁大方,线脚干脆利索,体现了拆迁安置房简约而不简单、适用而现代的建筑性格。

2.4 景观结构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就是从整体出发,根据A地块坡地北高南低,建筑与坡地设计利用地形高差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特色景观,在根据小区入口景观、休闲广场中心景观、宅前组团景观递次展开,形成有序的景观视觉通廊。景观设计与建筑布置相结合,保证社区居民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户户有景可赏。在规划用地四周道路两侧种植行例式路荫乔木,基地内部道路根据道路性质、功能、宽度因地制宜,灵活布置景观,结合挡土墙、土坡等,创造出生动的三维立体绿化空间。三维的绿化空间比二维的绿化空间多出一面垂直绿化,扩大了总的绿化面积,解决了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从而带来更佳的建筑小环境,在保持该地块原有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小区的价值和竞争力。

3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推动下,人们对建筑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绿色建筑更好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对建筑的要求,成为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建筑设计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运用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相们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1]牛晓燕.对于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198.

[2]杜立冬.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9):89.

[3]王轩.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5):37.

TU201.5

A

1673-0038(2015)45-0119-02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坡地景观规划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幸福我一辈子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某坡地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