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4例临床研究

2015-04-26 10:59赵正坪陈小玲曾世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赵正坪,陈小玲,曾世春

(彭州天恩中医医院 康复科,四川 彭州611930)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4例临床研究

赵正坪,陈小玲,曾世春

(彭州天恩中医医院 康复科,四川 彭州61193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给予颈复康颗粒口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头晕、颈部僵痛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中成药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研究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临床分型较多,会影响颈部神经根、压迫神经或脊髓主要血管。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类型,又称眩晕型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者及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效果一般[1]。祖国医学将该病归于“眩晕”范畴,中医治疗方法较多。本研究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38.4±7.3)岁,病程7天至6年,平均病程(2.7±1.5)年。患者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伴有头痛、偏头痛、项强、耳鸣、颈部酸痛不适、视物模糊、心慌等症状;查体:有椎旁压痛感或头部旋转试验呈阳性。经CT、MRI或颈部X线等检查证实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者62例,环枢椎半脱位50例,颈椎间盘突出44例,椎间孔变小35 例。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将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标准。

排除标准:有颅内器质性病变者;有梅尼埃氏征或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疾病者;年龄超过70岁者;合并有肿瘤或其他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病变者;具备手术指征者;入选后未按方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通滞舒润胶囊颗粒口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西药治疗:通滞舒润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按摩手法:患者端坐,医生站立患者后方,采用推、揉手法按压冈上肌、背阔肌等肩部肌肉及韧带5min,使其放松,行经络点穴治疗5min,采用弹、拨、推、揉手法按摩颈部两侧肌肉及经穴10min,手法深沉缓和、力透深层,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使患者痉挛紧张的肌肉韧带彻底松弛,每天1次。治疗10天为 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主穴取百会、风池、风府、完骨、太溪、天柱、大杼及颈夹脊,配穴取印堂、太阳、合谷等。取风池穴进针,针尖分别向对侧眼眶内眦,行捻转补法;百会针尖向后,行缓慢捻针补法;直刺头部以外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得气留针时间30min,每隔10min左右运针1次,每天1次。治疗10天为 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眩晕等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旋转试验呈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颈部可正常活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头晕、颈部僵痛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 (±s,天)

3 讨论

临床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机械性、动力性因素导致的环枢关节退行性病变有关,环枢关节韧带组织比较发达,频繁活动、长期劳损、慢性炎症、外伤及骨质增生等会导致韧带松弛、钙化,不能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引起椎动脉扭曲、狭窄、直接受压和梗阻,使椎动脉丛受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导致不同程度的脑供血障碍,使患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3]。西医手术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风险较高,仅适用于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保守疗法仍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但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1]。

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故椎动脉型颈椎病多为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伏案劳作致颈脊慢性劳损,复感风寒湿邪则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畅,引起一系列症状。采用活血通络、化痰散郁、补益气血类中药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虽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颈椎部微循环、减轻组织充血水肿、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但症状改善不明显,疗效一般[1-4]。有相关文献报道[4-5]表明,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使痉挛肌肉血管得到舒展,颈椎内外应力得到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直接扩张血管,改变血液流变学,并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重建神经网络、改善能量代谢、增强肌肉张力,恢复颈部关节的稳定性。针灸联合推拿可疏通经络,消除患部水肿,解除病灶压迫,迅速改善症状。

4 结论

本研究在口服通滞舒润胶囊药物的基础上,采用推拿联合针刺百会、风池、风府、太溪、天柱、大杼及颈夹脊等穴,效果明显。百会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会穴,可振奋阳气;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可平肝熄风,使气血上注;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可使督脉及太阳经经气畅通。研究[6]表明,风池、百会等穴深部有颈部重要神经(包括颈交感神经、枕大神经等),风池穴浅层有枕神经和枕动脉分支,深层有椎动脉,针刺风池、百会可缓解劳损所致的肌肉紧张,解除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及内耳缺血状况,头晕、恶心等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7.8%,且观察组患者头晕、颈部僵痛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蔡斐.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J].光明中医,2012,27(4):751-75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3] 朱雅杰.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95-96.

[4] 李明华.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5):96-97.

[5] 张仲博,房敏,蒋诗超,等.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64-566.

[6] 刘再高,古琼芳,曾振强,等.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38-4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6-16

赵正坪(1963-),男,藏族,四川省彭州天恩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康复治疗。

R246

A

1673-2197(2015)20-0064-02

10.11954/ytctyy.201520029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