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服务患者
——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程灏主任医师

2015-04-26 19:21高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夹板西医骨科

○文/高扬

大医精诚 服务患者
——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程灏主任医师

○文/高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程灏医师,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诠释着对医务工作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认真负责,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同时得到了同仁们的尊重,为一方民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耳濡目染,从小立志学医

出生于一个医者世家的程灏,自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医生这一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受到当医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对穿上白大褂无比神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程灏医师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父母住在医院宿舍,父亲经常夜晚被叫去做手术、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总是带着成功的喜悦讲给我和母亲听,手术做得如何如何漂亮,抢救的怎样怎样成功。”这让他被医生这个能救死扶伤、讲仁慈、讲仁爱的职业深深吸引,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神圣且富有成就感的职业。这也是后来他经常说“治好一个病人,我比你更高兴”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参加了天津市早期的西学中学习班,开始学习中医,程灏那时刚上小学。父亲希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医学,便让他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中医的很多名词和基础知识,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治病救人。

手术中

1987年,程灏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此便踏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道路,走上了从小梦想的从医之路。

创建医疗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后,程灏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创建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目前担任该科室主任。在这里,他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同时,融入创新理念,中西医并举,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科室患者的治愈率,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程灏主任介绍,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建科于1997年,到今天已经18年的历史。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生14名,护士1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医学顾问1名。目前有开放床位44张,包括创一科病区、专科门诊、全年24小时骨科急诊的完整科室,曾担任重大群体交通事故救治,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救援等工作,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的医疗团队。

在程灏主任的带领下,创伤一科全体成员本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举”的原则,遵循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骨科理论方法结合现代医学骨伤科理念技术的学术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他们应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技术、现代生物学固定理念微创技术和手术钢板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治疗四肢、骨盆及关节的各类新鲜、陈旧的复杂难治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急、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同时,注重中医中药三期辩证施治(内服外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水平和同期国际接轨,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的治病特点是:中医特色不拘泥,西医特点不落后。

多年来,创伤一科的医生们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医德,他们勤勉敬业,满怀仁爱之心,精益求精,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承担风险,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尽全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凭借着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护理队伍,努力为我国的创伤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目前,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院级科研课题三项,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伤急救教研室工作,负责“三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因病施治,为患者谋福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任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程灏主任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

在程灏主任所在的创伤一科,多年来都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做医生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一定相同的,但每一个方法对这个病人是最恰当的,作为医生就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大多数疾病,包括骨折,治疗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手术不是万能的,很多骨折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哪种方法对病人最有利就采取哪种方法。大多数病人是不懂医学的,作为我们医生要把治疗其所患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患者会权衡,提出他们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些骨折需要赶紧手术治疗,比如需要早期下地活动的、关节内骨折等,医生就不能犹豫,必须果断做出判断”,程主任如是说。

去过程灏主任门诊的患者都知道,在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他及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感言,更是一位医者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做该做的手术,做病人需要的手术。”是大医精诚、仁慈博爱的体现。当一些疑难杂症摆在医生面前,运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中西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将最恰当、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学帮助,是医生的一种本能。但是做到这些最基本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骨伤的精髓,同时还要对西医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一位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患者,60多岁,没有工作,由于不小心手腕骨折了,经过北京的其他两家医院的检查,医生都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怕手术治疗会留下后遗症且费用太高患者选择了放弃。后经人介绍,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找到程灏主任,当时,他非常担心程主任也动员他做手术。没想到,在程主任看完片子并详细询问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后,极其自信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估计最后和手术效果差不多。”程主任的治疗方法让他的手腕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基本灵活自如活动,不仅减少了很多痛苦,还节省了大笔医疗费用。

创新研究,追求卓越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走向衰亡。中医学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少不了我们的祖先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程灏主任也深谙此道理,为此,他在近几年带领科室推出了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他非常注重创新,对目前骨科医疗界普遍使用的小夹板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2167560)和“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 101484267)。

程灏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现代骨科的精髓,指的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相对的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创伤一科运用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让许多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朋友重新站立起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程主任曾多次参加关于微创手术的各种国际性、国内医学交流会、研讨会,创伤一科的微创手术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从事中医骨科的医生都知道,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我国著名老一辈骨科专家尚天裕等老先生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尤其对固定四肢中段骨折有明确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被中医界使用了几十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程主任发现有些小夹板的设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固定肱骨近端的外科颈骨折时,内侧夹板下坠,前、外、后三板相互聚拢、向外开裂等,起不到固定作用。于是,程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小夹板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技术创新。这一创新设计的新型小夹板,克服了原来小夹板的缺陷,对上述骨折起到了明显的稳妥固定的作用,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团队合影

参加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一位30多岁的外科颈骨折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摔跤的过程中,导致非常严重的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程灏主任亲自施以治疗,并且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型小夹板。不到8周时间,恢复情况很好。程灏主任还建议该患者,间断性地可以拿掉夹板,开始做一些功能锻炼。

传承颂扬,见证先进理念发展之路

中医骨伤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科学,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滞后性也不断凸显。因此,程灏主任非常注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西医也一样,即使是在当今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到微观细胞、基因等研究水平,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因时依症来治疗疾病,同时需要权威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

程灏主任介绍说,AO理念和BO理念是当今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1958年,西医骨科确立了治疗骨折的AO原则,该理念强调坚强内固定。但这一理念并不完美,出现了大量失败病例。于是,骨科专家们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近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骨折治疗理念——BO理念,这是一种生物学固定理念,不仅损伤小,且治愈率高。

AO理念与BO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AO理念采用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而BO理念是以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为前提,不必以损伤骨折周围血运为代价的解剖复位,主张生理学复位和远离骨折局部的稳妥固定。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功能复位和保留骨折上下关节功能活动的弹性固定。功能复位是指满足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的复位方式,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过多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有中医专家将其称之为CO理念,“C”即是“China”,即中医骨科理念,其实也不为过。

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半年多后,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程灏主任在看了他一下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

为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源于程灏主任对骨科疾病治疗理论的了解以及创伤一科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他说:“从钢板固定的方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或我科做的手术。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在AO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钢板贴敷越严密越好,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这位患者使用的钢板,在所有钢板钉孔上打满了螺丝钉,在骨折处中间再又加上2颗螺丝捆上钢丝,”这种骨折所应用的方式,是违背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学固定BO原则,所以导致半年了骨折还没有愈合迹象,接下来钢板很快就会断掉,原因就是没有跟进学科的发展。

治病方法非常重要,选择的材料也很讲究,手术材料不是越贵越好,进口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人体形健壮,其生产的人工关节质量确实很好,一个股骨头假体数万元,而台湾联合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应该属于国产)一万多元,其使用寿命不相上下,但是台湾联合的人工关节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其产品设计可能更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的体型特点。不适合的产品,再好、再贵也没有意义。

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程灏主任深刻理解到,无论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医中药文化,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医理论,都是能够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谋福的医学,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说:“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哪种方法治病不是医生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看哪种方法对病人有利,中西医结合是理念的结合,绝不是方法的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临床工作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大多数人认为,医生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就是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西医治疗,且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程灏认为,一个东西的好坏,不在于价格、材料,关键是真正为病人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能够达到好的疗效就是好东西。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程主任表示,其实中医的麻醉术和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查阅文献几千年前就有华佗拟行开颅手术的记载。但是由于麻醉技术的发展,无菌技术、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西方医学和手术疗法发展更快。所以说,保守治疗并不等同于中医治疗,中医也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中医治疗骨折有独特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穿针外固定等。另外,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都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原则和手段。

再比如,对于伤口、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医几千年就开始强调“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是说伤口有分泌物不一定是坏事,有分泌物伤口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干燥,现在刚刚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转变都恰恰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程主任说:现代伤科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似乎逐渐地向几千年前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转变和靠拢。我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在一个平面上沿着两条不同直线发展,而不是平行线,总有一天会有相交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也不是对立的,中医也叫“汉医”,中国还有“藏医、蒙医”等,国外也有适合自己民情的民间的医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各有区别,使用不同药物和方法,但是都能治病。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对病人更适合,医生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

淡泊名利,关注医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有些医生因夸大病情不被患者理解,甚至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复,这让作为医生的程灏主任很痛心。

工作中

程主任说,其实医生夸大病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必须区别看待。第一种: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被暂时的表面现象掩盖,然而这些难题患者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患者或家属不懂,也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第二种:医生受当前复杂恶劣的医患关系环境,和个别不良媒体故意夸张的虚假报导,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把疾病可能发生坏结局所谓有义务的告知。否则哪一点没说到,医生就会被认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其实,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与告不告诉患者毫不相干,与病历写的好与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总是免不了会出现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在极个别医德不佳的人,他们故弄玄虚,拿回扣、要红包。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医务界,不能让所有医生护士背黑锅。”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说的。

在中国几十年的医改过程中,这一现象并没有杜绝,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变本加厉,这让我国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程灏主任认为,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面向医疗群体,要考虑医与患双方的利益,绝不是仅仅依靠强行推行一个“医生与患者签署拒收、拒付红包协议”的规定,就希望将医改搞成功。所以说,国家投入不平衡,医保政策畸形,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正,个别媒体虚假或不实报道,犯罪成本过低,法律保护意识滥解等等,都是导致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需要政府真正的重视起来,要让全社会包括医务人员都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医学帮助”的真正的内涵。

精勤不倦,弘扬中医学

除了做好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程灏主任还积极参加各种灾区救治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指导组,程灏主任主动请战,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加了专家组。在灾区,程主任成功完成第一例骨折救治手术,在后来十天的奋战中,他们圆满完成了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伤员进行心灵沟通,不仅治好他们身上的伤,还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主动为灾区的重建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由于程医师的积极参与及做出的较大贡献,他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批准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奖并通报表彰。

星移斗转,时移物换。跨越世俗的功利,历经艰苦的磨难,穿越医学技术瓶颈,程灏终成一方名医。多年来,他矢志不渝却也淡泊名利,并继续探索和创新,执着的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为祖国中医的弘扬竭尽全力。

程主任说:“中医要发展、弘扬,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促进中医发展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深入调查,分析中医发展滞后的真正原因,反复论证,不能推行断其后路式的规定。不能盲目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这样才能真正传承弘扬祖国的经典中医学,让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绽放光芒!

程灏,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创伤急救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朝阳区三级急救网络绿色通道指导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外固定委员会委员。1987年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参与创建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应用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及各部位损伤,为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夹板西医骨科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