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的故乡:乌克兰卫国战争博物馆

2015-04-28 09:08王玉枢改编
轻兵器 2015年8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设计局基辅

王玉枢 改编

乌克兰在帝俄时期就被称为“欧洲面包篮”或“欧洲谷仓”,该国东南部与俄罗斯毗邻的顿内次盆地是其重要工业地区,盛产煤、铁等矿产。该国的车辆、冶金、机电、航天、造船等重工业亦具备良好基础,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军火与航天产业占用重要地位。大家熟知的二战时期苏系武器经典代表作——T-34系列坦克就出自乌克兰,其产量超过8.4万辆、至今仍有10余国军队使用。二战前诞生的乌克兰Morozov设计局位于乌克兰东北部第二大城市卡尔可夫,其研发的产品除T-34坦克外,还包括T-44、T-64、T-80、T-84等主力坦克,该设计局至今仍从事坦克的设计研发。位于该城市的Malyshev工厂成立于1895年,是成立时间最早的坦克制造厂。而位于基辅市郊的乌克兰国营安托诺夫设计局,其产品以运输机与民航客机著称,苏联解体后,该设计局划归乌克兰所有,并与其他企业重组,改称安托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迄今保持多项航空史纪录的两款世界最大运输机An-225与An-124,就是由该设计局设计制造的。纵使苏联解体多年,该设计局近年推出的An-70重型运输机仍被俄罗斯空军采用。

地处聂伯河中游、横跨东西两岸的基辅市,是乌克兰首都及第一大城市,建城历史超过1500年,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政治、文化发展变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及“俄罗斯的耶路撒冷”,也是成立最早的东斯拉夫民族东正教主教区。该地曾先后被基辅公国、蒙古钦察汗国、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俄罗斯帝国统治。19世纪末,基辅市因俄国工业革命而再度兴盛。基辅市经历1917年俄国革命引发的短暂内战动荡时期后,1934年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二战时,基辅市于1941年9月19日被纳粹德军攻占,市区85%的建筑成为瓦砾。二战后,苏联投注大量人力物力使该地迅速复苏,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1965年被苏联当局颁授“英雄城”头衔。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基辅市成为乌克兰共和国首都。

乌克兰卫国战争博物馆坐落于基辅市南郊、聂伯河西岸的的Pechersk区高地上,是一处占地达10公顷的纪念园区和建筑群。博物馆建有金属材质的“祖国”女神像纪念碑(基辅市的著名地标),以及描述战时苏联军民战火下生活情景的巨型立体雕塑等艺术造景。“祖国”女神像纪念碑下方底座部分,是3层高的文物史料主展示馆。

乌克兰为二战设置专属主题展示馆的想法,可追溯到二战刚结束的1946年,当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政府当局举行展览,公开陈列1万3千多件战时苏联军民抵抗纳粹德军主题的文物史料。展览结束后,这批展示品被移交给乌克兰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1970年,乌克兰国立历史博物馆设立卫国战争博物馆筹备处,1974年10月17日是苏联红军正式从纳粹德军手里解放乌克兰全境30周年,初期的卫国战争博物馆在Klovsky宫开馆。但不久后就发现该处展示空间不足,无法容纳数量日渐增加的收藏文物,因此规模较大的卫国战争博物馆兴建工程随即展开,1981年5月9日(5月9日是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日,也称卫国战争纪念日)卫国战争博物馆正式迁址。开馆日,由身为乌克兰人、曾在二战时担任过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已故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剪彩。

卫国战争博物馆目前收藏文物数量已超过30万件,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该馆成立至今已有超过2400万人次的各国游客参观。目前,收藏对象也不再仅限于二战时期的军史文物,数年前该馆曾开设专题展区,陈列与苏军有关的各种战争文物,范围涵盖19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中国对日抗战,“满洲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界冲突(又称诺门罕战役),二战后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1967年以阿六日战争及1973年十月战争,越南战争,1970年代末期“非洲之角”埃塞尔比亚和索马里冲突,1980年代两伊战争,安哥拉内战及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事。美中不足的是,室内与露天陈列的文物或照片几乎看不到英文版介绍说明。

该馆就收藏品种类与数量来说,虽比不上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或圣彼得堡的军事博物馆,但馆藏陈列数量仍相当可观,武器装备的保养状况相当好。但就游客来说,每进一处主要展览场地都要另行收费,实属繁琐。

除了德苏开战前至冷战末期苏军使用过的各式武器装备外,最令参观者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纪念园区内描述苏联军民战时生活情景的巨大金属雕塑,以及高62m的“祖国”女神像纪念碑。这些雕塑线条粗犷刚劲,人物神情严肃冷峻,在基辅市冬日冷冽天气下,更显得英勇无畏。

乌克兰尊重历史,对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乌克兰残杀犹太人与吉普赛人等少数民族、掠夺乌克兰资源、强征乌克兰人当奴工恶行同样大书特书,同时也对斯大林统治期间强制推动农业与工业集体化政策导致大饥荒,镇压乌克兰民族主义等暴政铭记不忘。卫国战争博物馆馆内外许多苏联时期的纪念文物再现了这些历史。

自1054年基督教世界东西大分裂以来,从波罗的海至黑海之间的东欧,成为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文化圈之间的缓冲地带。俄罗斯在文化上自视为东正教会捍卫者,在政治上自视为罗马帝国传统的化身与继承者,在血缘上更视自己为斯拉夫民族老大哥。从帝俄历经苏联时期至今,这三点特征一脉相承,仍旧深深影响其历代统治者的核心价值、言行、政治和国际关系。

基辅市在冬季日照时间短,下午4点多就已天黑。故此参观者若前往当地旅游,规划行程宜选择日照时间长的夏季。

编辑/郑双雁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设计局基辅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基辅:一座文学之城
基辅60
苏霍伊与苏霍伊新机设计局
米格设计局大力研发无人机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乌反对派结束占领基辅市政厅
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着手研制第五代潜艇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