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法宝: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的骑枪与马刀

2015-04-28 09:08秦延景
轻兵器 2015年8期
关键词:刀身集团军护手

秦延景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周边与苏俄、德国、捷克等许多国家接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饱受周边帝国的侵略瓜分。波兰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抗争,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波兰重新恢复独立,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193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俄与波兰之间因领土争端问题而爆发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19年2月~1921年3月)。这次战争是两个拥有深厚骑兵传统国家的一场正面冲突,在乌克兰战线上,苏军部署11个骑兵师而波兰军部署21个骑兵师。根据一位志愿加入波兰军队的美国飞行员描述,双方的骑兵队伍在天空中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规模空前巨大。

1920年8月13日,苏军第3、16集团军企图一举突破波军华沙防线但未成功。8月14~16日,波军第5集团军利用苏军第3、4、15集团军之间的不协调行动,阻止了这些集团军的进攻,在华沙近郊又阻止了第16集团军的前进。在此关键时刻,波兰骑兵切入向华沙进攻的苏军第4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之间,隔断了两军之间的联系,而波兰华沙守军则绕过苏军左翼将其包围,使苏军攻势土崩瓦解。

苏军布琼尼元帅率领哥萨克骑兵部队随即前往救急,在契斯尼基村遇上了数量仅有己方三分之一的波兰骑兵,一场骑兵搏杀战就此爆发。苏军的哥萨克骑兵经过多日奔波已是疲惫不堪,在两军发起冲突之际,突然心生畏惧,集体掉头逃跑。这次战役的失败,导致了斯大林在此战役后决定在苏军去除哥萨克部队。

8月16日,以骑兵为主力的波军第3、4集团军在强行突破60~80km之后,突然出现在苏军第16集团军后方。第16集团军猝不及防,迅速溃退,第3、15集团军的侧后随之暴露,这一连串的攻击使苏军遭到了彻底失败。

此次战役,苏军第4集团军全部、第15集团军2个师和第3骑兵军撤入德国东普鲁士境内,15、16集团军基本损失,苏军损失大约15万人以及火炮230门、机枪1 000余挺。波军节节胜利,苏俄提出求和。1921年3月18日,双方签订《里加条约》,划分波兰和苏俄之间有争议的边界。

在苏波战争中,波兰的骑兵部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波兰军队对这个传统军种更加偏爱,进而为波兰骑兵设计和装备了大量的骑枪和马刀。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爆发。有战例说明,如果骑兵部队使用适当的话,可以给步兵部队造成很大的损失。二战初期,一位年轻的波兰骑兵军官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战斗经历。

当时这位军官所在的骑兵旅由3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组成,并装备部分轻型装甲车。该骑兵旅被部署在东普鲁士边境,其任务是阻止德军的左翼部队从东普鲁士进攻华沙。从德军进攻波兰之时,该旅就与德军日夜鏖战。这支波兰骑兵旅只有20辆轻型装甲侦察车和24门反坦克炮,勇敢的波兰官兵采用夜袭和伏击方式打击德军。在第1周的战斗中,就使用反坦克炮、汽油弹及手榴弹摧毁了德军的31辆坦克和装甲车。

9月9日,骑兵旅突然得到命令:“为了减轻德军对华沙的压力并为华沙军方争取构筑防御工事的时间,骑兵旅的任务是在敌人背后声东击西,炸毁纳瑞夫河大桥,并破坏铁路轨道。”骑兵旅晚上7点开始行动,连夜穿过灌木丛和高低不平的地带,进入稠密的森林,避开大道,一直在森林和无人区穿行。

9月10日黎明,骑兵旅到达森林的北部边缘,这里距离要爆破的纳瑞夫河大桥8、9英里远。早晨6点左右,侦察兵向旅长报告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一支德军步兵部队正沿着公路前行,一队运输卡车正与步兵平行前进。这是一次发动突然袭击的好机会,骑兵旅旅长做出决定,命令“第一枪骑兵团和第三轻骑兵团准备攻击。第二枪骑兵团作为预备队。重机枪集中火力支援这次攻击。反坦克中队为整个部队提供掩护,防止坦克从西面的攻击。德军的装甲部队可能就在附近。同时,工程中队利用这次攻击作掩护尽快到达并破坏大桥和铁路。”

隐蔽在森林中的重机枪首先向敌人开火,枪弹径直射向敌人。“拔出军刀,疾驰,前进!”骑士们抓紧了马缰绳,俯身压在马鞍上,鞭策着战马旋风一般扑向德军。德军步兵开枪了,枪弹擦着骑士们的头顶呼啸而过,但骑士们无所畏惧。骑士们在几十秒钟之内到达了公路,马刀和骑枪在敌军中挥舞,一些德国步兵用枪托抵挡骑士手中的马刀,而另一些则用手臂抱住头,结果胳膊和肩膀像纸片一样被马刀砍了下来。骑士们用骑枪不但杀伤站着或卧倒的敌人,甚至杀伤那些藏在运输车中的人。骑士们穿过公路并追捕那些逃跑的敌人,将他们砍倒或者用骑枪刺穿。公路上的战斗基本结束,大批德国人开始投降。作为预备队的第二枪骑兵团被派出,追捕逃跑的敌人。

司号兵吹号集合时,北方突然传来了爆炸声,几分钟后又传来爆炸声,这表明纳瑞夫河大桥和铁路已经被爆破。

在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枪骑兵是波兰军队中不可小觑的主力之一。波兰枪骑兵是指专门使用骑枪的骑兵兵种。这里所说的骑枪实际上是一种骑兵用长矛,而非发射枪弹的短步枪。

波兰枪骑兵在这一时期所装备的骑枪包括普鲁士骑枪、1893年式、1901年式、1910年式、1913年式骑枪及自产骑枪等型号。

普鲁士式骑枪在1890年代末期大量装备普鲁士枪骑兵各军团。波兰建国之后,这种骑枪大量流入波军手中。

普鲁士骑枪枪身采用壁厚2.8mm的钢管制成,全长3.2m。其枪尖长15cm,为四棱锥形。

这种骑枪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枪尖后方设有一个圆球,这个圆球可以防止骑枪过深地刺入敌人人体。因为当骑枪刺入敌人时,敌人会从马上摔落,骑枪过深地刺入敌人人体,会造成将使用者也被带着摔落马下的后果。骑枪前部还设有4个钢钮,可以与国旗或者团旗上的4个圆孔配合,将国旗或者团旗悬挂在骑枪上。

1893年式骑枪是德意志帝国研发并装备骑兵部队的,一战摧毁德意志帝国之后,波兰接收这种骑枪,装备自己的骑兵部队。

此种骑枪采用钢管制成,外部髹黑色或者深褐色漆,分为上、中、下段,依次称为尖锋段、握持段及枪尾段,这3段由螺纹连接成整枪。整枪长3.1m,直径28mm。

上段的头部套接有尖锋,尖锋为扁锥形,异常锋利,可轻易将人体刺穿。上段也设有4个钢钮,可悬挂国旗或者团旗。

中段的前后各设有一个卡箍,在卡箍中间缠绕白色或褐色的皮革,以便手可以紧紧握住光滑的钢管,然后夹在大臂下面进行冲锋。在中段上还设有一个钢箍,钢箍上固定有一条皮带,这条皮带的作用是在携带骑枪时手臂可以穿在皮带上,而骑枪下端插入马蹬上的皮管中,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握持缰绳了。

下段的尾部套有一个尾纂,骑枪的质心可以由此尾纂的质量及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便握持及使用时更顺手。

1901年式与1910年式骑枪原来是沙俄帝国军队装备的标准骑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沙俄各骑兵军团。波兰建国后,大量留用这两种骑枪。

这两种骑枪枪身同样为空心钢管,全长超过3m。

两者尖锋段的长度为10~12cm,与1893年式骑枪的扁锥型尖锋不同,其尖锋为三棱锥形,且收锋处呈圆弧形。

握持段同样缠裹有皮革,握持段靠近枪尖处固定有2个钢环,在2个钢环之间套结有一条皮带,这条皮带长度可调,以便舒适地挎在手臂上。

在枪尾段靠近尾纂处,利用两个钢环固定一条皮带,这条皮带可以在骑兵上马后,用马靴套入皮带,将其踩在马镫上,这样就可以在马上无需用手携带骑枪了。

1901年式与1910年式骑枪的主要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前者比后者的长度略短,二是两者皮带的形状不同。

1913年式骑枪的原产国是法国,在1890年代末至1900年代初取代法国骑兵当时使用的竹木制骑枪。其也是采用钢管制成,分为上、中、下三段,利用螺纹连接起来。骑枪全长2.94m,尖锋长13cm,尖锋的后部设有一个圆盘,以防止骑枪刺得过深。此种骑枪与1901年式及1910年式骑枪采用相同的携带方式。

资料显示,波兰骑兵在第二共和国时期还装备过一种自产骑枪,此种骑枪吸纳了以上各种骑枪的设计优点,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具体的尺寸数据。

波兰骑兵在第二共和国时期所装备的马刀分为旧杂式马刀及自产式马刀两大类。

波兰在重新恢复独立,成立第二共和国初期,其国家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很弱,不能够满足部队应对战争的需要。1920年整个春天,英、法、美向波兰提供了1494门火炮,2800挺机枪,385 500多支步枪,42000多支转轮手枪,大约700架飞机,200辆装甲汽车,800辆卡车,5.76亿发枪弹,1000万发炮弹,4500辆马车,300万套军服,400万双军鞋以及数以万计的马刀。另外,由于波兰被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期间,部分波兰人参加了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的军队,所以波兰军队装备的旧杂式马刀来源主要是法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其数量是巨大的,直到1921年苏波战争结束时都没有消耗完,一直装备到二战初期。

1822年式马刀  1822年式马刀为法国陆军装备轻骑兵的马刀,1919年波兰陆军从法国大量购买此种军刀装备部队,一直到1930年才从部队撤装,装备的主要部队是第一枪骑兵团、第二枪骑兵团、第六枪骑兵团以及其他一些骑兵部队,最终被波兰自产的1934年式马刀取代。

此种马刀刀身上加工有一道较宽的血槽,有些后期生产型的刀身除了宽血槽之外,还加工有一道较窄的血槽。由于刀身细长,弧度适中,除了能够劈砍之外,也可以在刺击时有很好的表现。

护手由黄铜制成,是典型的法式笼形护手。护手主要由3条金属片组成。

刀柄内芯与刀身整体打造,内芯外部包裹木片,木片外部再包覆黑色或深棕色皮革,然后使用绞花形铜丝捆紧。

刀柄尾部利用一个铆钉将护手固接在刀柄上。

刀鞘由薄钢板卷制而成,鞘口设有加强钢环,鞘身设有一个加强箍及提环,鞘尾设有加强片。

全刀长1075mm,刀身长920mm,刀身最宽处32mm,靠近护手处最厚,厚度为11mm。

1861年式马刀  1861年式马刀原为奥匈帝国军队装备使用,其在波兰第二共和国军队中的装备数量较少,装备时间也短,1921年就全部撤装。该刀除了波兰骑兵装备之外,步兵中的指挥官也有装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首任国家元首约泽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在奥匈帝国的军队中服役时一直佩带一把1861年式马刀。

该刀刀身弧度不大,刀身上加工有一条血槽。刀身下部开刃,前部采用剑式刀尖,这种半剑式设计既可劈砍,也可在刺击时有绝佳的穿透力。

护手与1822年式法式马刀不同,为钢制单金属片护手。护手折弯成形,端头处加工有两个长条形开口。护手中部向内弯曲,从侧面看像一把弓。护手与刀柄之间的空间较大,便于骑兵戴手套握持。

刀柄内芯包裹木片后,再使用黑色皮革包覆,并用金属丝捆紧。

1861年式马刀护手同样与刀柄利用尾部铆钉固定。

刀鞘也使用钢板卷制而成,在鞘口设有加强钢环,鞘身设有2个加强箍,其中1个加强箍上设有提环,鞘尾设有加强片,加强片的尺寸比1822年式马刀的小。

全刀长970mm,刀身长825mm,刀身宽30mm,刀身最大厚度8mm。

1877年式马刀  1877年式马刀原本也是奥匈帝国的装备,此种马刀主要被波兰第2军团的炮兵旅成建制装备,到1921年撤装,另有一些骑兵团也装备该马刀。

刀身是半剑式设计,护手是钢制的单金属片护手,形状呈“D”字形。刀柄为木制。护手前方设有椭圆形的刀台,刀鞘鞘口呈椭圆形,刀插入刀鞘时,刀台与鞘口形成紧密配合,起到固定作用。

全刀长920mm,刀身长775mm,宽度32mm,最大厚度9mm,质量约1.62kg。

1896年式马刀  1896年式马刀原为德意志帝国军队装备,具有明显的德国军刀特征。其设计合理、数量巨大,被波兰许多骑兵团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而且装备时间也很长,部分骑兵团一直装备到1939年,最终被1934年式马刀所替换。

1896年式马刀是德国1848年式、1873年式马刀的改进型,刀身加工有一条血槽,采用半剑式设计,刀身弧度很大,能够有效减小马刀挥斩时的使用难度。

护手采用单金属片式设计,金属片呈亚腰形。刀柄尾部弧度非常大,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刀挥砍时的方便性。护手前部设有两个向前方突出的半圆形钢片,在马刀入鞘时,这两个钢片夹紧在鞘口的加强环外部,这样刀就可以插紧在刀鞘中,防止马刀在战马奔跑时从刀鞘内脱出。

该马刀全刀长903mm,刀身长770mm,刀身宽42mm,刀身最大厚度9mm。(待续)

猜你喜欢
刀身集团军护手
春季护手正当时
那一阵风
美国PWS公司新版MK114 MOD 2卡宾枪
卡皮兰刀:刀尖分又为哪般?
切割部件用途及制造方法的探究
春节期间习近平视察慰问第65 集团军
克赫帕什镰形刀的形制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