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研究

2015-04-29 20:15白晓光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文化

白晓光

摘要:跨国文化产业合作不同于普通的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宣传、文化交流、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是蕴含着文化属性的,这必然会带来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汇与融合。近年来,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前景广被看好。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与近年来频繁的中俄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文化产业合作。而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并非只携带着负能量,它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中是一把双刃剑。规避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中俄文化产业合作就可以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G15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6-0074-04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在文化强国、打造文化软实力等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展开,跨国文化产业合作成为国家间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一方重要阵地。文化产业合作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施举措,它包括国家间的文化宣传、文化交流以及文化贸易。跨国文化产业合作有别于普通的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宣传、文化交流、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时是蕴含着文化属性的,必然会带来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汇与融合。在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间的文化产业合作搭上了文化“走出去”这班时代的列车,不断取得新突破,前景广被看好。本文仅探究中俄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及其对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的影响。

一、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现状

中俄两国近年在对方国开展过一系列宣传本国文化的活动及展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合作;启动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间接助推了文化产业合作;另外两国的文化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刷新,文化产业合作成为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突破口。

(一)在文化宣传与文化交流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两国间互办的“国家文化年”、“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中俄文化交流更深入、范围更广阔。此外,中俄互办艺术展已经成为两国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俄罗斯油画展已经在中国多个城市举行,画展规模与层次不断提高。以2014年为例,6月30日至7月4日,中国黑龙江国际文化周俄罗斯油画高峰论坛暨俄罗斯油画展在哈尔滨举行,引进俄罗斯画作近200幅;9月19-21日,作为重头戏,俄罗斯油画经典主题展又出现在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俄罗斯油画展成为中俄间最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而中国近年也在俄举办过各种艺术展,如丝绸艺术展、当代动漫艺术展、绘画艺术展等。2014年9月4日,中国绘画艺术展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美术馆开幕,让俄罗斯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了两国文化的交流。而位于哈尔滨太阳岛上的俄罗斯艺术展览馆也在向中国传播着俄罗斯的当代艺术,让国人更多了解俄罗斯文化与习俗。此外,中俄还定期举办文化交流大集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合作,如在中国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由我国文化部和俄文化部、黑龙江省政府和俄阿穆尔州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文化大集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俄文化大集被认为是集中俄民俗、旅游、休闲、娱乐、展销、项目洽谈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是中俄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的一大创举。

近年来,影视传媒文化合作也成为中俄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在俄罗斯举办过9次电影展,展映77部国产影片;俄罗斯在华举办7次电影展,展映55部影片。2014年8月,北京电影学院和黑龙江省对俄影视文化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中俄影视联盟,该联盟成立后中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将在哈尔滨落户。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媒体交流活动也将定期举行。黑龙江省新闻媒体提供的反映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诸方面信息,在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远东《太平洋之星报》、远东《今角杂志》等俄罗斯媒体中刊播,为俄罗斯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提供了最便捷的载体。而我们的电视和网络也专门开通了俄罗斯频道,来介绍俄罗斯国情和文化。

(二)在文化产品方面。蕴含中国文化的体育用品、手工制品、益智玩具、学前教育用品以及创意礼品等各类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喜爱。在图书出版方面,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资料显示,1999-2006年,中国引进俄罗斯版图书2350种,俄罗斯在2001-2006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图书有1274种。2011年,黑龙江出版集团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远东联邦大学教育学校签订了俄罗斯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俄罗斯文化中心项目。黑龙江出版集团将提供文学书籍、音像制品、教学参考书、定期刊物和其他印刷制品等在俄展览,双方还将举行定期的访问活动。通过多年的努力,中俄互相在对方国建立了图书市场的销售渠道。而受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受众教育程度与中国接近以及中俄睦邻友好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网游产品《完美世界国际版》、《诛仙》、《神鬼传奇》、《神魔大陆》等在俄罗斯也备受欢迎。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将成为中国网游业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中俄文化产业合作通过文化产品出口、文艺表演、文化社会团体间的交流活动、会展、艺术交流、图书出版发行等多条途径展开,成效显著,前景广阔,但问题也不可避免。有调查显示,俄罗斯受访者中仅有不足20%的人参与过中国在俄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尚待完善,一些行业相对零散,没有形成集群或者规模化。同时,两国的文化产业合作也存在不对称性。以图书出版为例,中国引进俄图书要较俄罗斯引进中国的图书多,而且俄罗斯引进的有关中国的图书中又多数不是译自中国作者。此外,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文化产品中,多是体育器材等文化属性不强、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虽属于文化产品但并不能更突出地传播中国文化,在打造市场竞争力过程中没有突出文化特色。总体而言,中俄文化产业合作收效显著,但尚属初级阶段,两国的合作水平仍不够高,发展空间仍很巨大。

二、文化认同促进中俄文化产业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异文化更加包容与理解,更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异文化,对异文化的认同感也较以往更强烈。这里所说的文化认同不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而是利用文化亲近性,消除心理隔阂、缩短心理距离,拉近两国人民的关系,建立起理解互信关系。对异国文化的认同是国家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能够促进国家间文化产业合作的深化和更快更好发展。

(一)中俄间有良好的文化交流基础。这得益于中俄间近年来政府间高度密切的往来,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中俄“国家文化年”、“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进入更深更广的领域,使两国人民对对方国文化有更多了解与认知,增进了对对方国文化的认同感。此外,中俄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俄罗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中国无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人民都曾深受苏联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中俄两国的某些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方国人民。对于对方国的文化精髓,中俄两国人民都是高度认同的,认同对方国文化才能使中俄文化产业合作成为可能,反之在排斥甚至敌对对方国文化的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合作必然以失败告终。

(二)中俄文化存在无法割裂的交集。中国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质,中华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典范,而俄无论其整个国家还是其文化都始终存在着属于东方还是西方的争议,正是这样的争议让俄罗斯文化在标榜西方的同时永远与东方文化撇不清关系。如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影响着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人,俄罗斯对汉学文化的认同与深入研究便是俄认同中国文化、汲取东方文化精髓的最好例证。这样的文化交集无疑拉近了两国人民的亲近感,成为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的又一利好因素。

(三)中俄两国文化势力强弱均衡。在全球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当下,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成功输出本国文化。国家富裕是建立强势文化的基础,而强势文化往往是文明、先进、智慧的代名词,欧洲发达国家构建的西方文明能够得到广泛认同,亦是源于这样的文化强势。相应的,贫穷落后国家的文化则处于弱势,与愚昧、落后脱不了干系,这样的文化难以与强势文化对抗。而中俄两国现在都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综合实力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相当,两国的文化强弱程度差异不十分明显,在文化相互输入输出过程中,不存在文化入侵的嫌疑,两国的国家文化安全都没有受到威胁。这使两国人民更愿意去了解和认知对方国文化,使两国间的文化产业合作更公平、对等。

三、文化差异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中俄两国存在着高度的文化认同,但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国家间文化在差异中相互融合,我们应该着眼现实,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合作。

文化差异与冲突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两国文化产业合作的发展。首先,文化差异必然带来“文化折扣”,影响中俄文化产业合作。文化折扣是指根植于某一文化环境中,受当地欢迎和喜爱的特定文化节目,当该节目移植到其他地区时,由于文化环境不同,观众无法认同节目中所呈现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等,它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从民族、历史以及宗教上讲,俄罗斯文化更接近于西方文化,在接触中国文化和文化产品时,与中国纯正的东方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会导致中国的一些文化瑰宝难于被俄罗斯受众接受,从而影响中国文化在俄传播的效果。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沟通障碍、协作受阻、法律不通等问题也无法规避,这间接制约着中俄文化产业合作。此外,“中国威胁论”作为一种文化误读始终存在于一些俄罗斯人的传统观念中,他们认为中国人赴俄经商、中国人移民俄罗斯、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一种变相的入侵,他们坚信“中国威胁论”的正确性。这导致俄罗斯社会部分人存在排华情绪,使得在俄罗斯的很多中国人被歧视,无法享受其他国家公民在俄罗斯受到的同等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俄民间交往,成为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绊脚石。

当然,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也并非只携带着负能量,它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中是一把双刃剑。中俄国家间的文化渗透逐渐加强,这给两国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带来强烈冲击,使人们寻求文化差异带来的精神或视觉上的刺激的诉求有所提高,间接推动了中俄间文化产业合作的发展,也激发了文化产业合作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合作模式、输出文化产品种类的不断创新。基于此,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发出俄罗斯人感兴趣的项目与产品,带动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以及文化产品的需求,打造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在俄罗斯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中俄文化差异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广受欢迎,无论是对俄文化交流还是对俄文化贸易都无形中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发挥优势,推动中俄文化产业深入合作

未来,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的走向、格局、模式将不断变化,须不断调整合作战略,积极应对合作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文化因素决定了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的模式、定位,是中俄文化产业合作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规避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中俄文化产业合作就可以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政府间应加大文化交流合作力度。201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出访亦选择了俄罗斯,中俄高层领导近年来频繁互访,推动了中俄政治互信,间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融合。中俄间一系列的交流合作活动更是极大促进了中俄文化产业的合作。今后,中国各级政府仍应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将政府间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对中俄文化电影周、中俄文化节等有利于文化产业合作的活动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应积极筹建文化产业合作园区、中俄文化主题公园等,加快文化产业合作的步伐。

(二)鼓励民间赴对方国留学、旅游、考察、访学、经商。将中国文化带到俄罗斯,让俄罗斯人来中国体验中华文化。赴对方国留学、旅游、考察、经商一直兼顾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因此,在中国具备地缘优势的省份以及国家相关联的部门应该加强与俄罗斯合作,在赴俄留学、旅游、考察、经商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俄罗斯,孔子学院是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平台,我们应注重孔子学院的建设,增进俄罗斯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各行各业赴俄人员的个人素养,他们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的整体形象,其言行举止会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因此,有关部门在考核出国人员标准时应有所倾向,出国人员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维护好祖国的荣誉和文化形象。

(三)文化企业应找准定位,传播精髓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我们的文化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定位失当的问题,不注重文化沟通、没有长期对外发展战略;不肯下力气开发消费市场与培养消费习惯;中国文化企业多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印象最深的是汉学、孔子、京剧、中医养生等,但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我们的文化企业应积极在文艺演出、艺术教育培训、电子音像出版、对外文化交流、书画艺术、冰雪文化艺术、动漫与网络游戏、文化旅游等诸多新兴领域展开对俄合作,让俄罗斯人了解更全面的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企业应深入调研俄罗斯市场,打造文化精品,研发出符合俄罗斯文化习俗、消费习惯的营销策略。此外,还应提升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蕴含中国文化的品牌吸引俄消费者的眼球,进而带来经贸往来与文化互通的双赢。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便是人才,因此我们也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应为当代青年人搭建更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将培养擅长文化艺术、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以及通晓俄语的综合人才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日程。

[责任编辑:张梅]

猜你喜欢
中国俄罗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