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教学须立足文本主旨

2015-04-29 07:42张晓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冕语句人物形象

张晓华

近日,在区级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骨干教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文的第二课时。整节课是这样展开的: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来找一找文中王冕是在哪些地方读书的。学生进行交流,相机进行语句的练读,感受环境的美。接着,引导学生把视线聚焦在课文第五自然段对七泖湖景色描写的语句上:“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教师进行了以下几步教学:

一是学生读句子,想像看到怎样的画面。

二是学生交流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美,并分别练读。

三是自读圈画:同样是景物,王冕观察到的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发现作者在写作时从上到下、由远到近、先次后主的写法。

四是师生配乐朗读,体会表达效果。

五是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王冕是怎样想的,从而带出第六自然段王冕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补充《明史·王冕传》中相关段落,了解王冕是怎样的人。

六是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仿照课文写景的方法,练习写“放眼望去,只见 ”。学生写话交流后再回到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课文最后写荷花,得出“通过环境,认识人物”这一全课总结。

细看以上教学环节,教师以课文环境描写为重点,从感悟语句到理解写法再到方法迁移,紧紧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展开相关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安排严谨,这都是可取之处。可在接下来的评课中,教师们的意见却不够统一,主要是对这篇课文究竟是教什么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一方认为,这是一篇小说,而环境正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所以以这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作为突破口,展开语用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且课堂教学时间集中,教学主线清晰,学生的实践是有效的,学习过程是扎实的,这是一节体现课标理念的好课。而另一方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语用教学须要聚焦,须要取舍,这是正确的,但在这一课中,我们应考虑到的是,尽管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忘记另外两个要素,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在这一篇小说中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把整节课的教学重心放在对环境的描写,而忽略对情节,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这是有失偏颇的,也是对这篇改写自《儒林外史》的课文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因为王冕是《儒林外史》这本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被作者吴敬梓称为“儒林楷模”,所以,通过课文认识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人物品格,激起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可能才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立足点,也是这一课语用实践展开的立足点。

对这两种评课观点稍加对比,不难发现,其实分歧的焦点,不是在语用的本身,而是在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定位上。而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评课观点,也就是这一篇课文如果以环境描写作为学习内容,把这一名著经典当做一篇写作的“范例”,显然是对这篇课文教学内容理解的片面化,也是对课文教学目标定位的狭窄化。作为编者根据名著片段改写的课文,更应该是作为一篇“定篇”来教,让学生通过感受课文的情节、品析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在析字析词析句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落实语用教学的展开,这既是贴近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也是紧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意蕴来进行教学,这样才更能实现这篇课文编者的意图。比如,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

一是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王冕读书学画的语句。

二是学生交流,从这些语句中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是再回到语句,你可以从哪些字词看出王冕的勤奋懂事,引导学生品悟课文中一些字词背后表达的精准,如“积攒一两个月”,看出的是求学的不易和王冕求学的决心,体现了人物精神;“一两个月”看出时间的慢,而文中“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是说时间过得快,只有当全身心投入才会不知不觉,体现王冕学习的用心。这前后的一慢一快,看似矛盾,实则相互对照中进一步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品味,让学生既充分认识人物,也体会课文内容表达上的语言特点。

四是在学生认识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环境描写,让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要重点写荷花,发现小说中环境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再水到渠成地拓展《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后相关的社会环境描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

五是介绍《儒林外史》这本书,让学生走进这本书中进行阅读,感受小说的精彩。

试想,这样的教学是不是更贴近这篇文本的主旨,也更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呢?

在当下,语用教学得到教师在课堂上的高度重视。但也不难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语用而进行语用,语用成了标签,更有甚者,文本成了语用的练习场,只见分析和理性,不见形象和情感,语文课走向枯燥和机械的另一面。文本的情意需要与学生的内心融合,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小心地呵护,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得法”“得言”,还要让学生“得意”“得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行走在富有诗意、令人陶醉的语文学习之路上,语文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血脉,与学生的生命一同成长。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我们回归到文本的主旨,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站在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角度展开语用教学,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呼唤,也是对课堂语用教学本质的把握。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王冕语句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王冕画荷花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