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means聚类的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2015-05-03 02:42胡海涛朱建民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教学管理权力

胡海涛, 朱建民

(1.天津科技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222;2.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基于K-means聚类的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胡海涛1, 朱建民2*

(1.天津科技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222;2.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教学管理组织又是大学内部的核心组织.本研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大学教学管理组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K-means聚类绘制了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利益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权利/利益矩阵分析,从理念、行动和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管理策略.

K-means聚类;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其在经济学领域的普遍应用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公司在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时,应该只考虑股东利益,还是应该考虑多方主体利益.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经济领域和教育领域专家逐渐把该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用于分析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美国学者罗索夫斯基最早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来分析大学[1],中国学者张维迎亦提出“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2].就大学而言,美国比较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提出大学并非是一个齐整的机构,而是由多种团体组成的,并且每种团体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3].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大学内部还可分为一个个组织.在大学内部的诸多组织中,教学管理组织是大学的核心组织.传统观念中,大学教学管理由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课程体系与相关资源、管理流程组成.这种看法把教学管理独立于大学内部其他组织,忽视了其他组织对于教学管理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学管理政策制定时往往只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权益,忽视了其他权益.对大学教学管理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对于大学教学管理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 理论基础

1.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起源于斯坦福大学内部,后经瑞安曼、安索夫、弗里曼、米切尔等人不断发展完善.根据米切尔的统计,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达30多种.30多种定义中,多数定义围绕公司、企业等盈利性市场主体进行定义,难以应用于大学教学管理的分析.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从广义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根据他的观点,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4].根据这一定义,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范围从狭隘的市场主体(公司、企业等)扩展到一般的社会组织,大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理所当然可以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教学管理组织作为大学内的核心组织也必然可以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利益相关者的边界范围看,这一定义不仅包含了能影响组织战略或政策制定的个人和群体,也包含了被组织战略或政策实施过程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1.2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分类有助于细化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标准.现有分类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Clarkson为代表的以利益相关者与组织的关系为分类标准,例如Clarkson提出的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次要的利益相关者[5],Carroll提出的直接的利益相关者、间接的利益相关者[6]等.二是以Mitchell为代表的多维细分法,这一方法一般先确定分类维度,例如Mason和Mitroff提出的职责、地位、名望、社会参与、舆论导向、人口统计学、组织等维度[7],Varvasovszky提出的利益、影响/权力、地位等维度[8],Mitchell等提出的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维度[9].虽然分类标准不同,但是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利益相关者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政策执行过程的利益调整,利益相关者在得到或失去某些属性之后,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鉴于利益相关者分类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战略管理领域多采用权力/利益矩阵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权力/利益矩阵实际是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两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两个维度形成如图1所示的权力/利益矩阵[10].

2 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2.1 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学者们普遍赞同大学是较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但是,关于哪些人或者群体应该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却并没有达成共识.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利益相关者内涵本身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的定义出发自然得出不同的大学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也与作为组织的大学本身的复杂性有关系.不同类型的大学、不同地域的大学,其利益相关者会有较大差别.综合现有研究,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政府等毫无争议地被学者们认为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家长、用人单位、合作单位也被较多专家认为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校友、媒体被部分专家认为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2.2 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11].从大学的教学管理职能看,教学管理组织主要就是对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的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人才培养过程的组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审查等环节.由此,大学教学管理组织是大学的核心组织.根据弗里曼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可以认为,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大学教学管理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大学教学管理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大学教学管理组织的目标就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即人才培养,因此,大学教学管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定义为影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或者被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

从组织视角看,大学组织有诸多特殊性.同企业以利润为中心不同,大学组织是以知识为中心确立的.“大学内部的系所(讲座)、学院和学群组织结构的形成和确立,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识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12].大学组织的知识品性决定了大学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耦合状态.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两类: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管理组织主要指大学中承担行政管理实务的组织,管理组织可以进一步分为校级管理组织、职能部门和作为行政单位的学院.学术组织主要是学院、教研室、研究所等.作为大学内部的核心组织,教学管理组织纵向上的跨度包含校级管理组织-学院-教研室等,横向上横跨教务处-学院.据此,教学管理组织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分管校领导、教务处、学院领导、教研室、学生、教师等.教学管理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其他校领导、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务处外的其他职能部门等.

3 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及其分析

3.1 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矩阵绘制

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为利益相关者分类及深入分析提供了工具.利益相关者在矩阵中的位置有助于指导我们建立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对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处于D区的利益相关者是重点考虑的对象;C区内的利益相关者是最不容易把控的,虽然他们的利益水平不高,但权力很大,主要是受到特定事件的影响,如果因为他们的利益水平不高而将其忽视,很可能导致其定位向D区转变,带来较坏的影响;要为B区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主动与其联盟来影响较高权力的利益相关者.

为了确定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在矩阵中的位置,研究者在大学内部组织间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开展,研究设计时把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水平从小到大、权力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了5个等级,问卷由利益相关者群体进行填写,为了保证后续数据分析的意义,笔者首先对问卷做了信度分析来明确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都大于0.7的检验标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高,调查结果具有可信度.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计算出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的平均水平,结果如表2所示.

为了根据调查结果精准地判定各利益相关者在矩阵中的位置,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平均分做了K-means聚类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 所示.从表3中各类的聚类中心可以看出,第1、2、3、4类分别对应矩阵中的D、B、C、A区域,结合表4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分管校领导、教务处、学院领导处于D区域,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权力水平和利益水平都较高;教研室、学生、教师处于B区域,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利益水平较高,但权力水平较低;其他校领导、校学术委员会处于C区域,这两类利益相关者在教学管理中拥有较大的权力,但利益水平不高;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职能部门处于A区域,即无论是他们的权力水平还是利益水平均不高.

表1 信度分析结果

表2 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评分

表3 最终聚类中心

表4 聚类成员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绘制出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如图2.

3.2 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分析

(1)大学教学管理权力主要由行政权力主导.从图2可以看出,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利益高权利也高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分管校领导、教务处和学院领导.实践中,三个利益相关者在大学教学管理各环节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等方面有着绝对控制权力.大学教学管理政策制定的通常流程是首先教务处起草政策初稿,然后面向学院领导征询意见,最终由分管校领导拍板决定.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权力.有调查显示69.09%的人认为教学资源支配权过于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13].

(2)师生及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权力/利益不均衡.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和主体,教研室作为专业教师的集合,既承担教学任务的落实工作,又承担部分教学管理工作.三个利益相关者同大学教学管理的利益最为密切,但是权力水平却明显偏低.权力指能够导致某种特定结果的能力,或者在同等意义上能改变或影响某种事件发展方式、进程的能力[14].在大学教学管理中,权利水平高则说明影响教学管理的能力大,反之则说明影响教学管理的能力小.教师、学生、教研室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管理中权力水平低会导致教学管理偏离教学本质,转而沦落为纯粹的行政工具.

(3)校学术委员会对教学管理的关注度较低.学术委员会是教授治校的重要载体[15],是学术权力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保障.根据高等教育法,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16].在现实实践中,“学术委员会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权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5],在教学管理上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对于法律规定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方案制定等职能,学术委员会通常形式上参与,象征性地进行表决.

(4)其他职能部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参与程度不高.从组织结构看,科层制仍然是大学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科层制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学管理划分为诸多职能部分和管理层级,不同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有明确的分工.虽然在理论上和口号上,各职能部门都宣称自己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实际工作中,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权力和利益水平均不高,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对于学校发展管理和监督的权力[16].教职工代表大会“主要是程序性和象征性的通过已经决定了的议案”[17],通常讨论“住房分配、工资奖金、福利分配”等事项,议题一般与教学无直接关联.

4 教学管理策略

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矩阵反映了现阶段大学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格局.这一权力/利益格局,反映了大学教学管理权力仍有行政权力主导、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权利/利益不均衡、学术组织和教师代表组织及其他非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中参与程度不高.随着大学去行政化的理论呼声和实践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学教学管理也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对现有权力/利益格局进行变革.

4.1 理念策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现有大学教学管理权力/利益格局下,各类利益相关者均需变革自身理念.首先,D区域主要参与者的管理理念应从“行政化”理念向“服务型”理念转变.“行政化”理念追求效率逻辑,以自上而下的管理为主要机制,这种逻辑基础和运作机制容易导致以迎合上级需求为工作目标,忽略教学主体的感受,导致教师和学生缺乏平等与民主的感觉,缺乏受到足够尊重的感觉.“服务型”理念则以追求满意度为逻辑基础,强调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根本职能.“服务型”理念要求D区域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服务者,增强服务意识,从只注重回应上级转变为积极回应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诉求,重视他们的“主张”、“焦虑”和“争议”[18].在行为方式上,要求D区域人员从指令约束转变为协商对话,要改变一切从行政主义和管理主义出发考虑问题的想法[19].其次,B区域人员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管理.B区域人员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人员,同教学管理利益最为密切.由于现有体制原因,B区域人员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增强B区域人员的主体意识,既需要D区域人员主动服务,也需要教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最后,A、C区域人员应切实树立“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大学,教学为中心是无需证明的.但在科层制管理模式影响下,非主管领导和非职能部门通常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分管工作和部门内部职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树立教学中心理念,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把握全局,谋划工作.

4.2 行动策略

(1)D区域人员强化以教学服务为核心的服务职能.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首先,确立师生参与、以师生利益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政策制定过程.教学管理政策具有导向功能、利益分配功能和规则功能,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必须确保教学管理政策的利益取向.其次,建立对师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服务机制.对师生的主动服务主要指主动的信息服务,自觉向师生进行信息公开,减少教学管理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服务主要指主动提供教学管理政策及活动的咨询和解释服务.最后,不断改革现有教学管理中的审批环节,研究新的教学治理手段.

(2)提升D区域人员服务能力.D区域人员是大学教学管理的关键选手,是具体管理职能的履行者.提升D区域人员服务能力,首先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和学习,既可以转变D区域人员心态,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素质.其次应逐步改变D区域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法,促使工作行为和工作方法由传统的命令、管制的行为方式向听取、回应、协商为主的行为方式转变.

(3)发展便捷的教学管理参与系统.大学教学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其有一套便捷的参与系统才能方便师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教学管理,否则教学管理永远是D区域人员内部的事情.教学管理参与系统一方面是指建立方便师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靠近的服务中心,以及方便各类利益相关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指以师生为中心,重新设计教学管理流程、运行机制等.

(4)建设大学教学服务共同体.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20].这在国家规范层面明确了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教学管理的责任.而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也需要“全校协同,上下协调”[20]的管理实践.这种法定责任和实践需求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一定能够顺利转化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和义务.调动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从科层管理转向共同治理.科层管理强调控制为主,容易走向小组织的封闭.共同治理则要求打破小团体间的界域划分,强调被分割的团体间的新的联系[21].教学管理人员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互动,及时进行信息共享,最终建成大学教学服务共同体.

4.3 制度策略

“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不仅体现为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更重要的体现为一种制度形态.制度与理念相互支持,即理念规范着制度的基本模式,而制度的运转强化着人们的理念.

建设符合“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首先要求强化大学章程在大学制度设计中的根本性地位.大学章程是大学办学的“宪法”,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必须以章程为依托.其次,要求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教学管理信息公开一方面可以促使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多介入和参与教学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履行教学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再次,建立教学服务承诺制度.服务承诺有助于展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诚意,有助于形成一种外部压力,促使管理人员提高改善教学服务水平的动力.最后,建立师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制度.

[1] 亨利·罗索夫斯基. 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 张维迎. 大学的逻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菲利普·G·阿特巴赫. 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Boston: Pitman Publishing,1984.

[5] CLARKSON M B E.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 20 (1):92-117.

[6] CARROL A B A. Thred-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7] MASON R O, MITROFF I I. Challenging strategic planning assumptions: theory,cases, and techniques[M]. Wiley-Interscience,1981:643-648.

[8] VARVASOVSZKY Z,BRUGHA R. How to do (or not to do):A stakeholder analysis[J]. Health and Policy Planning,2000(15):338-345.

[9] MITCHELL E K.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 22(4): 853-886.

[10] 金占明. 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1] 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5-04-09].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12] 阎光才. 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3] 黄泽龙,陈瑶,黄合婷.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27.

[14] 杨宇立. 关于权利、权力与利益关系的若干问题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1):3.

[15] 朱宁洁. 大学治理视角下的学术委员会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65.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15-05-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

[17] 郭卉. 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中国大学教师利益表达的制度运作[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5:55-68.

[18] 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 第四代评估[M]. 秦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9] 马克思·韦伯,爱德华·希尔斯. 韦伯论大学[M]. 孙传钊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0] 教育部.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EB/OL].(2007-4-10)[2015-04-17].http://www.bsuc.cn/html/special/pg/xzzq/2013101632799.html.

[21] 莫兰. 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龙顺潮

The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K-means Claster

HUHai-tao1,ZHUJian-min2*

(1.Academic Affairs Office,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2.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v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 China)

University is a typical stakeholder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s the co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to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raws the rights/interests matrix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through K-means clustering. On this basis,the study analyzes rights/interests matrix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trategy from the concept, the action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K-means cluster;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analysis of stakeholder

2015-01-19

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HE4012);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2014JXE03).

朱建民(1974— ),男,河南 虞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jiang_benzheng@163.com

C939

A

1000-5900(2015)03-0107-08

猜你喜欢
相关者教学管理权力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