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干预轻型抑郁症患者44例的动态观察

2015-05-04 06:02潘振山
食管疾病 2015年1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疗程症状

路 璐,潘振山

音乐干预轻型抑郁症患者44例的动态观察

Dynamic Observation on 44 Cases with Miner Depression by Music Intervention

路 璐1,潘振山2

目的 观察单用音乐疗法对轻型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通过医生(占总分50%)、教师、患者和亲属(占总分50%)四方评分的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聆听+自行练唱组,20例)和B组(聆听+团体练唱组,24例)。对A、B两组轻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进行动态按时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和每组干预时间长短的差异性。结果 对两组患者17周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1~6周无明显干预效果。随时间延长,7~17周干预效果逐渐显现,不同时间的得分是有差异的(A组F=83.87,P<0.05;B组F=91.73,P<0.05);其得分升高呈线性趋势(A组F=268.15,B组F=282.37,P<0.05)。对13~15周、15~17周之间的两两比较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A、B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对轻型抑郁症患者具有干预效果,呈现随时间延长干预效果增加的趋势。

抑郁症;音乐干预;评分标准

抑郁症有其内在的发病原因,如遗传因素等,但外部刺激是导致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婚姻、事业、子女等方面,总觉得与希望相差很远,并成为一种难以解开的“心结”。本研究探索音乐干预外部刺激因素,试图打开患者的“心结”,促使相关大脑紊乱的物质代谢趋于平衡,使患者康复[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轻型抑郁症患者的来源 患者来源于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病院)的门诊病例,时间:2011年3月21日至2013年11月30日。患者分布于洛阳市的西工区、涧西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共计病例44例。其中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46±6)岁。离异者5例,丧偶者2例,自由职业者18例,下岗者6例,内退者7例,夫妻关系欠佳者16例,子女就业不满意者17例。病程平均持续时间(11±3)月。男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51±6)岁。离异者2例,夫妻关系欠佳者3例,子女就业不理想者4例,自由职业者6例,内退者3例,下岗者4例。病程平均持续时间(14±4)月。依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B组24例,男性7例,女性17例。

1.1.2 轻型抑郁症患者诊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同时存在下列症状至少4项以上,并至少持续2周的患者: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下降或体质量明显减轻;⑨性欲下降。以上症状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2]。患者患有症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B组患者症状分布表 例(%)

注:①~⑨见1.1.2诊断标准。

1.1.3 医生、教师、患者的义务和责任协议 专业医生和声乐教师重在跨学科探索或边沿学科研究,自愿无偿为患者提供全程干预服务和继续跟踪调研;患者及家属按规定实施方案的要求,自愿接受单纯音乐疗法干预自己的疾患,不愿接受或忍受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三方承诺自愿履行本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2 方法

1.2.1 制定疗效、疗程统一评分标准和观察表 依据轻型抑郁症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和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观察表。根据前述诊断标准,将患者可能患有的①~⑨症状中,相对确定每个患者为4项突出症状,每项症状定为20分评分标准;将其他5项症状定位一般症状,共计分20分评分标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制定1~17周的疗效观察表。每两周评分1次,每双周周末(周六或周日)定为统一评分时间。评分表由四方填写,即医生、教师、家属(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亲属,在患者不知的情况下评分)和患者,为了保证专业客观的权威性,医生评分占50%,其他三方评分占50%,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学处理的数据。

1.2.2 分组 在充分体现患者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患者了解音乐治疗的相关资料,最后确立决定参加单独音乐干预的患者[3]。将接受单独音乐干预的患者随机分为“聆听+自行练唱”组和“聆听+团体练唱”组。

1.2.3 音乐干预方案,确立基本处方 音乐教师和医生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本病特点和个人意愿,经双方协商,分别制定聆听+练唱组(A组)处方(患者家内)和聆听(患者家内)+团体(组织患者集体练唱)(B组)练唱处方。自行聆听或练唱的患者能够完全选择课题组选定的自己喜爱的音乐。团体练唱的处方应尊重多数患者的意愿。音乐处方尽量体现范围广、品种多,便于患者选择。音乐干预的目的在于置换患者不良的精神世界,促使患者远离孤独、烦恼,树立自信,唤起对社会、家庭生活充满生机的希望[4]。

1.2.4 音乐干预的方法 每天音乐干预时间不少于2 h,每次不少于30 min,具体时间安排遵循患者个体化意愿。音乐干预要达到一定强度。引导患者聆听音乐时应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很快进入音乐的“意境”或“角色”,全神贯注地练好歌曲或戏曲的字字句句,尽可能地做到忘掉自我,完全成为“剧中人”[5]。

1.2.5 音乐干预的疗程 本研究的疗程安排采取2周为1疗程,总疗程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而定,实际观察17周,即8个疗程[6-7]。

1.2.6 音乐意境训练 抑郁症患者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是精神或情感方面出现功能性紊乱。音乐干预的效果取决于患者是否相信音乐可以治病,因此,引导患者利用音乐的“意境”置换低落的“心境”尤其重要。诱导患者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感染或占领其精神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7-8]。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变量分析对不同时间的得分进行分析,不同干预时间的得分进行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法。

2 结果

本研究两组患者经音乐干预观察17周,其中前6周干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7周分别评分为(2.89±0.72)和(2.78±0.93);第13周分别为(36.74±2.03)和(35.24±2.72);第17周分别为(54.33±2.39)和(55.23±2.36)。显然,干预17周,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达50%。7~17周,干预效果逐渐显现,呈线性趋势,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检验对A、B两组不同干预时间的得分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发现,第13周与第15周、第15周与第17周之间的得分比较有差异性(P<0.05),其余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变量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B组干预后7周到17周,不同时间的得分是有差异的(A组F=83.87,P<0.05;B组F=91.73,P<0.05)。采用LSD检验,除第9周与第11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干预后7~17周的得分升高的变化趋势,发现干预后患者得分升高是线性变化趋势(A组F=268.15,P<0.05;B组F=282.37,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轻型抑郁症患者音乐治疗后症状评分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系精神紊乱导致身体健康状况逐渐趋坏。该病发病原理不明,可能与脑内递质代谢紊乱有关。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浓度降低,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反差过大等外部刺激因素,可能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浓度降低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两者在脑内的含量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药物治疗的弊端不容忽视,甚至一些患者难以接受。音乐治疗对于打开病人的“心结”更具独特优势,其原理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情感,使脑内相关的递质代谢趋于正常。

抗抑郁症研究,国内外多采用统一评分标准,但专业性较强,比较复杂。本研究采用自拟评分标准,方法简便,多方参与,符合本病治疗观察特点。 抗抑郁药与音乐疗法联用的研究曾有一些报道。本研究初步探索乐音对轻型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其干预效果与疗程密切相关,但样本含量较小,拟继续开展此项研究。

[1] 刘红侠.音乐在治疗保健中的功效[J].信阳师范学院,2012(2):71-72.

[2] 翟淑华,张群.音乐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应用[J].护理实践与应用,2007,4(8):7-8.

[3] 于静.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145.

[4] 周卫民.歌唱疗法对轻度老年抑郁症的干预作用[J].中国音乐学院,2003,22(3):77-82.

[5] 徐菁,穆艳丽,王继忠.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疗效评估[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6-19.

[6] 赵翠翠,董高怀.个性化音乐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81-82.

[7] 王朔,龚传鹏.音乐治疗对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康复,2012,27(6):459-460.

[8] 齐彦春.音乐疗法的相关问题与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6):473-474.

2015-01-03

1.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2.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路璐(1983-),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音乐与保健疗疾研究工作。

潘振山,男,副主任医师,E-mail:panzhenshan@163.com

R749

B

1672-688X(2015)01-0048-03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疗程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