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15-05-05 12:10万友德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动权语句语文课程

万友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见,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在教学和研究中,我是这样做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我对学生作文只重视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至于学生作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那就是学生的事了。我所任的八年级二班共有86人,首先我把学生按考试成绩分成六个层次,采用梯队帮带式分成十五个小组,每小组六人,推选或指定一名组长。其次是明确目标,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制定评改等级标准A、B、C、D等级,A等90~100分,B等75~89分,C等60~88分,D等0~59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再次是小组互改,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六人中轮流批改。第一,从字词句篇入手,每人对其中的错别字、病句及精彩语句和段落进行圈点勾画予以提示,也可以改出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或一段的感想。第二,要求学生批注(评价)。怎样批注(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针对性地评价。如在一篇叙事的作文里,如果重点不突出,就可批注“重点不突出”;如果在一篇写人的文章里,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等如果缺少,可以在相应位置批注“此处应有语言描写(或其他描写)”等字样;如果在叙事写人的作文中缺少议论抒情或深化主题等语句,就可以批注缺少议论抒情或深化主题等语句。然后组内讨论,交流感受,品评语句,评出最佳文章。第三,还要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参考评改等级标准及相互讨论,写出评语,提出修改建议,评出等级,成员签名。这样,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六位同学的修改,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见解,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与原作者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往往能触动彼此的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喷涌出灿烂的火花,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自改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自改前,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教给修改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先确立“自改”依据,然后以文章内容修改为重点,从而掌握自改方法。

作文教学中,作文后指导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这次作文写好了,修改也完成了,什么都完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缺失。作文后指导学生写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作文中的成败得失,可以让学生更为系统地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写作后反思,可以打开写作思路,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意识,把握写作特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一篇作文反思不求面面俱到,可让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写。如果觉得其他同学的评价不一定客观,也可在“反思”中提出异议,与老师共同探讨或直接在课堂上提出,由同学共同商讨、评价。总之,通过写反思,既是学生对他人评价的反馈,也是总结自己失误的教训及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传统的做法,这一过程往往被忽略,学生无法真正体会自改、互评、师评的价值。

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互评、自改、师评、反思”等多元化作文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获得多层面的作文技能培养,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发展,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使学生认识到一篇文章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主动权语句语文课程
重点:语句衔接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
浅谈夺取战役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