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探析

2015-05-05 01:07张时碧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管理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摘 要】阐述当前高校“管理育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论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可行性,提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管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均不断扩大,大学开放性越来越强,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在高校“管理育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育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管理育人”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高校的“管理育人”现状,本文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2013级在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邀请300份,回复问卷287份,回收率约为96%。调查中,按不同的学院系部和年级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访谈,深入系部调研教职员工,扩大范围,让调查结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以期能够指导学生的管理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管理育人”方面主要面临如下方面问题:

(一)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比较严重,理想信念较淡薄。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理想信念也较为淡薄,给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21世纪,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O年代后期,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受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影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理想信念,体现为在许多方面都只考虑自己,却又缺乏理想信念层面的考虑。

(二)学生约束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存在着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行为纪律较差、自由散漫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思想道德理论课程不太感兴趣,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的现象,面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样也就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不利于其成长。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他们对学习投入精力不够,存在逃课、不做作业、课余时间上网、打游戏、没有制订学习计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现象。对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原因,调查对象中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主要是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自身学习兴趣或对专业的兴趣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

(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学习信心不足。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习困难,加上社会就业压力加大,这样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主导下,部分高校学生会出现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知行分离。

(五)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师生关系有待改进。好的师资,是高校“管理育人”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的“管理育人”就无从谈起。由于部分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无法促进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经常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教育。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识现代中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事业心及诚信品质。

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基本内容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具体的教育载体及工具,具备较为突出的“管理育人”功能,对于管理和教育学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具有可行性。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动机等方面较为茫然和不知所措,对在校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这可能与所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有关。对此,应进一步以思想政治理论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高校“管理育人”的策略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尚人格,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成为有用之才。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生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密切联系,保证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与时俱进,紧扣学生的思想,从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是学校优良学风的综合体现。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勇敢地面对现实,为学习和生活、理想拼搏和努力。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增加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贴近学生思想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具有较好的引导和纠正作用,因此,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可通过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各种思想交流,关注外部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生活动态等方方面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多看社会的积极面,自觉抵制其消极面,主动学习,不断进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关注学生思想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及时地予以帮助和引导,正确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态度。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摒弃不良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判断价值取向,以一种积极、愉快、向上、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以文字表述居多,大量语言文字描述往往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中的视频、音频、动画等进行讲述、启发,及时演示和补充,将所要传授的内容以逐渐展开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加强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风学风建设加强“管理育人”工作。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风学风建设,以此加强“管理育人”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可以引导和影响教师改进教风、学生改善学风。可通过举办师生教风学风改进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师生间关于教风学风的沟通,促使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领悟“敬业、奉献、创新、求真”的教育思想,以自身的渊博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使学生普遍实现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管理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理论学习,2013(12)

[2]罗桂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3]彭佳景.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J].湖南教育(上),2013(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3LSZ055)

【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  ),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管理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创新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创新
创新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