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

2015-05-05 01:09蒋玉娟崔现花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互动教学

蒋玉娟 崔现花

【摘 要】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著名的交往理论作为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对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政课  互动教学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6-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性较强。国内教育界一些学者专家、一线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教学成效和实效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解决和探讨。笔者试图借鉴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来研究和探索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理论课互动教学问题,以抛砖引玉,促进思政课的教学,提升思政课的实效。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内容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曾被公认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资本主义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他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哈贝马斯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型是目的性行为,这种行为仅以目的作为行为结果,压抑了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一种旨在达到目的的行为,即有目的的客观世界的行为,它表现为合理性的确定,或者工具性的寻找或者二者的结合,它遵循的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规则。这是不合理的交往行为。第二类型是规范性行为。主体与主体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在一定的规范性中遵守个体行为。第三种类型是戏剧性行为。哈贝马斯认为,每个主体在交往中用提前设计好的“潜台词”对接受者进行“表演”,“行为者在观众面前,以一定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想让观众看到并接受自己”。同样,这也是不合理的行为。第四中类型是交往行为。主体之间用语言或其他符合作为交流的“理性工具”。这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最重要的是主体的语言体现出对主、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世界的辩证与扬弃,认为这是合理性的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主体至少是两个以上具有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人;(2)以语言为媒介;(3)交往的形式是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4)目的是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的理论梳理,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模式中,同样可以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高职高专学校思政课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类型,目前,高职高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中主要分别表现出以下目的性行为、规范性行为、戏剧性行为等不合理的交往行为问题:

(一)个别教师教学的目的重在互动形式,忽视互动内容

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展开的客观行为,主体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是不合理的行为。如,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表面实行了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氛围活跃,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教学课堂形式,但没有将教学内容融入互动中。这种课堂互动教学的目的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但实质是互动形式的表现而已。也就是说,目的是互动的形式,而不是互动内容的目的。学生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没有将知识结合互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也就是在互动教学中仅达到互动形式的效果,没有达到互动内容的目的。

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播放一个反映“公交车让座挨打”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后,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力和理解力,思政教师没有做一个“对于社会中善的事情,我们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和弘扬;对于恶的事情,我们要坚决摒弃、杜绝和打击”等总结,这时反而容易起到一个负面的作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就没有达到互动教学的实效性。这种互动教学只是一种互动形式的目的性行为,没有延伸到结果,偏离了互动教学的内容和成效。即互动的内容是观看视频后的总结,而不是学生观看一番,进行泛泛而谈,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和总结。因此,这种缺乏合理引导的互动不是有效的互动教学。

(二)重视师生互动,忽视生生互动,互动形式单一,形成规范性行为

哈贝马斯认为规范性行为主体只能在一定规范的范围内进行交往,单一、枯燥,也是不合理的交往行为。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一个不良习惯,总提问坐在前几排的学生或者平时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忽视其他学生。在没有明确互动小组前提下,大部分学生认为互动不关自己的事情,自然脱离课堂。即使其他学生处于互动的高潮阶段,不参与的学生仍然保持缄默,安静地享受自己“独处”的课堂时间,形成恶性循环学习现象。

教师没有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互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接受者。但有的教师实现的仅仅是课堂互动中师生的交流,忽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没有调动生与生之间互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高职高专学校的课堂都是固定的桌椅,学生难以聚集到一起进行合作、交流、探讨,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表达。由于高职高专生自身学习的特性,大部分人都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即使师生互动也是在教师点名或鼓励下才参与问与答的形式。在这种规范性的教学习惯和规范性的教学条件的行为约束下,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就很难实现,更难以达到互动教学的成效。

(三)单纯讲抽象、理论性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离

哈贝马斯认为戏剧性行为是让接受者被动接受的行为,主体在生活世界中应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脱离了生活世界的交往行为,仅仅独自“表演”的行为就不能成为合理性的行为。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着“演员”的角色,不懂学生是否欣赏,只顾自己在“表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性和理论性是思政课的特点。政治性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讲有些距离感,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又不能脱离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是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又形成新的理论。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在中西文化冲突、价值呈现多元化,社会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高职高专生的思想面临多重选择和挑战。盲目崇拜明星、韩剧,轻信网络传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也时刻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个群体也关心社会新闻、社会热点,但是他们还很难能从宏观上把握关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政教师仅仅将教材中的理论“生搬硬套”地像紧箍咒一样套住学生的头脑,却不懂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因此,没有将理论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思政教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其实是在“表演”,被动让接受者去观看和接受这些“表演”,也难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下高职高专学校思政课互动教学对策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理论才是合理性的交往理论。交往行为的功能是使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主动合作、交往的行为形成社会化,并能在社会中得到应用。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针对高职高专学校思政课互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注重互动教学内容的成效,而非互动形式

思政教师首先要明白互动教学的实质。互动教学不是一种表面看起来有活跃、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是紧密围绕知识点展开的热烈探讨,并获取正确引导的教学场景。在课堂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倡导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看似枯燥的课堂变成气氛活跃的“思政互动”活动。合理、科学的课时安排以及课程内容的理论性、政策性、多样性、丰富性,比较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性。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往媒介”,“理想的言谈环境”形成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因此,在互动教学中,思政教师的语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幽默、亲切的话语和悦耳的声音等都影响到交往行为的实效性。通过精练的语言加以解说和总结,对学生心中的迷惑或判断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互动教学中,不仅互动知识,还要加以情感的运用。教师的情感表现为微笑、语言表达的精炼和幽默、带有节奏感的语速、悦耳的声音、肢体情感(如拍拍学生的肩膀、握握学生的手、同性别的师生轻轻的拥抱)等等。“一个交往性的、成功的言语行为除语言学表达可领会外,还要求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准备达到理解,要求他们高扬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等有效性要求,并且相互的予以满足。”在互动知识过程,结合这些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渲染力量,会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互动效果。

(二)构建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平等、交流、沟通的互动的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模式,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相互交流学习的互动过程。由于长期受教育主体、客体二元思维方式对立的影响,思政教师还不能很快转换和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育主体要结合实际善于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常规的教学师生互动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或者被点名来回答,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可以尝试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顺序更换一番。如,请学生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针对某个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既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也反映出学生是否善于发现、总结和归纳问题。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件制作的完善等。在互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演讲、诗歌朗诵、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要改变以往教师一味授课的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需要请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下转第40页)(上接第37页)起到“合唱队”指挥员的重要作用,形成“大合唱”的理想效果。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的交往行为应“使每个主体参与交往的工具中”,以便使主体们“有效地协调自身行为上打成一致”。因此,交往行为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统一又扬弃”,是一种“生活世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离不开“生活世界”。

教师在互动中不能强调知识的记忆、理解,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像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结合学生目前阶段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等实际。让接受者认为在重新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而高职高专的思政课大部分是开卷考试,加之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更加不会用心学习。

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学习努力程度来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的兴趣度不高,参与讨论的话题要结合他们的兴趣,或者是他们关注的话题、关注的社会热点等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教学的“三备”中,强调了“备学生”,就是要备学生的实际。教师要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如同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一样。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平时关心的话题、关注的时事,形成热点专题;然后,以专题的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既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了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习的热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除以上对策外,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功能来看,交往行为还具有社会转型功能。因此,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社会转型具有必然性。这就要求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模式要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探索,提出丰富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例如,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尝试将慕课、微课等渗入到互动教学模式中,逐步提高高职高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思政课成为高职高专学生们受益一生的课程,培养出“勤学、明辨、修德、笃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81

[2]李伟.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借鉴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般课题(2012LSZ042)

【作者简介】蒋玉娟(1965- ),女,广西灌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互动教学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牺牲内向化的多维度解析——基于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解读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探索与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