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研究

2015-05-05 01:18余意梦婷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桂林翻译

【摘 要】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相对落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市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应加强外宣资料的翻译管理,实现翻译文本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创制专门的外文官方网站和外文电子地图,做好对外宣传推销工作;同时还应注重专门旅游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多种外国语言红色旅游语料库,辅助专家学者进行翻译与研究。

【关键词】桂林 红色旅游  外宣资料  翻译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49-03

近十年来,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国内许多城市与地区都开发了自己特有的红色旅游项目,作为国际旅游名城的桂林也设立了以“红军长征遗迹”和“抗战文化遗迹”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景区。桂林的红色旅游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也引来了不少国外游客,因此有关桂林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一、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桂林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红军活动的重要地区,所以在市区与各县都有不少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红军长征的文物遗迹和遗址。在这些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尤其以市区内的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兴安界首红军堂、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兴安猫儿山老山界和龙胜龙坪红军楼最为有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海外游客涌入桂林,其中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与日韩等国的游客最多,其次就是来自欧美与东南亚(尤其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游客,还有一部分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与南非的游客。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外宣翻译,所以国内旅游市场暂不考虑。虽然桂林旅游业的海外市场相当庞大,但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了解甚少,再加上他们在宗教信仰和国家政体上与中国差异巨大,所以一般对中国红色旅游兴趣不大。因此,与桂林其他景区的外国游客相比,参观桂林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游客相对较少。虽然桂林的旅游业已经发展了30多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在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还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定为我国第一个旅游专项发展规划,但是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兴安界首红军突破湘江烈士念碑园、兴安猫儿山老山界等几个少数景区较为有名、发展较好外,其他的红色旅游资源还处在单散、自然发展的阶段。另外,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都离不开优秀的专门人才。但是从有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都普遍较低(大多都是大专以下学历),这与国际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相距甚远。导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低下、高层次旅游设计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的缺乏,势必会制约桂林红色旅游的国际发展。

二、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现状

旅游外宣资料指的是“用于促进旅游发展、宣传旅游景点,通常通过出版社、政府相关部门等机构,以正式或非正式形式出版的文本。它的常见形式有旅游指南、旅游委托书、旅游合同、旅游广告、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册等,通过宣传册、宣传词、录像、网络刊登等媒体进行传播。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即与红色旅游景区对外宣传相关的所有文本和媒体资料”。

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有着自己的一些特征。首先是老一辈革命领袖的名字和政治军事用语随处可见,如“邓小平”、“武装割据”、“围剿”等。同时它还蕴涵着丰富的桂林地方文化特色,如桂林山歌、广西民谣等,这些活泼丰富的语言形式与红色革命实践相结合,展示了桂林人民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显然,这些特点都使其翻译不同于并难于一般的旅游外宣资料翻译。

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水平与其发展现状是不相匹配的,甚至可以说,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相对落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宣传推销意识,没有专门的外文官方网站和外语电子地图。在电子时代,大多数外国游客在前往某旅游景区以前,大多会先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先了解该旅游景区,然后做好旅游攻略,制定旅游路线,最后根据外文电子地图的标示出发前往。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拥有便于外国游客了解的景点外文翻译文本和专门的外语电子地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网络上有关于桂林红色旅游景点的介绍不多,外文版的景点介绍很少。同时,与之配套的外文电子地图更是没有。当然,这可能和桂林红色旅游兴起时间不长、外国游客关注较少的情况有关。但是任何一个想打开国际旅游市场的景区都应该尽快解决该问题,以便让国外游客充分了解桂林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

(二)外宣资料的翻译语种过于单一或者存在缺失。桂林很多红色旅游景区或景点只有中文版的解说词和宣传资料,而没有相匹配的外文版翻译,例如灌阳新坪狙击战战场旧址、全州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两处红色景点就没有外文版的解说词与宣传资料。有些有外文翻译的景点或景区也只是限于英文,而且大多都是寥寥几句,仅是对几个地点或景物名称的翻译,而没有专门详细的外文版解说词和外文宣传资料。例如兴安界首红军烈士墓只是用英文简单翻译了一些景物名称,没有详细的英文解说词,更没有除了英语外的其他外语的解说词。这对于与北部湾相近,有不少越南、泰国游客的桂林而言,光有英文翻译是绝对不够的。

(三)外宣资料的翻译痕迹较重,有时语篇错误或词不达意,有时不注意外国游客的接受程度和文化背景等。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中有一些英译文用词不妥,造成词不达意。例如兴安界首的“红军烈士墓”翻译成“the Red Army Martyrs Tomb”, 在英语中 “tomb”是 “a place for the burial of a corpse (especially beneath the ground and marked by a tombstone)”的意思;显然,在这里用“tomb”是不太贴切的,兴安界首的红军烈士墓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单独的墓地,而是大型的、高耸的、无数名红军战士的墓碑,所以用“mausoleum”可能更好,因为在英语中是“a large burial chamber, usually above ground”的意思。在桂林红色旅游的翻译实践中也有不注意规避一些政治因素、不考虑外国游客的接受程度和政治文化背景的情况。例如,兴安界首红军突破湘江烈士念碑园中对于“用红军战士们的血肉换来了战争的胜利”,翻译成:“Use the red armys blood and meat exchange the battles success”。这种带有一定政治立场的语句,在桂林红色景区很常见,它宣扬了中国红军的牺牲精神,流露出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是符合中国文化规范的社会现象。但是,这些意识形态色彩较浓词语很可能与译语游客的价值观、信仰等格格不入,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影响了翻译效果。上面译文中的“blood and meat”给人以恐怖、血腥的感觉,让外国游客很难接受,倘若改为“The Red Army finally won the battle after bloody struggles ”可能会更好。因为对于部分外国游客来说,他们进行红色旅游的目的只是想了解中国历史,感悟人物轨迹,并不是接受红色教育,所以在翻译上并不需要浓厚的政治色彩,只要求语言真实、客观就可以了。

(四)外宣资料翻译文本混乱,对于翻译版本没有统一规划。由于不同组织和机构提供的翻译文本往往是由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因而桂林红色旅游景区中有些专有名词的翻译版本较多,容易给外国游客造成迷惑混乱。例如,兴安界首红军堂的介绍中有三次提到“湘江战役”。但是对于“湘江战役”一词的翻译就有三种译法:Hunan River Battle, Battle of the Weeping River, Xiang Jiang Zhanyi。这样就容易让不了解中国战争史的外国游客以为这是三次不同的战役。又如“毛泽东思想”也有三种译文:“Mao Zedongs Thinking”,“Mao Zedong Thought”,“ Mao Ze-dong Thoughts”这也会让外国游客产生误解。就连“红色旅游”这个使用频度很高的专有名词,我们在一些外宣手册中也会看到“red tourism”、“tour of revolution”和“red-revolution tourism”三种翻译。还有“国民党”也有翻译成“the Guoming Dang”,“ the Guoming Party”,“the Kuomingtang”的。这些翻译文本的不统一都会造成外国游客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桂林红色文化的传播。

三、解决翻译问题的策略

鉴于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解决这一困难,可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一)加强桂林红色旅游景区外宣资料的翻译管理,实现翻译文本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桂林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目的语的翻译,让目的语游客看懂读懂桂林各红色旅游景区景观,从中获取相关的地理自然、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桂林的红色文化,感悟中国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还能起到国际宣传与外事交流的作用,所以其翻译的宗旨就是信息准确明了、语言通俗易懂、翻译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政治情绪与色彩。但是,由于译者自身语言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局限,桂林很多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并不是特别理想,还存在漏译、误译,个别景点甚至没有任何外文翻译的情况。这些极不规范的外文翻译大大降低了桂林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现有各红色旅游景区都配有相应的外文翻译,以确保大部分外国游客在景区内游览观光时,能够基本读懂景点解说词,没有较大的语言障碍。同时,在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要做到严谨、细心,做好翻译前期史实考证、中期语篇翻译和后期翻译审核的工作,保障翻译文本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减少外国游客的误解。最重要的是桂林红色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应统一规范,颁布各旅游景点名称的官方译文,以便于各部门的翻译文本整齐划一,确保同一个地名不出现数个译本,给外国游客造成迷惑。但是,无论是哪种语言的翻译,其翻译的目的与解说的事物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同一旅游景点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必须相互协调,以达到思想、内容、风格相互一致,维护好桂林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

(二)创制专门的红色旅游外文官方网站和外文电子地图,帮助外国游客了解桂林红色资源或者进行自助旅游。外文网站是对外宣传交流、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服务平台。外国人浏览旅游外文网站的目的是了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建设桂林红色旅游外文网站应体现“以服务外国人为中心”的理念,并根据访问群体的要求开展网上服务。外文网站的定位架构、栏目设置、信息内容等应有别于旅游网站的中文版,外文版应多提供路线指南、互动交流、在线服务等项目。要高度重视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翻译的规范化。在现实运作中,有一些外文网站在建设开通初期,信息丰富准确,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专门的维护机构和信息管理人才,导致网上的信息陈旧过时,严重损坏了官网的权威性,也让外国游客有不信任感。官网外文版的翻译不应仅仅由懂外文的人来简单翻译,应该由专门的翻译公司或聘请专门的翻译专家翻译并审校,以避免由于对专业术语的不理解和专业词汇的缺乏,而导致翻译失误,产生歧义。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上网浏览的习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网页设置上也要注重设计风格、网站架构、栏目布局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到符合外国人的浏览习惯。另外,要重视“友情链接”的设置,扩大外国游客的访问路径,并做好适度、得体的广告宣传活动。

在开设外文网站的同时,还要加强电子地图的开发制作。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电子地图的优势在于电子存储资讯巨大、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甚至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另外它还可以动态化、立体化地向游客展现某一景区或景点,同时辅以详细的介绍和解说。电子地图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没有导游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手数字定位并实施导航,帮助不通中国语言的外国游客推荐旅游景点、制定旅游路线、预订旅游观光车或出租车等。

(三)注重专门旅游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在源头上建设好桂林红色旅游翻译的队伍。专门红色旅游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注重高校旅游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二是加强在岗导游和相关服务人员的再培训。高校旅游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就是根据桂林红色旅游对应用翻译人才的要求,立足于桂林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设置高校旅游外语专业的某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等因素,注重产学结合,重新规划和整编某些旅游外语教材(因为在目前桂林各大高校的旅游类外语教材中,外语解说词多是关注桂林几大著名景区和景点的解说,均未涉及桂林红色旅游景区的介绍与讲解)、加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桂林红色旅游知识的掌握和外国语言的学习,培养好红色旅游翻译的专门人才。加强在岗导游和相关服务人员的再培训,就是对正在从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在红色旅游景区服务的导游进行再培训,努力提升在岗导游的红色文化底蕴,使之熟悉各红色景点的历史背景,同时强化他们的外语口头语言实战训练,使之具备恰当得体地运用外语介绍红色旅游景点、与外国游客就某一景点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桂林的绝大部分导游大多是英语导游,日语、韩语、法语的导游也不少,但是越南语和泰国语等小语种的导游太少。基于桂林与北部湾相近,广西又与越泰联系广泛,所以小语种的导游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加强桂林红色旅游景区小语种导游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

(四)建立外国语言红色旅游语料库,辅助专家学者进行准确、统一的翻译与研究。语料库,即语言材料库,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借助其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应用于语言分析、语言教学,还可以用于词典编纂,甚至可应用于与语言学相关的人工智能等方面。语料库以大量精心采集而来的真实的语言数据为研究基础,主要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所以有时它可以回答一些其他途径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翻译工作而言,语料库也是一个潜在而有用的资源库。翻译者可以既通过语料库了解和掌握某一领域中的术语概念和专门词汇,也可以通过语料库中的计算机分析工具对翻译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量化研究,以验证其翻译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其翻译风格,总结其翻译策略,并实施辅助翻译与规范翻译等。如果建立了单语种专门语料库,比如红色旅游英语语料库,或红色旅游越南语语料库、日语语料库等,那么通过语料比较、统计、筛选等方法就可为红色旅游翻译提供通用词汇和技术语言,辅助红色旅游的翻译工作,确保其翻译的准确性与规范化。

当然,语料库的建设不是语言材料的胡乱堆积,也不是某个个人的随意编撰,它是一个巨大的语言工程。桂林红色旅游语料库的建设,需要由官方机构干预,调集一批翻译界专家学者对桂林相关的红色旅游材料进行统一的翻译,并组织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存储、整合与处理,才能生成桂林红色旅游某一语言语料库。桂林红色旅游某一语言语料库的产生,就能快速地解决不同译者对相同的地名和事件等旅游外宣资料翻译中使用不同翻译文本的混乱局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语料库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为了保证语料库的精准,还要做好语料库不断地更新调整。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并开发桂林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统一、规范、标准的旅游外宣资料翻译,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扩大桂林红色旅游景点的对外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为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吴笛霜.桂林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2]付艳丽.功能主义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5)

[3]杨慧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校级青年基金项目(2013QN05)

【作者简介】余意梦婷(1982- ),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翻译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桂林翻译
桂林,美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桂林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