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团的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研究

2015-05-05 01:26马燕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经管类社团

【摘  要】经营类专业社团是大学生创业的优秀平台,高校要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心从“个体”转向“团队”,利用学生专业社团的先天优势,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为项目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良性发展,在此过程中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的队伍,从而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经管类  创业能力  社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9-02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支持大学生创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创业教育的地位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政策的支持,然而效果有限,成功创业并没能成为大学生毕业发展的常态。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其中基于社团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成为较成功的经验,现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将具体措施陈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在以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无论是从精神的培养上,还是在实践的锻炼中,面向的对象大多是单个学生的个体,并未将创业能力培养的对象视为一个“团队”,因此培养出来创业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体的成功,而鲜见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功案例,培养的是成功的“个人”而不是成功的“团队”。尽管这样成功的个体能够带动其他学生就业,提供就业岗位,但毕竟出现的概率并不高,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创业的氛围也没有那么浓重。因此,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视角从个人转向团队,是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此,笔者所在学院以学生社团为背景,依靠社团已经成型的团队作为支撑,大力发展创业团队,培养群体化的成功创业大学生,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

二、在经管类学生社团进行创业团队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学生社团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且社团的成员相互间比较熟悉,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默契,也更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发展过程中,社团已经形成了学生自治的环境和稳定可靠的制度,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较好的过渡,缩减磨合期。所需要改变的,就是学生们将单纯的发展兴趣爱好,转化为将其做成自己的事业,培养创业精神和技能。

其次,经管类创业项目的实施和组织更有效率。经管类社团的成员有比较固定的时间,且长期以来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在创业的过程中门槛相对来说没有这么高。另外,经管类学生社团相对于其他如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来说,最具优势的就是其与创业、经营有着天然的联系,如金融俱乐部、营销俱乐部等,日常组织的社团活动很容易与创业实践联系起来,在众多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也能够发现商机,从而将兴趣爱好、技能锻炼转化为真正的创业行为。

三、在经管类学生社团中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不高

与其他学生社团的成员一样,经管类专业学生加入社团的初衷也是基于兴趣爱好,或是出于锻炼自身能力的目的,并没有将社团活动落实到创业的想法。如果将社团活动发展成为创业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一、大二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大学生来说,明显没有创业的客观条件,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并不高,加上大四的时候很多毕业班的学生已经退出了社团,如果没有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光靠大三学生的运作,很难将一个创业项目带动起来。学生参与创业热情不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创业意识不强,潜意识下还是希望自己将来毕业时到社会上找一份适合专业的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很多学工教师没有将社团作为创业教育的突破口。

(二)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学校在经管类社团中宣传创业政策的力度不足,这导致政府部门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没有能够落到实处,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通道是闭塞的,尽管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潜在的创业意识,但他们自己去了解这方面的政策,无论是时间还是渠道都非常有限,这让该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创业的热情也逐渐消退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另一方面,学校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经管类社团开展活动都必须依靠自己去拉赞助,校方给予的活动经费非常有限,这让许多社团成员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外联事务上,尽管这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学生对于怎样运营一个公司、怎样去创造效益、怎样对一个公司进行全盘统筹,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的,他们的目光只是停留在“拉广告”的浅层次,而不是社团创业项目的发展。这样的社团发展重心显然对于创业教育是不合适的。

四、在经管类学生社团中发展创业团队的对策

(一)学校对经管类社团的创业项目增加投入

学校要专门增加对经管类社团的经费投入和软硬件的支持力度。因为经管类社团相对于其他社团更容易出创业项目成果,因此学校方面要对此给予重视,在社团活动的经费、场地的支持、指导老师的数量等方面都要加大投入。如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的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资金支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创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来,社团组织的活动要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有更多的社团成员加入大赛,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在配套的软硬件方面,如教师的指导、企业办公场地(孵化基地)、企业运作之后的政策等,都要落到实处,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团队事业中来。学校方面要做好指导工作,确保每个团队从建立开始,就要有优良的分工合作,核心社团成员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活动经验,并由此带动其他学生在本职工作上为创业添砖加瓦,但要注意避免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这样的创业团队大多会后继乏力,进入市场之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形成早期的团队合力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难的不是把企业创建起来,而是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团队开始时有较好的势头,但由于人员变动,企业往往在经历短暂的事业高峰期后会在某一时段迅速倒退,后继乏人的现象应当引起学生创业团队的重视。对此,吸收新鲜力量加盟创业团队,在团队建立的早期就形成发展的合力至关重要。在创业项目和团队初具雏形、已经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吸引大一、大二的学生进入社团、进入创业团队,让他们从社团活动或企业的低阶岗位做起,慢慢适应企业文化,这样在他们进入知识、技能、心智成熟期的时候,对企业会是非常好的补充,而团队的凝聚力也能够一直保持下去。这也很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做好与企业的协调,确保企业团队核心成员正式毕业进入社会之后,还能维系并加强与学生社团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在场地方面给予调剂,为在校生日常进入企业服务创造便利条件。这样,学生不仅在上学期间就获得经济来源,还能够早早进入创业型的团队,培养创业能力。

(三)加强对外交流和资源利用

大学生在加入经管类社团后,首先要做的并不是马上成为创业团队的关键成员,应该从学习专业知识起步,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知识、技能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建构。在这个阶段,外联事务是比较适合这部分学生的,创业企业可以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由企业老员工负责两至三名新生的培养,技能的培养从外联事务开始,并由此逐步加深他们对企业业务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拓展企业的业务渠道。这个过程一般在一年左右,大多数新进入社团的学生已经能够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决定是否留下来继续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另外,学校要加强与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的联系,让经管类社团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带动更多的社团成员进入企业或自行成功创业,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反哺作用。

(四)加强特色培训

作为企业团队的直接培养人,学校承担着主要的培训任务。传统的培训主要面向全体,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创业、投身创业,基于社团的创业培训就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特定的有创业意向和发展潜力的团体,针对社团的性质、主办的活动、创业的方向开展专题培训。可以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在经管领域取得成就的企业家作为讲座的嘉宾,对某一主题进行专题的讲解,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应用性强,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非常有用。在技能培养方面,在没有形成成功创业的企业之前,还是以企业模拟经营对抗为主,如沙盘俱乐部活动,日常的训练活动要形成良性的轮流主持机制,创业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组织某一活动的机会,而不仅停留在日常的参与。以团队作为培养对象,也不会出现因为少数创业骨干离开团队,从而导致整个社团的发展陷入停滞或倒退的情形。

总之,对于经营类专业大学生而言,社团是其实现创业的良好平台,能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锻炼技能,打好创业的基础。高校要引导经管类专业社团向创业型企业良好过渡,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个体”转向“团队”,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檀祝平. 基于专业社团发展的创业教育“五步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9)

[2]杨小丽. 以高校社团为载体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

[3]乔鹏亮.应用技术大学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0年度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0JGZ094);2014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2014MSZ027)

【作者简介】马燕(1983-  ),女,回族,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教师,新闻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经管类社团
缤纷社团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