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

2015-05-05 07:30鲍晓燕尹艳琼
山西建筑 2015年25期
关键词:楚雄市彝人彝族

鲍晓燕 李 煜* 尹艳琼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谈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

鲍晓燕1李 煜1*尹艳琼2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2.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以楚雄市城区为研究区域,把楚雄市城区的彝族建筑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彝族建筑的种类,分析了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的应用情况,并针对该建筑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楚雄州彝族建筑在城市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彝族建筑,城区,应用现状

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建筑必然要突出民族的特色,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民族特色建筑的应用是实现该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研究,这对楚雄市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具有浓郁的彝族风情城市,加快楚雄州彝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最终实现“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有深刻的意义。

1 彝族建筑概述

彝族建筑是彝族人民在对不同地貌及微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顺应中,创造的经济适用、风貌独特的地方建筑类型。以村落形式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大多数依山傍水,建筑吸收了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的优秀成分,并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多采用木构架承重结构,以土墙或竹篱作为围护结构,由于选材不同而形成经济适用、风貌独特的建筑形式。彝族建筑主要有以下类型:青棚建筑、土掌房建筑、垛木房建筑、闪片房建筑、茅草房建筑、瓦房建筑、“一颗印”建筑、土司衙门建筑、碉楼建筑、姑娘房建筑、火塘建筑、陵墓建筑、祭祀建筑。

2 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概况分析

本文主要对楚雄市城区几个重要的公园(太阳历公园、福塔公园、龙江公园、西山公园)、广场(桃源湖广场、市民广场、百信购物广场、新龙江广场)、居住区(彝人古镇、滇能小区、康居小区、城市花园、丽景花园、方源小区、罗马庄园)、老城区中的米市街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彝族建筑的应用现状。并且经过调查得出楚雄市城区内的彝族建筑应用类型有:青棚建筑的变体、土掌房建筑、垛木房建筑、闪片房建筑、茅草房建筑、瓦房建筑、“一颗印”建筑、土司衙门建筑、碉楼建筑、火塘建筑、祭祀建筑,应用情况如下。

2.1 青棚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青棚建筑在楚雄市城区的应用比较少,它的原型在城区之中基本上不能找到。而在太阳历公园的葫芦长廊,是青棚建筑的变体(如图1所示)。青棚建筑在现代城市中主要作为景观建筑小品。

2.2 土掌房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土掌房在楚雄市城区的运用也比较少,楚雄州博物馆中有相关的模型展示。因其自身特点而言,土掌房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难度是很大的。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有土掌房建筑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并且融合了一些其他建筑的元素来表现的(见图2),作为旅游景点的形式出现。既体现出彝族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对于传统土掌房的全新理解。

2.3 垛木房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总体而言,垛木房的一些元素在楚雄市城区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它主要是为了衬托周围的环境而建造的。如:楚雄州博物馆就是借鉴了彝族建筑中的垛木房和土掌房中的一些元素建造起来的;在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和火塘会广场有垛木房的应用(见图3);太阳历公园也有垛木房结构的休息凉亭。

2.4 闪片房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闪片房及其变体在楚雄市城区中的应用很少,通过对楚雄市城区各个公园、老城区以及居住区的调查,发现在楚雄市老城区中有部分遗留,彝人古镇的论剑阁借鉴了闪片房建筑的特点(见图4)。

2.5 茅草房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茅草房及其变体在楚雄市城区的运用相对较多,太阳历公园、彝人古镇均有应用。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中建有茅草房主要作为彝人部落招待游客吃饭休息的场所,彝人古镇中大多数小卖点采用了茅草房的建筑形式(见图5)。太阳历公园(见图6)、彝人古镇的茅草亭子的建筑风格源于彝族的茅草房。

2.6 瓦房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瓦房建筑是楚雄市城区中最常见的,很多现代建筑都融入了彝族建筑中瓦房的特征,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建筑形式。如:老城区米市街还保留有彝族瓦房建筑(见图7)、彝人古镇等都有瓦房建筑的缩影。

2.7 “一颗印”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一颗印”建筑是彝族祖先智慧的结晶(见图8),在楚雄市老城区的一些建筑和彝人古镇的小居别院都能找到“一颗印”建筑,从风水学角度和舒适程度上都可以得到充分肯定。其次它能体现家的含义,围合式的建筑能够保证足够的私人空间的同时也是家人相聚的最佳场所。

2.8 土司衙门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土司衙门在彝人古镇有较为深刻的体现,“土司府”是土司衙门的表现(见图9)。它向世人展示了彝族的土司文化以及高超的建筑技艺。在土司府里面则是彝人古镇房地产公司。

2.9 碉楼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碉楼在历史上是种防御性的建筑,当下楚雄市城区中只有在彝人古镇中有涉及,如:在彝人部落和火塘广场上能见到碉楼(见图10)。

2.10 火塘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彝人古镇的火塘广场和火塘会广场上设有火塘建筑(见图11),它改变了之前烧火、做饭、取暖的功能。人们晚上常常围绕着火塘进行打跳、表演,是吸引游客的景观小品。

2.11 祭祀建筑的应用现状概况

祭祀建筑在楚雄市城区是有应用的,主要是土主庙、图腾柱、石虎等。在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中建有土主庙(见图12),主要反映彝族人民在这里祈求上天的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图腾柱在彝人古镇的梅葛广场、太阳历公园、桃源湖广场都有运用,上面记载了彝族的文化和历史,讲述了一段段彝族的神物崇拜,是彝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石虎在太阳历公园中有运用,表达彝族先民对于虎的崇拜(见图13)。

综上所述,在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的运用是比较少的,而且使用的种类也有局限。但是就彝族建筑的图腾纹饰而言在楚雄市城区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很多建筑上都可以见到图腾的印记,如:楚雄州博物馆的壁画就是最具彝族特色的代表。

3 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根据楚雄市城区各大公园、广场、居住区和老城区的现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存在如下问题:1)彝族建筑的应用较少,应用类型有限,表现手法单一。楚雄州彝族建筑种类较多,但是在进行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没有将这种传统特色更广泛充分的表现出来,而仅限于对少数彝族建筑的诠释。结合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分布和目前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情况(见表1),可以发现彝族建筑主要分布在彝人古镇、太阳历公园、老城区米市街、龙江公园和桃源湖广场,但是集中分布于彝人古镇、太阳历公园。其中瓦房建筑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其次垛木房、茅草房、“一颗印”建筑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多。总体而言,彝族建筑在楚雄市城区的应用无论是从应用种类还是应用的形式上说都是相当有限的。除此之外,彝族建筑的表现手法单一。很多建筑大都是青砖灰瓦,用彝族特色门饰和图腾来进行装饰,没有把传统特色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用到当前的建筑设计创作中去。2)应用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通过对各大公园、广场的调查发现,设计者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把彝族建筑的某些元素安放在现代建筑中并没有很巧妙的有创造性的融入到其中。3)有些彝族建筑被损坏、保护不足。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能较好的反映彝族的特色文化;但是由于保护力度不够、人们的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部分彝族建筑已被损坏。如:太阳历公园的茅草亭,游人在亭子柱子上乱涂乱画,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破损,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很大的影响。

表1 目前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现状情况表

4 楚雄市城区彝族建筑应用今后的发展建议

为了提升楚雄州旅游业的吸引力和旅游质量,本着尽量保持原真性的原则,以构建彝族民族村的形式对彝族建筑进行原样复现。其中要充分展现出各种彝族建筑最原始,最传统的使用方式及功能。彝族民族村的居民最好是生活在彝族村落中的人们,并且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这样更能使景区有原汁原味的民族气息。具体建议如下。

4.1 适当增加应用范围与应用种类

彝族建筑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适当增加彝族建筑在楚雄市城区的应用范围和种类,不但能够丰富城市景观、提升楚雄市的旅游品质,还能体现楚雄彝族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4.2 提取彝族建筑中的特色元素将其融入到现代建设中

在深刻理解彝族建筑背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巧妙的融入到现在的建筑当中去。彝族崇拜图腾,如:太阳图文;代表财富的牛头羊头图腾,它们都属于彝族建筑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将彝族建筑中的图腾装饰元素融入到现代建设过程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将彝族建筑中的茅草房,垛木房、闪片房的一些元素融入到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当中。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淡黄、淡红、黑色融入其中。

4.3 加强保护和维护

在各种建筑设置以后,要进行保护与维修,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和景观效果。这是促使楚雄州彝族建筑永葆生机的重要策略,并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经济、生态效益。

4.4 将彝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与时代性相结合

时代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开始渐渐的发生着变化,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而且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现代建筑“人性化”的特征。

4.5 彝族建筑的应用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彝族建筑就其自身的发展历史而言,很多建筑是不适合现代的城市生活的。如:垛木房,原本是用于储物、关养牲畜用的,用原木来进行堆砌排列,容易漏风、漏雨。

5 结语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用最形象的方式诉说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自然和文化的象征,是旅游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楚雄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民族特色资源的城市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地域优势。

[1] 朱良文.传统民居的价值分类与继承[J].规划师,1995(2):15-18.

[2] 李永生.彝族的土掌房[J].云南社会科学,1995(3):79-83.

[3] 孙念祥.彝族文化元素在格萨拉景区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1):88-91.

[4] 金湛林.地域性建筑设计研究——以云南楚雄彝族建筑竞赛方案为例[J].重庆建筑,2004(1):78-80.

[5] 马建武.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特色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6-44.

[6] 李明峰.彝族建筑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92-93.

Chuxiong Yi ethnic constructions applications and actualities research of the urban areas

Bao Xiaoyan1Li Yu1*Yin Yanqiong2

(1.SouthwestUniversityofForestry,Kunming650224,China;2.CollegeofGeologyScience&TourismManagement,ChuxiongNormalCollege,Chuxiong675000,China)

Taking Chuxiong city as the research region, taking Yi ethnic building application status in Chuxiong city as the research target, according to Yi ethic building categories, the paper analyzes Yi ethic building application conditions in Chuxiong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light of its application problems, which has provided certain guidance for applying Yi ethic building of Chuxiong zhou in cities.

Yi ethnic building, urban area, application status

2015-06-24

鲍晓燕(1990- ),女,在读硕士; 尹艳琼(1982- ),女,讲师

李 煜(1979- ),女,高级工程师

1009-6825(2015)25-0017-03

TU253

A

猜你喜欢
楚雄市彝人彝族
彝族海菜腔
张美寅摄影作品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美丽的彝人古镇
浅谈西南地区的太阳崇拜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