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2015-05-05 19:19卢绍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摘 要】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入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  高职  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33-03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所以,要想习得一个国家的语言,就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英语学习也一样,只有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和学习障碍,让学习者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本文试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全世界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道障碍,消除彼此之间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有些行为习惯上,中西方也会有很大区别。比如,中国人会轻拍小孩子头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友善。但是在西方,这种行为被认为具有恶意,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从而使得整个交流不顺畅,进而无法进行。

(二)文化差异阻碍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就是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实际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重语法,轻交流;重考高分,轻英语语言的环境,导致出现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特别是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问了一些不该问的问题,说了一些不该说话,如你结婚没有啊,一个月有多少薪水等等,闹了一些笑话,引起了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一)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宗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融入各个国家各民族文化体系,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宗教是道教和佛教,而西方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形成了较多与宗教有关的风俗习惯,例如饭前等时间段进行祷告,遇到困难时向“主”祈祷说“God help me!”在中国不少习俗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拜神如祭拜先人牌位、菩萨、财神、土地神等风俗都属于这种情况。

(二)道德标准与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1.个人荣誉与谦虚谨慎。在西方国家,人们尤其崇拜通过个人的努力,一步一步从社会的底层奋斗,慢慢地爬到社会的顶层的人。个人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中国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从来不主张个人荣誉的炫耀。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或不惑。“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这种谦虚在不太了解国人文化的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為它不仅否定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过于谨慎的中国式谦虚在西方国家是行不通的。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国家社会盛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自主,崇尚个人自由,自己为自己负责,不受约束。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想要生存下来,就需要每个人都自我努力,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过问他人事情,认为如果接受了他人帮助,就说明自己没有本事,没有用。而中国文化则崇尚无私奉献,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帮助他人而引以为豪。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三)思维方面的差异

1.思维表达的逻辑顺序。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是先整体后部分,先大后小。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思维方式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小后大,如信封的地址写法:“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用英语则写成Qingxiu District,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China。

2.模糊性与准确性。西方人喜欢将一日三餐breakfast、lunch、supper分得清清楚楚,体现了西方思维准确性的特点。中国人则喜欢模糊表达,例如“你吃饭了吗?”这里的“饭”根据具体说话的时间来推断出是早餐、餐或晚餐。

(四)社会关系的差异

1.组成家庭结构。在中国,家庭结构的组成比较复杂,几代同堂被认为是很幸福很温暖。整个社会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家庭,亲情观念很强。在家庭中,父母会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为他们操心一辈子。子女则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在美国,家庭结构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父母和孩子构成。子女只要一成年,就会脱离父母,独立自主。等到子女独立后,经济上就和父母脱离了,也不会赡养父母,更加不存在几代同堂了。

2.称谓。西方英美国家英语中的称谓和汉语相比就要少很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cousin等几个常用称谓外,其他的很少使用。如cousin一词,对应的是表姐、表妹、表兄和表弟等中文意思。在中国,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分出年龄大小,还要说出性别。在西方国家,小孩子可以直接呼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名字,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是极其不礼貌且有违情理的。

对老师的称呼,西方国家的人们通常称“Mr.John”、“Prof.John”等。而中国人却称呼“刘老师( Teacher Liu)”、“张老师( Teacher Zhang)”等。其实,英语中的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并不是称呼。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刘老师=Teacher Liu。西方国家一般都用Miss,Mr,Mrs,Ms等来称呼人。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称谓语,由于文化差异也会引起不同的感受。

(五)社会风俗、礼仪的差异

1.打招呼。在中国人见面时习惯于这样打招呼:“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 yet?)”“上哪去?(where arc you going?)”在我们看来这种打招呼用语是有礼貌的。如果我们这样跟西方人这样说话,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隐私。极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西方国家通常以天气如“A nice day,isnt it?”“how are you”等打招呼。

2.隐私权。宗教信仰、家庭情况、夫妻生活等都是很秘密的事情,属于个人的隐私,如果问及这方面的问题,西方人对此会比较反感,认为是刺探别人隐私,听了会反感,而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会问对方年龄、婚姻、工作、收入等问题以示关心,如“姑娘,今年多大了? 结婚没有啊?”这些问题在中国人听起来是一种关心,一种问候。中国人聊天时谈及他人的生活很正常,天经地义。由此可见,隐私问题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3.感谢。“谢谢”一词在我们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使用。如果说了“谢谢”,听起来会总觉得怪怪的,或者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距离感。而在西方国家,“Thank you”一词适用于一切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所有人之间,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哪怕是送上一杯水,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西方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问你是否要吃点什么的时候,国人一般表现都较谦虚、内敛,回答是“不用麻烦了,随意”等。按照西方国家风俗,想要就直接说“Yes”,不想要就说“No”。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较为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直接坦率的不同性格。

4.送礼。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往往都要送礼。国人和西方国家对送来的礼物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国人先推辞一番说不要,然后把礼物放在一边,表现是不得已无可奈何地接受的样子,等客人都走后才打来看是什么东西。如果当面打开并表现得喜形于色,可能会被别人认为这个人贪财。在西方国家,无论喜欢与否,对别人送出的礼物,都要表示感谢,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接受,表现出友好的态度。

5.女士优先。在西方国家,女士优先是西方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礼仪规范。女士优先的礼仪要求男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照顾和保护女性。而中国则是以尊老爱幼、尊师为传统礼仪。当尊老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发生冲突时,中国人选择的是尊老而不是女士优先。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一个长者为一个年轻女子让座,那是不可思议的。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鼓励学生最大量阅读

如果要理解另一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等,作为学生就很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从而尊重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文化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西方原版英语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透过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能生动地反映该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等。同时还多读报刊和时事评论文章等,如推荐学生阅读《时代周刊》,从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而且还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不定期舉办中西方文化知识讲座

学校可以以班级、专业或者系部为单位来举行相关的中西文化知识讲座。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所用教材主要以学生所熟悉的题材为主,而涉及西方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对有关中英文化差异方面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扩展。例如,在讲到颜色词的时候,红色在中西方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红色代表吉利,是褒义词;而在西方确是危险的信号,是贬义的。教师可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把颜色词作为一个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对颜色词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形式的讲座,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三)开辟第二课堂

1.唱英文歌,看英语电影电视等。英语教师可以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故事的歌曲给学生唱,通过在唱歌中了解歌曲的来龙去脉,同时又得到了文化熏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看英语电影和电视时,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

2.组织英语角,举办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面对面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目的地培养高职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

(四)明确英语教师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学习西方国家的语言,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等,进而达到中西文化顺畅交流。在这个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理解学习英语,努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对自己文化的妄自菲薄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最后,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认真学习英语语言,积极主动地充当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4页)

总之,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教学,还应该重视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密切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梦霞.论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2]邹应猛.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3]张显.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文化差异策略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4]马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卢绍迎(1979-),男,研究生毕业,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