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015-05-05 21:08吴星韦林邓益民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吴星 韦林 邓益民

【摘 要】分析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阐述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原则,提出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措施:构建完善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训基地对内采取“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1-02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產。精益化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简称“精益”,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研究者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化管理方式自问世至今,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体系。近年来,精益化管理开始逐渐走出工业生产的范畴,广泛地与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等诸多产业相结合,在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催生与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兴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本文将围绕精益化管理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二者之间的结合与创新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工艺标准一致、设备工装相近、配品配件共享、团队资源支持管理提升”,达到“以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和管理更好地为客户实施生产配套、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满意”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内,企业会需要大批适应精益生产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工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从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看,大多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硬件条件的建设,对需要的硬件设备在经费上均优先安排,但往住对软件,特别是管理不够重视,在人才、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有部分院校在实训教学中也推行了5S管理,但成效不明显。而专门针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的现场管理方面还基本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益化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训信息化支撑体系。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建立实训基地之前,首先要就相关专业发展现状和本校学生的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然后相关专家就此事进行严密、科学论证之后再上马,此举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很明显一点就体现在教学环节上比较侧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需要拓宽其能力素质模型。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是顺应制造业产业向精益化转型,企业实施精益化运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而实训基地在采取精益化管理之后,则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来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提升该基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原则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实现实训基地的精益化管理要坚持就业导向、坚定不移走“校企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说来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先进性与职业性原则

“先进性”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和最高目标,“职业性”是检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能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着职业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将已被证明是现代企业成功的“精益化生产”模式引入学校,并内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

开放性和共享性二者都是基于精益化管理的初衷,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训基地不仅向学生、教师开放,还要面向企业、社会相关组织开放,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管理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学与现代企业接轨,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精益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工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同时也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共享性”则是“校企一体”,就是在“互利双赢”原则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双方利用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一方面 ,企业通过学校的优势设备及人力资源,促进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技术力量,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精益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三)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尽可能广泛调研、严密论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企业的特长,重点建设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精益化管理实训基地,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反响。

三、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和关键。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上手快的专业技能人才,对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基本的初衷即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学生由校园向工作岗位的过渡。但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之间,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进行自我调节,较快地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而要让学生获得这一技能,就有赖于依托高职院校自身的精益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精益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如5S与目视管理、班组园地、工位栏板、标准化操作SOS、暗灯系统等转化为相应的精益化教学项目,精益化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以使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

其次,现如今的实训基地形式相对较为单一,部分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没有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教学环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有“职业人”的收获;要么就是高职院校直接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一线工厂操作中,让学生直接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和劳作,使学生产生“拔苗助长”之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上两种情况都不符合从精益化角度来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应用精益化思想构建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益化”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实训基地管理落后,精益化、信息化要素缺失,与现代企业严重脱节的现象。建成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基于现代制造业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使实训基地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使学生在真实的精益化现场通过“情境体验”式学习,不仅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数量在教师总数中的比重。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尽快让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眼界。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原有实训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例如可以通过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相关专业、学科的互通有无,还可以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实训教师队伍来提升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为实训基地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关行业研究会等开展合作办学的方式来聘请一部分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掌握了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兼职教师。此举不仅可以发挥聘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是有利于优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一方面缺乏优质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却也面临着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的尴尬局面。而通过聘请一大批专业技术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塑造更为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既优化了实训师资队伍,也提高了整体实训教学水平。

(三)转变管理思路,在实训基地对内采取“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企业化管理”是指将实训基地看作企业来运转,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学生自身需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来提升自己并竞争上岗;实训基地内部的部门主任自觉充当好部门经理的角色,严格履行自身相关职责和义务,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同时实训基地内部也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企业运转流程来严格要求相关项目的实施和产品服务的提供;最后要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价值观念,营造浓郁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迅速提升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市場化运作”指的是实训基地的开设和相关项目的上马要严格核算其经营成本、价值利润,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动来加以调整,确保实训效果的最佳;其次,实训基地应采取包容的管理方式,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自身技能的前提下,将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既可以缓解当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还可以通过创收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鹏洲.简析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葛清,张强,吴彦俊.上海中心大厦运用BIM信息技术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J].时代建筑,2013(2)

[3]许建,向昌国.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JGZ163)

【作者简介】吴  星(1980-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