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

2015-05-07 08:55
物流技术 2015年19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物流课程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1]。当今,我国的物流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对物流人才质与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物流产业是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于一身的复合产业,物流专业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所以,物流业的发展不但需要物流管理类人才,也需要大批的操作型、设计型的人才。物流信息系统作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搭载平台,对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顺畅流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指标。现在,物流信息系统(或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构建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笔者所在单位2005年成立物流工程专业,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工程能力等方面的培育。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制造企业、流通加工领域、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物流系统的咨询服务等工作。因此,《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完整的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物流问题并找到问题答案的能力。

2 课程的基本要求

2.1 教学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比较艰难的系统工程[3-5],必须在明确的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在多个规划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库技术、物流工程、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等课程的前提下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物流信息化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及射频识别技术等基础知识,产品电子代码与物联网;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GPS等;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开发时遇到的技术难点;物流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系统调查、数据流程调查;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网络设计及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物流信息系统实施概述、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程序和系统测试、系统切换;物流信息系统的购置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监理、审计与评价;信息系统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等内容。

2.2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包括:(1)系统的了解物流系统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2)熟悉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3)着重掌握设计物流信息系统遵循的基本原则、步骤、方法和流程等;(4)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每个阶段的任务及解决方法;(5)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特定应用环境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的相关事宜。

2.3 教学难点

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理科背景,大多数不擅长计算机基础知识,无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此,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1)如何让学生习惯运用计算机解决行业内的问题;(2)如何让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流程,最终针对一个特定的应用环境开发出一套理想的物流信息系统;(3)如何将计算机与物流联系起来。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教学内容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自专业开办以来,始终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该课程的知识面覆盖了概论、自动信息的采集与识别、技术基础、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本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

3.1.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面,主要凸显了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几个阶段为主线,兼顾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模式以及过程中体现的技术等模块。

3.1.2 实践教学。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注重技术性工具的使用,教会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出问题解决方法的本领。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的实验是通过对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在给定的物流信息系统中选择一个进行开发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综合运用网络、计算机、图书馆等资源,通过到一个特定的企业深入实习或调研,发现其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开发出一套合理的信息系统。强调对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见表1。

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实践教学是课程设计,主要由学生独立开发一个特定应用环境的物流信息系统,最后提交的成果是设计说明书及软件产品。课后实践则是由学生深入到一个特定的组织(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等)做实地调研,为系统分析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教学模式

针对物流工程专业开设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和信息系统设计过程。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开发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系统设计主要讲述物流信息系统各开发阶段的任务及使用方法。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实用灵活,对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本课程采取“项目依托,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本课程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单纯以教师为核心,属于灌输式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消极的位置,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和呆板[6]。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主体、教师做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切实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则主要起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7]。

表1 学时安排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一款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一门让学生学会管理软件开发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就不能单纯的将理论传授给学生,否则过于晦涩,尤其是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头脑中无法形成这样的抽象,接受起来格外困难,总是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项目,可以是已经完成的开发项目,也可以是即将开始的项目,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明朗一些开发一个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解决掉所有问题后整个项目基本完成了,学生对于如何开发一个物流信息系统也就了然于心。因此,可以针对上课的学生总数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开发,并选出一个同学做项目经理,辅助教师全程监控整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考核的时候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工作量作为依据考核。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时机,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基于一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一个透明的状态学习课程。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则是将系统设计分成几个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将促使学生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最终的成绩即是任务的完成情况。比如,将需求分析设计成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到特定的案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这样做,学生不但能站在专业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还能通过发现问题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这对于后续的开发工作都是有益无害的。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自始至终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完成各种任务。根据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和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系统的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将学生按照具体的项目进行分组,每组学生需要按要求完成这几个任务,最后通过ppt的形式由各组派代表进行阐述,学生可以集体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

“项目依托、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依托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师是项目进行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学生是项目完成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8]。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考核

自2013年实施考试方法改革以来,该课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出勤率(10%)、随堂作业(10%)、阶段1考试(30%)、期末考试(50%)。其中,出勤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对开课周内学生的出勤情况随机考核10次,每次1分,总分10分,无故缺勤3次以上者取消其考试资格。平时作业则来自对学生分组设计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考核,满分100分,最后按10%折算。阶段考试是考试改革后根据实际理论教学学时数在开课第3周末进行,针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则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闭卷考试,学生最后的成绩是这四部分成绩的加和,总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下个学期初进行补考,补考最高成绩为65分,补考不及格者重修本课程。

3.4 教学条件

与物流信息系统相关的教材很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修课的内容及就业的需求,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13年底出版了新的教材《物流信息系统》。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恰当地引入了相应的视频、图形图片、案例等视觉性内容,让学生配合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料更加直观的了解物流作业的程序、系统开发的流程等。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及物流信息系统新发展动态的更新教材内容及教辅材料,形成一个丰富的教学材料库。

实践教学方面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已配备的各种教学软件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到各实习基地进行生产认识实习,这对课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学生也可以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或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活动。

4 结束语

随着物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系统融合了物流和信息系统设计的全部知识,对这门课程的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公平的考核手段,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的物流人才。

[1]曹翠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23):155-158.

[2]杨慧敏,李洋,肖生苓.物流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森林工程,2012,29(2):93-96.

[3]安立华,郎纯刚,等.物流信息系统[M].大连: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4]许恒勤,马成林,赵亚慧.新时代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森林工程,2012,29(3):94-96.

[5]吴金卓,高珊,许恒勤.以工科为特色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3):190-193.

[6]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4):35-37.

[7]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8]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8-9.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物流课程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