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2015-05-08 02:12刘思含郭树森孙志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灾害救援

公 斌,刘思含,郭树森,孙志宏,孔 兵

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公 斌1,刘思含2,郭树森3,孙志宏1,孔 兵1

目的 构建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筛选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结果 最终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组织指挥、医疗保障、防疫防护保障、卫生物资保障)、11个二级指标(指挥机构设置、医疗后送工具、防疫防护保障体系等)、23个三级指标(军地一体、外部协同、指挥网络等)及其权重。结论 筛选和评估出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发生后,应急救援管理领域加速发展,在实践和学术领域都逐步自成体系,其相关的评估活动也大为增加。2003年,我国全面加强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即应急管理成为国家建设和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1]。评估在应用领域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活动。对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进行评估的体系横跨多门学科,相关评估活动更因实际需要而千变万化。评估作为《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我军应急救援实践领域对评估反而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同时也存在不少应急救援评估相关研究孤立于实践体系之外的现象,与现实严重脱节[2]。建立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评估的成败。笔者就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通过Delphi专家函询法,筛选评估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结合Delphi原则和实际情况,选取16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员组成专家队伍,其中,男11名,女5名,45~65岁,平均(51.5±2.1)岁,分别为卫勤领导2名、卫勤教育工作者11名、卫勤科研工作者3名;在高等院校工作10名,在卫生行政部门工作4名,在医院工作2名;其中13名参加过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行动。

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1)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目前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的现状,初拟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和设计专家咨询表,邀请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进行多次咨询。(2)初步确立指标体系:根据专家咨询的第一轮结果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进行修改、整理,确定完善指标体系,并在第二轮专家咨询前对每一个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再次进行咨询。(3)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通过第二轮咨询,根据专家反馈回来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指标,完善体系,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如有新增加的指标可先行赋予相应权重进行第三轮咨询。(4)初拟评估指标体系:在文献研究、自由列举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1.3 Delphi法 经过咨询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将反馈的信息统计修改后再反复经过咨询,最后综合归纳确立评估指标体系。该方法采用匿名多次交流、信函咨询的形式进行预测,Delphi法以每轮对参与调查的专家所反馈的结果来说明指标的情况。第一轮:专家填写开放式调查表,仅调查指标相关的核心问题,汇总统计专家所填调查表,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规整后再一次发给专家;第二轮:专家须对调查表所列的每个问题作出评价,再次对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统计处理。

1.4 专家调查问卷 根据初步拟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内容,设计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1)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简要进行描述。(2)对专家基本情况和自我评价进行评估。封闭式问卷,所采集的专家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单位等。其次通过专家对本课题的熟悉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最后是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估算指标权重。(3)开放式问卷,调查我军参加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组织体制,以及咨询构建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指标。

1.5 第一轮专家咨询 对经过逻辑分析设定的各级指标进行专家咨询筛选指标。将设计好的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信件和面呈两种方式交送给已选定好的专家,专家在两周内对问卷进行反馈。所呈送的信封中附有一定的专家咨询费用和写好的研究者地址及回邮的信封,以便专家及时邮回。

1.6 积极性系数 计算专家的积极性系数,积极系数=回收问卷数/发出的问卷数。专家对研究内容越关注,其积极系数就越高,当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时,则认为专家的积极性系数很高。

1.7 权威系数 为使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计算了专家的权威系数Aa,影响Aa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专家水平及其打分的判断依据As;(2)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依据Ai。为此,在做问卷调查时本研究就设计了专家对本论文所调查内容的判断依据、影响程度和对问题熟悉程度等调查内容。权威系数计算公式:Aa=(As+Ai)/2。Aa:专家的权威系数;As:专家填写的判断依据对应分值的和。

1.8 一致性检验 把所建各项指标按照“重要”、“一般”、“不重要”的层次进行赋值,依次为“10~1”,计算各指标的算术平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CV=S/x,CV<50.0%,则认为对该指标重要性判断的专家一致性较好,CV>50.0%则意味着专家们对评估指标评分的协调程度较差,各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意见不一致,需要对该指标进一步修改、合并或删除。

1.9 评估指标筛选与调整 主要通过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一是根据平均数,把重要性程度“重要”、 “一般”、“不重要”分别赋值等差数列的“10~0”,计算专家评分的平均数,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如果某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分高于6.0,可认为得到专家认可,如果等于或低于6.0,则认为该项目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不准进入评估指标体系;二是根据满分比:作为平均值的补充指标,其取值0~1之间。对该项目所给满分的专家比例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三是研究确定满分比为0,则认为该项目不重要,不准进入评估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信息统计,直接根据专家对表二中指标的修改意见和相关解释对指标进行修改[3]。

1.10 第二轮专家咨询 第二轮专家咨询主要是对第一轮已初建的评估指标进行再次修改和权重估算。权重是各项指标所对应的评估对象指标在整体评估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大小。原有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权重估算,主要是依据相关专家在某学科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对指标重要性打分。最后经过统计计算确定评估因子权重大小的方法。第二轮评估指标权重的估算是在求出专家权威系数后,对各指标的评分值进行加权处理所得到的结果。对于新增指标采用个人判断法定权,然后征求专家个人意见,在专家各自单独为评估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打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处理,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的方法[5]。

2 结 果

2.1 积极性系数 共发放16份,回收16份,故专家的积极系数=16/16=100%,表示专家对研究内容关注度及积极系数高。

2.2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 经过两轮调查,归纳整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得出最终的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

3 讨 论

根据Delphi原则咨询人数的要求,专家组人数以10~50人为宜,当专家人数接近15人时,再增加人数对结果精确度的影响不大[4]。在专业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一部分在管理学、社会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还要选择有一定名望的学科技术领域专家,具体考虑以下几点:(1)多年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者;(2)卫勤专业研究生导师;(3)参加过灾害应急救援;(4)积极参与本研究评估。

根据指标体系的性质、领域、范围和功能,可将其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根据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专题性指标、部门性指标和总体性指标。二是根据指标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评估性指标和描述性指标。三是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5]。由于本研究评估指标的含义界定带有抽象和模糊性,因此,笔者对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进行简单的描述,以便专家在进行评估中做出判断。影响组织体制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但就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组织体制而言,指标体系采用层次性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层结构,故本研究设立了三级指标。研究设立一级指标4个,这是影响体制运行的主要因素,把这些主要要素作为一个子目标,再分解出二级要素,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是实现评估目标的主要方面。以此类推,逐级分解三级指标是二级指标的细化,是具体的评估要素。

本研究发现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中权重基本相等,表明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是一个综合性学科[6],涉及指挥协调、医疗保障、防疫防护保障等方面,且每一项内容同等重要,这些指标基本涵盖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在医疗保障指标的设定中,特别关注医疗后送及分级救治,表明在地震灾害中加强医疗后送及分级救治,对于提升我军整个医学救援效果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频发,全面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笔者力图深化建立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旨在清晰地反映出目前我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体制,以期为日后不断改进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体制找准方向。

[1] 黄炎焱. 面向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效能评估方法[J]. 自然灾害学报, 2012,21(1):2.

[2] 张 欢. 应急管理评估[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33-78.

[3] 李小雪. 武警部队医院优势学科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研究[C].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4] 公 斌, 孔 兵, 司钰鑫. 加强军队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的探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0):586-588.

[5] 王小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C].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5.

[6] 孙秋菊, 李文涛, 安力彬, 等. 灾害医学的发展及挑战[J]. 医学与社会,2009,22(10):28-30.

(2014-10-31收稿 2015-01-12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organisations of the army in earthquake

GONGBin1,LIUSihan2,GUOShusen3,SUNZhihong1,andKONGBing1.

1.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No.148Hospital,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Zibo255300,China; 2.Cadres’Sanatorium,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Beijing100853,China;3.DepartmentofMilitaryHealthService,LogisticsCollege,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Beijing100858,China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of armed forces. Methods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was drafted by Delphi expert correspondent consulting method. Results 4 first-class indexes (organization and command, medical security, epidemic prevention, health material logistics), 11 second-class indexes (command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medical evacuation tools, epidemic prevention security system, etc.), 23 third-class indexes (military and location integration, external collaboration, command network, etc.), and weight were achieved. Conclusions Key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organisations of the army in earthquake was screened and evaluated.

earthquake;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organiz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1.006

公 斌,博士,主治医师,E-mail:18253361007@163.com

1.255300 淄博,解放军148医院医务处;2.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军休所;3.100858 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卫勤教研室

R821.1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