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大批伤员救治演练探讨

2015-05-08 02:07刘积平唐子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卫勤伤情伤员

郑 铁,杨 波,刘积平,唐子滨

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大批伤员救治演练探讨

郑 铁1,杨 波1,刘积平2,唐子滨2

在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如何快速有效处置现场大批伤员是武警部队新时期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结合多次组织暴力恐怖事件中处置大批伤员救治的演练,分析其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案和重点应对问题,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处置暴恐事件中对大批伤员的救治能力。

恐怖袭击;大批伤员;演练

近年来,随着国内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暴徒采用自制炸药、土枪等破坏力较大的武器,在人群比较集中的集市、广场及警营等地进行暴恐犯罪,导致现场出现大批伤员,对驻地百姓和执勤官兵造成重大生命威胁[1]。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处置现场大批伤员是武警部队新时期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2]。笔者通过总结多次暴力恐怖事件中大批伤员救治演练的经历,分析此情况下大批伤员救治的特点,提出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案和重点应对问题,提高了卫勤分队处置暴恐事件中大批伤员的救治能力。

1 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大批伤员救治的特点

1.1 救治难度大 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袭击现场短时间内聚集大批伤员,救治难度较大。与日常承担的医疗任务不同,暴恐现场多以外伤为主,止血、包扎、固定和维持生命体征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由于现场急救设施和药品匮乏,伤员往往在第一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1.2 伤情复杂 暴力恐怖事件的伤员一般伤势较重且伤情复杂,有火器伤、刀伤或者慌乱中的意外伤害等,并且事发后多伴有心理应激障碍,除了实施有效的治疗以外,还必须进行心理干预。

1.3 现场环境混乱 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的现场环境复杂、秩序紊乱、伤员多、转运通道不畅、存在发生二次袭击的可能性,这些情况均不利于伤员的救治。做好现场警戒是确保救援顺利进行的关键工作之一。

2 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模拟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2.1 模拟场景 根据未来可能担负的卫勤保障任务,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模拟的地点、方式和伤情等。此次演练地点选在吉林省长春市某人流相对密集的商业步行街,为不引起群众恐慌,事先对现场群众进行了情况说明。演练模拟恐怖分子采取极端手段,对现场无辜群众实施包括火器、冷兵器等暴力伤害,造成30名伤员同期受伤,其中刀砍伤10名,复合伤7名,火器伤6名,皮肤挫裂伤5名,骨折2名,每种伤情随机选取1名为心理应激障碍患者。此次演练运用声、光、电及烟雾等效果,营造现场暴恐氛围;要求救治现场的模拟伤员依据伤情的轻重,保持痛苦的声音和表情。医务人员救治过程中,必须保持低姿状态,行动迅速,注意隐蔽。演练中,还特别强调医护人员应配合现场官兵,及时引导慌乱群众疏散,避免意外发生。

2.2 制定方案 接到上级导调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抽组50名人员组成卫勤分队,利用总队后勤部应急指挥平台,对行进、后送路线进行综合分析,拟定卫勤保障方案及行车路线(包括备用路线),全员全装迅速赶赴现场(图1)。指挥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暴恐现场发生二次袭击或二次伤害可能性较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现场急救、快速后送”为主的保障原则。

2.3 编组分工 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将50名队员编为:指挥组、急救组、分类后送组和警戒组。

2.3.1 指挥组 配置5名队员,主要任务:(1)进行现场指挥;(2)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协调地方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帮助;(3)结合当前高科技战争的趋势,建立强有力的专家网,配合远程医学救治和战伤医疗专家系统使用,实现信息化救治。

2.3.2 急救组 配备28名医疗人员,分为7个急救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名医师、1名护士、2名担架员,主要任务:(1)进行伤员现场急救、快速分诊;(2)做好组内人员的分工、协作。

2.3.3 分类后送组 配备12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主要任务:(1)进行伤员的检伤分类;(2)组织后送;(3)到达驻地医院后,与接诊医师交接伤情。在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后送过程中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危重症的急救、隐匿伤情的检查;在后送途中,为每名伤员建立电子化伤情档案,包括生命体征、心电监护、抢救措施记录,以便接诊医师全面快速了解伤员伤情。

2.3.4 警戒组 配备5名队员,主要由战士构成,负责现场救护单元的安全警戒工作,特别是要防止暴恐分子的二次攻击,确保展开的医疗单元顺利进行救治工作。

2.4 现场救治 50名卫勤应急保障人员抵达现场后,迅速展开救治单元。指挥组队长负责总指挥,其余4名队员携带通信装备立刻带领治疗小组分赴救援一线,协助现场官兵开展救治工作;急救组7支小分队,携带担架、急救包及军医背囊等救援设备,就地对伤员实施包扎、固定、搬运、止血和心肺复苏等救治措施(图2),重伤员用担架直接后送至救护车;转送组利用4辆救护车将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现场警戒组负责对展开的救护单元进行执勤巡逻,确保救援安全。整个演练过程中,特别重视对敌情观念的培育,对敌情观念较弱的人员,直接以“发生意外”判定为演练失败。

图1 武警吉林总队医院卫勤分队全员整装待发

图2 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并转运

2.5 心理救援 发现心理应激障碍患者后,心理救援组立即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心理指导,在伤员所在的医院建立心理救援站,随时接待心理咨询,主动进行心理查房,对伤员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帮助伤员逐步走出暴恐受伤的阴影。

2.6 协同救治 此次演练利用总队后勤部应急指挥平台迅速查找驻地医疗资源,联系就近后送,并腾出应急床位50张,其中地方医院20张,部队医院30张,用于重伤员收治、轻伤员观察及应对突发情况,集中优势医疗资源进行伤员救治;基地指挥中心迅速成立应急处置小组,由院长、政委担任组长,下设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和心理救援组,调动全院技术力量,确保伤员医疗安全和心理稳定,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积极联系家属,汇总情况,及时上报。

3 演练中需重点应对的问题

3.1 重视指挥协调 在恐怖袭击现场大批伤员的救治离不开高效的指挥,高效的指挥有益于解决现场环境混乱,保证医务人员灵敏运转、稳而不乱[3]。在恐怖袭击的救治过程中,应遵循统一指挥、分级领导的原则,确定指挥机构,保证各个队伍行动一体、联动保障、协同配合、职责分明。

3.2 重视检伤分类 现场及后送期间的检伤分类,是确保后方收治单位能否快速实施治疗的前提条件,也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手段。暴恐事件中的伤员具有伤患多、多发伤多、联合伤多等特点,特别是导致脏器内出血的伤情如肝、脾破裂,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检伤分类能快速有效地分配可利用资源,保证危重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此次演练中,考虑到恐怖袭击的特点,除了常规伤标白色表示骨折、红色表示出血等外,还针对性地增加了鲜艳的桔黄色,用以标识可疑内脏出血的伤员,提高后方收治单位的警惕性。

3.3 把握救治特点和原则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很少出现大批伤员同时来到医院的情况,救治单个或几个伤员,每个医护人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各种仪器及配套设备也很齐全。而在户外条件下,人员有限、装备简单、伤员众多、伤情复杂,要使伤员得到迅速可靠的医疗救治,必须做好医务人员的编组与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协同治疗[4]。急救手段的迅速有效实施,是确保伤员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暴恐事件中,发生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很大,一是隐藏的恐怖分子可能在群众恐慌情况下趁机发动二次攻击,二是现场群众在慌乱中可能发生踩踏、撞伤等意外情况。因此,应把“保持警戒、现场急救、快速后送”作为暴恐事件大批伤员的救治原则[5]。

3.4 重视敌情观念培育 敌情观念就是带着“假想敌”进行训练演练,是和平时期磨练部队官兵的良好方式,有利于官兵锤炼战斗意识和培养危机意识,遇到实战才能冷静应对。演练中,要求医务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必须保持低姿状态,行动迅速,注意自我保护,尽可能在有掩体或容易防御的地方实施救治。对敌情观念不强的分队人员采取“突然死亡”的方法宣布其演练失败。

3.5 重视心理干预 一般而言,暴恐事件造成的心理阴影会在3个月内到来,而事件发生后的6个月则是自杀的高峰期。因此,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越早进行心理干预,越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6]。演练虽然无法模拟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但通过在驻地医院开设心理救援站,提高了人们对暴恐事件中心理干预的认识,有利于在实战中降低受伤群众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组织暴恐事件中处置大批伤病员的实际演练,从实战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现场抢救原则,梳理指挥程序,提高救治效率,为处置该类事件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在装备配置、人员素质和信息化程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通过走自主创新、融合式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保障水平满足实战的需要。

[1] 毛振军.分析“暴恐”新特点探究防控新对策[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3):17-21.

[2] 沈 岳,宗兆文,朱锡光.地震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组织实施[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390-392.

[3] 虞 红,郑静晨,彭碧波,等.发生恐怖袭击后部队医院卫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3):156-159.

[4] 汪先兵,谢培增,黄传平,等.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6(3):214-216.

[5] 刘卫平,徐利民,尤 健,等.探讨应急作战条件下大批量伤员通过野战医疗队的卫勤组织与实施[J].东南国防医药,2006,8(6):71-73.

[6] 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3-2404.

(2014-11-02收稿 2014-12-04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relief drill for mass casualty after terrorist violent attacks

ZHENGTie1,YANGBo1,LIUJiping2,andTANGZibin2.

1.HealthTeam,YanbianUnit,JilinProvincialCorps,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YanbianKoreanAutonomousPrefecture,Yanbian133000,China; 2.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JilinProvincialCorpsHospital,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Changchun130051,China

TANGZibin,E-mail:iloverain0@163.com

In terrorist violent attacks, dealing with mass casualty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medical support that armed police forces should undertake in the new era. Through exercise of managing mass casualty in terrorist attacks, the author analyze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main problems, which aims to improve medical personnel’s capacity of mass-casualty treatment in terrorist violent attacks.

terrorist attacks; mass casualty; exercise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1.012

郑 铁,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E-mail:13321510677@189.cn

1.133000 延边,武警吉林总队延边支队卫生队; 2.130051 长春,武警吉林总队医院医务处

唐子滨,E-mail:iloverain0@163.com

R821

猜你喜欢
卫勤伤情伤员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短信
小山余梦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