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2015-05-08 08:17陈庆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充分性终末期腹膜

陈庆云

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陈庆云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与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为临床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将患者分为1组(25例)和2组(31例), 1组患者实施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 2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指标、尿素清除率以及透析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系统性治疗后,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且活动能力、水肿情况、酸中毒纠正率均显著提升, 其中2组改善更为明显, 与1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结束后, 2组尿素氨下降明显, 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下降明显, 2组高血钾发生率明显比1组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素清除率明显高于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1组, 但1组感染发生率高于2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HD患者多于CAPD患者, 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充分性可以达到标准, 其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高血压、出血等, 而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猝死;CAPD患者年龄偏大, 其透析效果能够达到血液透析水平, 并能很好的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 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低。

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且多数患者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近年来, 我国糖尿病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由其引发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也逐渐增多, 并逐渐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1]。目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在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各有利弊。为进一步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充分性, 本文选择本院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24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51.6±5.9)岁。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将患者分为1组(25例)和2组(31例), 1组男15例, 女10例,年龄61~78岁。2组男17例, 女14例, 年龄45~7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组患者实施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每日交换腹透液8000~10000 ml, 透析液按4:1比例加入胰岛素;2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方法, 透析血流量为150~250 ml/min, 4~6 h/次, 3次/周。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 或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 6个月后比较疗效。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指标以及透析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系统性治疗后,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且活动能力、水肿情况、酸中毒纠正率均显著提升, 其中2组改善更为明显, 与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指标比较 透析治疗结束后, 2组尿素氨下降明显, 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下降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16例患者出现高血钾, 发生率为51.6%, 明显高于1组6例(24.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比较 2组透析后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1组, 但1组感染发生率高于2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x-±s)

表3 两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血管并发症, 导致糖尿病肾病, 并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目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法作为替代疗法,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2]。血液透析可以快速清除患者体内多余水分和不良代谢产物, 并可充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钾血症, 达到维持酸碱平衡目的, 进而避免机体出现代谢紊乱[3,4]。血液透析还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吸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修复受损肾脏细胞。而传统医学认为, 腹膜透析操作简单, 对患者生活影响不大, 且整个透析过程能够保持患者体液容量以及血流变学稳定性。但是现阶段, 很多学者提出, 血液透析远期存活率高于腹膜透析。本研究显示, 2组(血液透析)患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1组(腹膜透析), 与权威资料报道相符[5], 原因可能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 患者血液会发生体外循环, 也存在超滤现象, 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重大改变。加上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管存在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 因此此类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大。2组出血方面也高于1组, 与微血管发生病变密切相关。而1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2组, 与相关报道一致[6], 考虑原因可能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 患者总蛋白和白蛋白流失较多, 引发自身抵抗力下降。本院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实行透析治疗时, 血液透析患者略多于腹膜透析, 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充分性可以达到治疗标准,虽然由其产生的并发症多于腹膜透析, 但患者自身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且活动能力、水肿情况、酸中毒纠正率均显著提升。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年龄偏大, 发生并发症几率小于血液透析, 但透析效果基本与血液透析相近。

综上所述, 两种透析方法各具优缺点, 应综合评估患者实际病情、残余肾功能以及经济, 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法, 进一步减少并发症, 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奠定基础。

[1] 王海燕, 王梅.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01-103.

[2] 程宗华, 邹懿, 王明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磷清除的效果观察.中国医疗前沿, 2013(17): 49-51.

[3] 王海涛.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南方医药, 2012, 5(10): 154-155.

[4] 黄四邑, 肖文豪, 黄华,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疗效的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3(23):3699-3701.

[5] 韩庆峰, 董捷, 范敏华, 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4(2):174-175.

[6] 祝延江, 胡善联, 于青.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效果及其费用补偿模式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 7(9):41-4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041

2014-09-29]

473000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

猜你喜欢
充分性终末期腹膜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充分性语文课堂涵泳初中生核心素养
营养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不良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