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探讨

2015-05-11 23:29赵文马爱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归纳总结研发投入

赵文 马爱霞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竞争愈来愈烈,企业是国家社会财富的主要创作者,愈来愈成为国家创新行为的主体,实质上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竞争就是各个国家企业间的竞争。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能力方面,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自己研发能力的基础,对企业产出和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阐述企业研发投入的特点上,对国内外企业研发投入对产出影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研究找出新的视角和方向做铺垫。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产出;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01303

0引言

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产出关系就是创新其中的一环。为了获得更好的研发效果和回报,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重视研发投入和企业产出关系,明确哪些因素影响会影响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1研发投入相关概念的界定

研发是指研究与开发,英文名称为Research & Development,简称R&D。依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研发的定义,研发的目的是增加包含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在内的知识总量,以及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总量创造新的应用,研发是一种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活动。研究开发活动目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商业目的,它是对根本原理和新知识而进行的初步探索,研究成果一般以真理、原则、理论或者定律来体现。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探索具有使用目的的新知识和新的技术的途径,应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技术知识。试验开发,又称为试验性发展,它是以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和新产品等新的物质形态或者是改造现有材料和中间生产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创造性活动。

研发投入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涉及研发财力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涉及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新生产过程和新方法的研制等方面,在这些研发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就成为研发费用,也就是研发财力投入。研发人员是衡量企业研发投入活动的另外一个指标,衡量了一个企业在从事创新活动的科技活动人员的核心力量。国内外在对研发投入研究时,通常选取的指标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费用总额,研究开发人员人均科研经费,研究开发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重,企业科研装备水平等。

2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成果之间的研究起步的比较早,不管是案例分析还是实证研究,国外学者都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成熟的研究理论系统。20世纪30年代,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H.Douglas)探讨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时,对一般生产函数进行了改造,运用指数形式的生产函数对生产投入和产出进行描述,并且运用这个公式对一些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了测算。索洛在1957年在技术中性的假设条件下推出经济增长速度方程,描述技术进步增长速度和产出增长速度与资金、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模型把技术进步要素分离出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一个分支,内生增长理论兴起,认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内生的技术进步。克鲁斯曼和罗摩等学者将研发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认为有目的的科研技术活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这些有目的科研技术活动同时会产生像企业规模效应,专利等的市场垄断性力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收益。20世纪90年代,研发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1982年Koeller选用美国小企业委员会收集的技术创新数据,以重要创新数量为因变量,分析研发支出和创新数量的关系,得到研发支出和创新数量之间正相关。Gnliches(1986)采用1957-1977年间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的相关经济数据和研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生产力增长率之间呈正相关,研发支出中基础研究的支出对生产力的贡献效果更明显。学者Wakelin(2001)采用1988-1996年间的数据对英国制造业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发经费的产出弹性为0.27,研发支出对产出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2国内研究进展

相比较国外对研发投入的研究,我国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上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正式应用研发这个概念,比较系统的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出领域的统计资料,也是在我国加入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之后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注重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相关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何玮(2003)运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1990-2000年十年间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对企业产出在三年中都有具有影响,其研究费用支出效果在三年中递增。孙婷婷,唐五湘(2003)从宏观角度出发,分别研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支出和全国专利申请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发支出与全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企业的研发支出对于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梁莱歆,严绍东(2006)采用我国深市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水平和经济效果,通过对研发支出和企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资产以及公司的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陶冶,许龙(2007)从宏观角度研究我国研发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发现研发投入的两个方面即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滞后性,市场需求在宏观层面上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综合上面所述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都论证了研发投入在多数的科技活动中对于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发投入是研发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分析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必须研究研发投入。

3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产出绩效的因素

在一些直接研究研发投入和企业产出绩效关系的文献里,研究学者引入控制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研发投入和企业产出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有部分文献专门研发对研发投入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

3.1企业规模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同,从而会对企业的绩效带来不同的影响。大公司和小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大公司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投入,而小公司在灵活性上占有优势。丹尼斯(1998)研究表明,一般大规模的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源,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影响下,大公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但是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学者安同良和学者张西征等研究发现,对于存在研发投入的公司来说,小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并不小,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间呈现“V”型变化,研究说明,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正作用就越大。对于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3.2股权结构

Zhang A(2003)以中国8341家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权对研发和生产效率都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性质的企业研发效率不同,国有企业研发效率低于非国有企业。任海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可以促进研发投入,但是要注意股权制衡,一股独大对研发投入有制约作用;国有控股不利用对企业研发投入,个人大股东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不明确。

3.3企业的成长能力

企业成长理论来自于对大规模生产的研究,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将来的投资机会的把握能力和企业未来的投资增长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型经济时代,研发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能力。研发活动的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收入的增加,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企业良好的成长能力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产出。Short和Keasey(1999)经研究发现,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产出绩效有正向作用。吴世农(1999)认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4结论和展望

综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比较多,大多数研究结论都表明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由于影响研发投入和产出绩效的因素比较多,不同行业具有差异性,在样本选择上,应该尽量以同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此外,由于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应该考虑研究样本时间的连续性。在自变量方面,研发投入强度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合理的变量,如果加入研发技术人员强度,可以更加全面的研究研发投入活动,可以将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划分开来分别讨论,进一步探讨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技术人员强度对企业产出绩效的影响程度。在因变量选择上,大多数文献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来代表企业绩效,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代表企业的成长能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发掘更多指标来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由于影响研发投入和绩效两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在选择控制变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对企业绩效具有影响的控制变量。

参考文献

[1]魏剑,肖国华,王江琦.我国专利产出分析与技术转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126129.

[2]孙婷婷,唐五湘.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之关系的定量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4):4751.

[3]陶冶,许龙.我国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710.

[4]Hausman J.,Hall B.,Grillches Z. Econometric Count Data with an Application on Patent Relations hip[J].Econometric,1984(54):909938.

[5]任海云,师萍.企业R&D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从直接关系到调节变量的引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

[6]Griliches Z,Mairesse J.R&D and productivity growth:Comparing Japanese and US manufacturing firms M Productivity growth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317348.

[7]Griliches 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92116.

[8]Hall L.A.,BagchiSen,S.A study of R&D,innovation,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Canadian biotechnology industry[J].Technovation,2002,(22):231244.

[9]Warusawitharana 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ofits and firm value:A structural estimation[M].Divisions of Research &Statistics and Monetary Affairs,Federal Reserve Board,2008.

[10]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报告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421508.

[11]Aw B Y,Roberts M. Xu D Y. R&D investment, 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6(4):13121344.

[12]刘伟,李丹.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

[13]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M].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2236.

[14]Griliches Z.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0,18(4):16611707

[15]Stam E.Wennberg K.The roles of R&D in new firm growt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3(1):7789.

猜你喜欢
归纳总结研发投入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助词「は」和「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