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让童年更有价值

2015-05-11 08:50苏宏兵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人化荣誉儿童

苏宏兵

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是什么?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教育是以德育为首,那么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的德育该何去何从呢?我觉得在国际视野下,我们德育活动应回归到人的发展中来,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发展个性,彰显自信,让童年更有价值。

一、回归儿童,教育的主旋律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的想法呢?”卢梭一语中的地点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以成人的思维去设计儿童,让儿童每天都置身于“我是谁”的恐怖境地。儿童作文成人化,儿童作品成人化,儿童交际成人化等等无不体现出儿童教育的失败。儿童在一味地去迎合我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童年童真童趣在哪里?我们几乎无迹可寻。

教育本身是人的教育,当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儿童的时候,我们必须敬畏儿童,让我们来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让儿童幸福生长,将来他会把这种幸福传递开去的。我们的教育不是分数、不是知识点、不是读死书,教育是塑造,塑造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当儿童拥有了这些,他们的幸福才是内需的。

二、回归生活,教育的活源头

教育来自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而当下的教育机制下,我们的儿童往往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在灌输教育中已经与世隔绝,他们的道德素养越来越单薄,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的生活”中,受“现代的教育”,这是自觉的生活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教育,是积极的生活教育。把教育的职能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使教育从传统僵化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开放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教育。我们要引导儿童融入生活,在生活磨砺中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在家庭中要让儿童懂得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第一位老师。这所学校应是一所农场,而不是一个保育箱。积极引导家长吸收国外优秀育儿理念,更新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意识。其次在学校中向儿童展示生活。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国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分享。他们经过十几年的洗礼之后,他们终将去独立生活。所以,在学校生活阶段应利用一切可用的平台,为他们创设生活体验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具有儿童特点的游戏活动去历练儿童,让童年的游戏留住童年的记忆。

儿童在生活教育中成长自我,改善着自我。我们虽然不能决定童年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它的宽度与厚度。

三、回归个性,教育的百花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人的个性心理。世界因生物多样性而精彩,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物种单一,那将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境地呀!回顾我们的荣誉评价体系,不难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分数来论英雄,即使是三好生,最后也往往被一“好”所遮蔽,缺乏特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在当今的价值引领之下,已经失去了对这一荣耀的吸引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种人才,所以,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个性得到张扬的教育才是尊重人的教育。那么如何发展个性,彰显个性魅力?首先,充分尊重儿童,杜威曾指出:关于同情心、好奇心,不偏不倚、敏感和坦率的胸怀,成人应该像儿童一样生长。所以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左右儿童。其次,要研究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服务。第三,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整合,设计出具有实用性与导向性的荣誉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颗星。这种荣誉体系既有学校的最高荣誉,又有年级之间的纵向荣誉,还有年级内部的横向发展荣誉。这些荣誉的设立根植于社会生活,让儿童的校园生活不再是上课的全部,俨然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生活,每个人在里面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自己追寻的轨迹上快乐生长。

南京晓庄学院的严开宏教授强烈指出:当今社会有用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少。21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回归儿童,让我们以儿童视角帮助儿童走向优雅、儒雅、文雅、高雅。让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用的东西少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多,让儿童的童年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成人化荣誉儿童
获得的荣誉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留守儿童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获奖荣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