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趣味教学在哲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5-05-11 08:56汪丽红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共性活动课体验式

汪丽红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呢?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验,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教育应当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才能产生创造。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比如现实生活或特定的环境(某个事件、情境人为的重现)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获得一些活生生的社会知识,发展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活动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情感上的共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去探究。政治课教学是一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系统地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目标,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自学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教与学相长。

二、体验式趣味哲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

1.引入生活哲理,架沟哲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真正的哲学总是和日常生活结伴而行,总是在我们的生命遭际中不期而至。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哲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利用哲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丰富的哲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哲学的意义,体会哲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如期中考试后,有些同学考得不好,退步了,心情很不好。怎样才能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这就不断需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否则“失败永远是失败的母亲”,而不是“成功的母亲”。通过学习哲学的因果联系,提高了同学们做事情的自觉性。让同学们知道只要你努力,矛盾双方会发生转化。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每个班级里有一节班队活动课,班队活动课主要解决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开展班队活动课?学过哲学后,同学们很轻易地就明白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穿插音乐,在赏析中感悟、体会哲理

利用同学们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把音乐引入新课,让学生在音乐节目中进入课堂,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堂上。同时,又渲染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一课时,我给学生们放了一首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通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明白了,矛盾是存在每个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在讲《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时,播放王力宏、张明敏演唱的《青藏高原》,刀郎翻唱王洛宾的情歌,让学生去体会不同演唱风格。理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对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巧用案例,模拟情景,增强哲学的学习趣味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巧用案例,把看似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浓缩于其中,既可以使政治课教学充满艺术性、趣味性,又可以使抽象的哲学家原理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达到教学相长、事半功倍之效果。如我在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时,让两个同学扮演小品《阿凡提的妙答》。一个扮演阿凡提,一个扮演财主。

通过这个有趣的案例,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在笑声中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哲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矛盾的个性就没有矛盾的共性。“颜色”作为“矛盾的共性”,存在于“赤、橙、黄、绿、蓝、靛、紫”等具体颜色之中,离开了具体颜色的矛盾个性,也就没有“颜色”这一矛盾共性。而机智的阿凡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个星期”是矛盾的共性,它存在于星期一至星期天之中,若离开了星期一至星期天的矛盾个性,同样就没有“一个星期”这一矛盾共性。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共性活动课体验式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