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2015-05-11 09:07汤月华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负数经验面积

汤月华

数学教学是思维训练,更是生活经验的反馈。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做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里学数学,用数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数学兴趣

从生活中学数学,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让学习贴近生活、植根生活,学生的知识能力才会有显著提高,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

在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一课的教学中,对于“1公顷”的大小,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为他们很少在生活中接触到“公顷”这个概念,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可以说,学生对于本课的概念没有生活基础;而书上例题中出现的景点,大部分学生也都没有印象,即使去过这些旅游景点的同学,也不可能对整个景区的大小有完整的概念。

基于以上因素,我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选取了“猜猜我校的占地面积”作为这节课学习的切入点。当然,我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大,让学生毫无根据地猜测,只会浪费时间。我先让同学们感受到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约是1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再来猜想校园面积会是多大。学生一开始估计校园面积时,大都在几千平方米左右,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这已经估大了。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后,我出示校园平面图,利用他们熟悉校园的经验,提供了从我校南大门至五(1)班所在教学楼后的这块长方形区域的平面图,标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学生一下就得出了从学校大门到2号楼这么一块地方,长度有200米,宽有50米,面积就有10000平方米。看到这个结果,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校园这么大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有点不合适,教师再适时提出“公顷”的概念。接着我再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我班教室的面积,估计多少个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再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空间,将非常熟悉的生活素材,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此,这节课完全没有概念教学的枯燥,学生对“公顷”产生形象化的理解,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学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之前,我布置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负数,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在生产及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负数,激发学生认识负数的欲望,促使他们对负数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出示三个城市的气温图,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数学信息后争先质疑,纷纷提出:上海和南京的气温哪个高?北京的气温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北京的气温比南京低多少度?为什么同一时间北京、南京、上海的气温越来越高?等这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断有同学上台来答“同学问”。一堂稍嫌枯燥的概念教学课,上成了一堂综合活动课,同学们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更体会到数学课也能上得很快乐。

三、联系生活经验,培养学数学的能力

我们数学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生活;引领关注现实,主动“发现”数学存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让孩子们玩“掷色子,跳格子”游戏。三个孩子一组,每人掷一次,看数字是几,自己就往前跳几格,这样的训练,不需要老师的刻意引导,孩子们很快就会理解数的意义,还能对“比较数的大小”有较深刻的体会,这样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负数经验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巧用面积求坐标
学好乘方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