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苏教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2015-05-11 09:15李南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美的

李南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言文是一朵历久弥香的奇葩,学习这些文言文,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积累沉淀古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审美素养,作用及其重大。

但现实中,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文言表达缺少鲜活的语境;多数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难上升到提高审美情趣的高度上;广大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串讲灌输,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淡化了对结构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悟。正因如此,文言教学中往往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审美的需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审美追求极为不利。笔者认为,苏教版初中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应予高度重视。

一、还给文言审美愉悦的土壤

文言名篇中多有审美的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在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导入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逸事等,激发学习文言文兴趣,营造语文课堂的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

二、有效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脍炙人口。从事教学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采撷形式美的花朵。苏教版教材选进的文言文,有唐宋散文、诗词和元曲,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个中三味。

2.进入人物美的长廊。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智廋的形象,通过这两人简洁的语言、行为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绝不是搬运工。陈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干,唐雎的有胆有识不畏强权,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3.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浩瀚的传统文化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心系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4.感悟思想美的光华。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不论是持“工具说”,还是持“人文说”,其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审美

审美只有发自内在的自觉自愿,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审美需求。当然,内因要靠外因引导。如何引导,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有说、读、论、评等方法加以具体引导。

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说自己的感受等。“说”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读:即阅读、朗读、诵读。“读”是文言文神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论:即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讨论或辩论、进行师生讨论。问题是在讨论中愈来愈分明的,认识是在讨论中得到提高的。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活动,必须是主动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活动,我们进行文言文审美教学活动,采用哪些方法,就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去选择。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能让学生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美的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好美的雾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