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坐标

2015-05-11 15:32杨齐
雕塑 2014年4期
关键词:比利雕塑创作

杨齐

2014年6月,由《雕塑》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创作实践课在河北饶阳华日青铜文化产业园进行。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比利·李辅导下,学员们将自身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艺术技巧与创作理念的理论学习,运用到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在师生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本届研修班创作实践活动圆满结束。28日,由衡水华日公司承办的本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汇报展与观摩研讨会同时召开,旨在检阅学员学习成绩与加强学术交流。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主任、著名雕塑家朱尚熹主持下,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研究所、艺术机构的数十位负责人、专家,以及本届和往届部分学员们济济一堂,分别以抽象雕塑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朱尚熹(以下简称主持人):现在是思考本体语言问题的时侯了!中国雕塑从写实主义一夜之间过渡到后现代,对形式材料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改革开放前的过于注重具像写实的造型方式造成了当代雕塑语言的贫乏,我认为当代中国雕塑已经失语了。比利·李教授讲百年的抽象史,即雕塑语言的发展史,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办抽象班,我们这是在补课,补充雕塑语言。世界万事万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不断地模糊界限又清晰界限,如同我们寻找抽象雕塑语言,通过解构再达到重构。中国人喜欢转向,所谓吸纳,缺少坚守,而我们现在就是要寻找需要坚守的价值。当代艺术进行到今天,城市雕塑进行到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本体语言问题,回过头来看雕塑本身的问题,界定雕塑之所以是雕塑,什么是雕塑语言,并提纯雕塑的语言。

刘政德(湖北美术学院教授):这个展览让我很兴奋,我一直很担心中国现代雕塑是否能走向正确的道路。许多现象表面上是学习西方,有些简直就是抄袭,难道中国几千年文化变成了毫无希望的一种概念。中国美院院长曾说,雕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不要让雕塑成为垃圾。我们很重视比利·李教授来中国教学,同意他讲的基本观点,他的教学将会使中国雕塑家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展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雕塑语言有系统的掌握,既有现代抽象,也有中国传统抽象语言的再生。我敢讲,有几件最好的现代作品,很美的,在这个展览上诞生了。它们有文化的沉淀和发展,让我看到了中国现代抽象雕塑发展的正确理论和实际运用方法。

刘艺杰(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从哲学、宗教、建筑、音乐等各个方面看,抽象与具像其实都不冲突,也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都是一种可解读和传达的艺术语言。我一直都为中国文化传统而感到骄傲,因为它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不仅是我们的遗产,也是世界的遗产。在研究抽象语言的同时,我们不要重复西方语言、不要过分追究具像与抽象的异同。我希望雕塑家在雕塑语言这个问题上,首先要磨练自己的控制能力,降低一点做的痕迹,尽量避免向工艺品方面靠,要随性、自然、放松,不要顾虑太多。

邹峰(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这个抽象班的教学成果,可以引起我们在教学上进行反思,引导不同土壤不同背景的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雕塑语言,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我想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抄袭的问题,全国美展金奖也有抄袭现象。还有一个就是抽象语言与民族传统关系的问题。这个展览以其教学成果所形成的理念,希望首先在北京等地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很重要。

主持人:罗丹喜欢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很多作品沿袭了他们的题材和思路,但却是对他们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样成为了人类的经典。相似和抄袭是有区别的,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似是难免的,历史的淘汰规则中,会沉淀下最优秀的作品。除了哪些恶意的抄袭,大家要群起而攻之,其它的要保留宽容度。

黄兴国(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我们艺术的所有的型态都有出处,创新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开辟广阔的视觉空间,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域和可能性。打个比喻说,我们一定要到天文台去看看,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异常丰富。这个班的最大作用是进行了思考方式的训练,以及对陌生材料驾驭能力的培养。我对绝对的抽象主张是持保留态度的。民族、宗教、文化这些痕迹一定会通过作者的思想体现在作品之中。艺术是人创造的,我们要有人本主义的主张,每个人都有价值,每个人若都能有个性表现,世界才会异彩纷呈。看着这个班,我也想参加,多热闹啊!你们真幸运。

刘军(天津美术学院):之前十多年都是做具象雕塑,对抽象语言了解不多。但很快我就进入了比利·李老师的思维训练体系,感觉收获很大。我成为在现场创作作品最多的一个学员,对材料好像一下子具有了点化的能力,当然我的作品完成的质量也离不开老师的再次点化。今后有机会我还会来抽象班学习。

秦红(自由艺术家):我内心里一开始对做抽象雕塑其实很抗拒,觉得没办法理解。一个星期以后就慢慢的开始接受了,老师一直很有耐心地引导我,我很感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抽象雕塑及艺术的理解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看法。这对我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与改变。

董俊伟(山东艺术学院):我最大的收获是从比利·李老师这里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回校后在教学中会更加严谨和有方法。这里的创作环境和教学气氛都使我很高兴。主持人让我讲解一下自己的作品,我只是想展现各种矛盾体之间的联系,并达到一个朴素的表现效果。

綦明(景德镇陶瓷学院):我不是搞雕塑专业的,是做陶瓷的。在这班里我的压力挺大的,从第一个星期理论学习开始,一直到雕塑创作,其实内心里还是懵懵懂懂的。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很感谢抽象班这个集体。老师从文化课开始到最后的学习结束对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创作中的方式方法、教学态度,对艺术的尊重,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

谭勋(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产生抽象的原因是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并希望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形成理性的观念,产生永恒的艺术。你有多强的支撑能力与学术后劲,就能创作出多强的作品。材料使用是否得当,技术手段是否充分,思想观念是否到位,展出效果是否完整,理念支撑是否完全,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于牧洋(美籍学者雕塑家):我会经常回国参加展出和艺术交流活动,也会给《雕塑》杂志投稿,并提供良好的反馈信息。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也是善于创新的,我个人非常看好中国雕塑艺术的未来发展。

刘国柱(策展人、自由艺术家):没来听课之前,我对抽象雕塑有很多想当然的了解。在听完比利老师讲课后,我发现我们对抽象雕塑的理解还是在启蒙状态。我们理解的抽象雕塑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结果在看,或是把它当成一种样式在理解比利老师讲课不是从现当代艺术讲起,而是从罗丹讲起,大家都知道罗丹雕塑是具象雕塑,为什么会用在抽象范畴来给大家讲哪?比利老师讲的抽象雕塑不是呈现事物的结果样式,是用思维方法来谈论现当代艺术的演变、创作和发展的过程。这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很感谢朱尚熹老师和秦璞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作品图片,而且非常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抽象雕塑,我觉得两位老师的讲解是对比利老师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因为这两位老师和我们是在同一位文化背景和环境下,我们很容易就理解。而比利老师是西方的理念和背景,文化背景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张文山(自由艺术家):我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抽象班,以前也是通过《雕塑》杂志了解到抽象雕塑。因为对抽象雕塑有很多的疑问,很不清楚,所以我是带着疑问来的。比利老师教学上很认真,这种言传身教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他通过西方艺术史给我们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不再是表面肤浅的看法。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明白了怎么去看待抽象雕塑,怎么去运用材料、肌理、空间、环境等来达到自己的抽象语言。不会再像以前停留在一个讲故事的层面,而更多的是怎么从雕塑的本体语言出发,以一种创作的思维做作品,这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张天奎(自由艺术家):一生中感到很幸运的事情,是与各位老师在抽象班的相识,这将使我的创作与思维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蔺宝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当今艺术界,风声水起、风风火火、热闹非凡,许多人把它当成了名利场。1999年钱绍武先生去我们学校,当时最能接受的是具像和意象,抽象还是离我们比较远的事情。《雕塑》杂志举办抽象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像国共两党的精英都出自黄埔军校一样,这里也是中国抽象雕塑的黄埔军校,可能会对中国未来雕塑艺术产生深远的意义。我从国外考察感到,西方的造型美让人感动,国内在材料工艺上要提高,制作水平还有所欠缺,我们不希望雕塑再重复建了拆、拆了建的悲剧。

罗彬文(自由艺术家):通过这次抽象高级研修班学习,我对雕塑语言的理解及抽象思维的理解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抽离的感受也有了全新的看法。这短短的学习时间还是不够,还需要以后在创作中不断的去消化。

朱林(上届学员):抽象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上完比利·李老师的课后,我一直过得很抽象,也就是说抽象思维和语言在我心里扎了根,我随时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抽象雕塑语言的存在。我用3天创作了我想做的东西,来时脑子一片空白,做完后心满意足,我狂放的激情得到了发泄。

鱼苗(上届学员):我是上届学员,这次过来主要是想和老师再学习一下。我做了几件作品,老师给了些建议,刚开始压力还是很大的,后来就慢慢地越来越顺地进入状态了。我希望下一届还能来,多做一些作品,请大家批评指正。

陈玮(上届学员):作为上届的学员我是非常开心的,我私下还和鱼苗、朱林说,我太嫉妒羡慕你们了,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和老师一起去做雕塑。我不能称为艺术家,只能算一个艺术爱好者,我觉得创作中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喜欢它、热爱它,就把这种状态带进去,不要去限定一定要怎么样。我们要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放松自己,才能把最真我的东西展现出来。

李冰(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在学习雕塑这门艺术时,我们吃的“第一口奶”是写实雕塑。之前我认为,抽象和写实都是一个形式方式问题,但通过这次活动对我有思维和创作方法上的启发,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雕塑艺术要通过大量的工作量才能拓展语言表现力。在创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进行雕塑的理论研究,雕塑理论还是一个拓荒的年代。

易乐平(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我是刘政德老师的研究生,我感觉比利·李的教学与刘正德老师指导我时,很多教学理念与创作思路是一样的。

尹悟铭(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我一直在第一线教学,从我在雕塑系负责教学到现在,我们南艺也请过两位外教。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很幸福,因为我们请了比利·李而美国没有请刘正德。雕塑语言和其它艺术语言一样是由心而发的,修炼自己的心灵,挖掘心灵中最软的那个点,是我们创作的出发点。

王峰(江南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我是第二次来抽象班。请国外专家主讲,国内专家串讲,并直接到工厂制作,这种上课方式很好。在国外,我也两次听到比利·李老师讲课,还感到没有听够。这次展览让我感到,虽然还是国际化的雕塑语言,但已有中国传统语言的融入,以及中国元素的有机呈现。从计算机中你可以得到想象不到的形态,微生物的形态也可以帮助抽象思维,许多物体被无限放大后就会发生视觉上的改变。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建议运用网络进行抽象雕塑的传播与研究。

比利·李(主讲教授):在这个环境和条件下,学生做的作品相当不错了,在很短的时间吸收、消化西方100年的抽象艺术积累是一个高强度的学习过程。我们在评论别人作品的时候要小心,它没有对和错,即使缺少说服力也是很用心的。如果学生吸收了我讲的百分之十,我都会认为他是成功的学生。作为艺术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做新的事物探索的时候,需要时间去思考判断。我的教法可以用于学生自学,希望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创作中得到发展。对你们的创作,老师感到十分的欣慰,你们的发言总的来说都是积极的,意识到问题就是迈向光明的一半。我们不是在此讨论观念、语言哪个重要,它们都是重要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观念,我们怎么能说哪一个比一个更重要?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的改变都有一个很富饶的土壤。中国正经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上都是如此。我们利用了很多技术和科技手段,这些新的事物不要急于界定是好是坏,好坏由观众来决定。艺术是对生活与环境的反映,由现实演变成抽象的过程,不懂抽象艺术就像人不懂诗一样。雕塑中重要的问题是空间,这是雕塑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不认为这些问题会有什么结果,只能运用正能量往前走,去探索。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让我感到兴奋和有意思的就是中国,中国非常有吸引力,不仅仅是文化还有它的变化。我既不担心学生在作品中呈现中国文化,也不担心学生不会在作品中呈现中国文化,因为你很难脱离中国现实对你的影响。作为艺术家一定要开放,否则你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机遇。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艺术大国,时间对中国是有一个机会的,正如中国人所言“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就差一个人和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我为自己能够介入到中国的变革和艺术中深感自豪。

梁好(中央美院教授):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感到费劲,从专业的角度译到精准是要颇费思量的,常常不是忘了英文就是忘了中文。我感到比利·李并不是在讲抽象,其实是在讲做人,做艺术家。首先是做一个诚实的人、负责的人、有灵魂的人,要对自己要不断挖掘,作品不过是你人生的副产品而已。雕塑语言最有效的呈现是感染力,要想让别人感动,就必须自己有感动。如果你真正爱艺术,真正去了解艺术,就不存在东方和西方的差异。比利老师教学的态度、做人的态度很真诚,是我以后教学和做人的榜样,也是大家非常好的榜样。

主持人:我本人对雕塑语言有过过激的说法,因为我感到雕塑界太沉闷了。要改变雕塑界的现状,我想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量”。做雕塑,量很关键,你自己的风格可以通过量做出来,你自己的艺术也可以通过量做出来。个人风格的表达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原则之一,中国抽象雕塑的疆域靠大家来拓展。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前提是真诚。

范伟民(《雕塑》杂志社社长):抽象语言和其他形式的艺术语言一样,是一个公共系统,谁都可以介入。它们既有区别,也互相联系。抽象性是雕塑语言的实验场,精神的畅想地,是雕塑语言最本质的那一部分,也是雕塑语言最为根本的起源与筋骨。中国当代雕塑的抽象语言正在成长,更多、更好的抽象雕塑还有待出现。《雕塑》杂志社主办的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已经是第四届了,大家的肯定对组织者是一个最大的欣慰,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和响应,有更多的高校教师和艺术家来参与。从理论上讲,“超之象外”是中国最接近西方抽象的一个概念。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可以被世界广泛理解的抽象艺术,它却是中国的象形文字。中国不缺少抽象语言,而是形式不同而已,我们要对古老的思维进行现代化转变。有些人说中国没有欣赏抽象艺术的习惯,既然中国有抽象艺术,从逻辑上讲就有对抽象艺术的欣赏习惯。抽象雕塑语言,我们要发展它;对其它类型的语言,我们也要探索。这些概念如同一个巨大的工程,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坐标,把问题放到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框架里去,这个坐标可以为本体论研究提供参照,可以为艺术语言的纯度提供一个参考范式,为各方面的交流提供一个统一的认知平台,也可以为雕塑家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以及探索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比利雕塑创作
巨型雕塑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Jazz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创作失败
自然雕塑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