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为宗 民族精神为矩

2015-05-11 12:02马珺
雕塑 2014年4期
关键词:鄂州市鄂州雕塑

马珺

2012年,我受鄂州市博物馆委托,进行了鄂州市博物馆名人馆雕塑艺术的创作,最终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这项艺术工程,受到了鄂州市文化局、博物馆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有关方面专家的肯定,从而与鄂州结下了不解之缘。鄂州市博物馆的前身系创办于1953年的西山文物陈列室,1959年叫鄂城县地志博物馆,1961年和鄂城图书馆一起并入文化馆,1978年3月从文化馆分离,成立鄂城县博物馆,1983年建市后改称鄂州市博物馆,沿用至今。鄂州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既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等历史使命,成为著名的“国家AA级旅游区(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鄂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中科院、中科大、北科大、中国钱币学会的“青铜范铸试验基地”。由于鄂州市博物馆在西山一千多平米的半山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增多,迫切需要一个既满足展览陈列需求,又具备文物保存条件,交通方便的现代化展馆。这对宣传鄂州,满足市民、游客的参观需要都是非常必要的。鄂州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在众多房地产商垂涎欲滴的黄金位置,规划了鄂州市博物馆。自2008年开始,鄂州市博物馆新馆经过长达四年的建设,伫立在沿江大道与寒溪路交会处。与馆里设置的“鄂楚文化陈列厅”“三国吴都文化陈列厅”“铜镜文化陈列厅”“鄂州民俗文化陈列厅”“明代夫妻古尸展”“书画艺术陈列厅”“历代名人与鄂州陈列厅”相比,鄂州名人馆是新开辟的重要展示区域,创新性地把鄂州市历史文化名人汇聚在一起,诉说着鄂州数千年历史、璀璨的社会文化。

前不久,有次我和博物馆的负责人熊寿昌馆长畅谈。熊馆长是一个造诣很深的文化学者,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他问道:“名人馆雕塑的社会反响不错,人物造型各异,表情丰富传神,各具思想形态,可以说是很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不知你在创作中是怎样表现的?”当时他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回顾与梳理,现整理成文,以期对整个设计制作过程进行一个汇总,供有关方面参考并请专家指正。

一、挖掘鄂州人文历史

鄂州这个地方原先我并不知道,拿到资料看到三国时期孙权建都的武昌城就是这里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说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李白有诗云:“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晴,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这个武昌指的就是现在的鄂州,它是西周时期楚国重要的铜产地,还有葛仙寺,就是那著名的《抱朴子》作者葛洪养生的地方……能为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人杰地灵的地方设计大型雕塑,我也深深感到荣幸。

接到名人馆雕塑艺术项目后,我首先深入各图书馆、资料室,深入挖掘鄂州人文历史。通过挖掘,我了解到: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这里有著名的鄂楚文化、三国吴都文化、净土宗佛教文化、历史书法文化。可以说,悠悠历史五千年,赋予了鄂州璀璨斑斓的人文资源。在深入了解了这些文化类型后,我开始沉浸在强烈的鄂州文化艺术感染中。

二、梳理文化名人事迹

针对要塑造的对象,我开始深入挖掘鄂州文化名人事迹,感受他们的人文事迹。这里自古人文荟萃,英俊辈出。很早的时候,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有的承封袭爵,有的建都驻跸,都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一系列的遗迹故址,记载着历史古人在鄂州的文治武功。李白、苏轼、丁鹤年等文人墨客,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写下了《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著名的诗词歌赋,饱含着这些文人对鄂州的殷殷深情。陶侃任武昌太守时,在城东辟“夷市”,开集贸,城西植“官柳”。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高僧慧远挂锡寒溪,在吴王避暑宫故基建寺,倡导“净土宗”。湘东王萧绎派王僧辩、陈霸先率军平侯景之乱,大败侯景于芦洲。李白在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书法家黄庭坚重游西山,写有《松风阁》诗。张耒、秦观、范成大、王十朋等游武昌,留有诗作。岳飞因抗金有功,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书“清峰古刹”匾额……这里名人极多,人文底蕴深厚。众多文化名人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三、制订整体创作思想

通过对鄂州历史文化名人的梳理与挖掘,我深深被这些活跃在鄂州土地上的人们多感动,感受到了他们的动人事迹,体会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作为一个雕塑家,我一直认为每个雕塑家的任何一个创作,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创作思想。针对鄂州名人馆雕塑,我的创作思想就是要通过生动传神的形象语言表现这些鄂州人民表达出的进取精神,让观众知道鄂州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从而建立民族自信,产生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自豪,奋斗的正能量。

我们要知道,中华先民从远古开始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在辛勤劳作中,深深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了勤劳质朴的品格,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两千多年前,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一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国家政权虽屡次更迭,间有盛衰,但中华各民族在迁移、聚集和战争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却从未中断过。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在中华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反对侵略,但从不惧怕侵略,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锻造了勤劳勇敢的性格。对于珍贵而美好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一代代永不停止的传承下去,这也成为鼓舞我在鄂州名人馆人物形象创作上的精神力量,并灌输在人物创作之中。

四、构思人物艺术特征

中华又称华夏,《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为礼仪之邦,巍巍中华。清末之前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有些人逐渐对自己的文明产生了怀疑,甚至一些精英觉得中国文化是腐朽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经过了改革开放至今,在西方现代文化及一些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下,一些人富裕后穷得只剩钱了,仿佛钱就是一切,丧失了生活目标和信仰……我力图借助人物塑像的处理,传达出真实的华夏民族的思想本质,传播理性、正义、包容和尊重的智慧,正是这个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支撑了我华夏民族几千年并且还会一直支撑下去。

1.理性,可以从楚王熊渠射虎的雕塑中得以体现。熊渠,是鄂州历史上第一位大规模开疆拓土,扩展势力,并自封王号的楚君。“乃兴兵伐庸、扬粤(越),至于鄂。”据《韩诗外传》记载,有一次熊渠骑马夜行,看到前面有一只伏着的老虎,他马上弯弓而射,箭枝射入虎体,连箭的羽毛都隐没,他下马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熊渠一身重甲,战袍在凛冽的夜风中几乎吹平,然而他的表情微笑中含着威严,似还有一丝轻蔑,注视着没入石中的箭羽,一派王者之风。他很理性没有盲目的尊崇周天子而是执着地寻觅自我强盛发展的道路,顺应了时代,抓住了这个发展自我的大好时机,迈出了从贫弱到富强的第一步,为楚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楚国绵绵800年的历史中,熊渠“至于鄂”的战略意义及武功建树,都是耀眼夺目的。

2.自强不息,代表人物有孙权、周瑜、鲁肃。这三个人物他们身处乱世,却运用过人的智慧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周旋于豪强之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建立强大的吴国。创作这三个人物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孙权称帝时是公元229年时45岁,周瑜35岁去世,鲁肃在孙权称帝时56岁,三个人检阅东吴水军在公元208年,在雕塑中将他们理想化地组合在一起,让现在的观众欣赏他们最辉煌时的形象,是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孙权身着蟒袍,面容参考《历代帝王图》的感觉,右手握剑,左手前指表现其霸气十足,胸怀广大的帝王气质;周瑜面有轻须,身着铠甲双手叉腰,面容饱满自信目视远方,帅气而成熟,有大将之风;鲁肃着进贤冠五缕长髯,是儒家风范的醇厚长者。背景是传说中玉龙金凤的形象,这也表达了中国人将人神话的目的从来都是利用“神”而不盲目崇拜“神”的思想,正所谓老子说的:天法道,道法自然!

3.正义,雕塑中以屈原为代表。屈子的形象,是根据我创作的雕塑《天问》做的,这个形象不同以往,我表现的是屈子悲愤交加,投身汨罗,以身殉国时,水浪也不愿屈子投江,把他托了起来。获得重生的屈子,披头散发,十指疾张,仰天长啸,问天而去的想象……是将屈原神话了。屈原故事众所周知此不详述,他是我心中理性和正义的化身;同样无私无畏的形象在雕塑中还有抗倭名将熊桴(公元1507—1569年),字元乘,武昌人。曾亲随明代战神戚继光厮杀倭寇,在虎头门、潮海两地,曾四次大败敌酋曾一本。曾一本勾结日本稗王兵古所进犯惠州城,他亲自入城守御,决战中,率部斩寇1500人,并生擒兵古所。随后,重建被倭寇焚毁的长宁、永安二县城。隆庆五年(1571年),曾一本窜扰惠州、潮州一带,熊桴带病驱军迎战,三战皆捷,终于在莲澳活捉曾一本,瓦解其部。不久,熊桴卒于军中。在塑造熊桴形象时我参考了明代双林寺韦陀形象、服装,他虎目圆睁,面部表情仇恨愤怒,既正义凛然又充满杀气,右手持矛前探,左腿在前,左手握拳好像与倭寇两军对垒,迈步迎敌的感觉。正是古人说:正义之师,哀兵必胜!

4.包容,兼收并蓄是华夏文明的特色,中国人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这是一种心胸,永远保持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在雕塑中体现包容、融合特点的当属中部偏右描绘的“铁山建阁”“鹤年作诗”了。如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又名龙蟠矶寺就是在铁山领导下建设的。铁山蒙古族人,元至正5年至17年任武昌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观音阁建筑优美,粉墙黛瓦,矗立于长江中一块巨大的礁石之上,虚悬水际,巍峨挺拔,四时变幻,气象万千。历史上仅一叶扁舟往来于两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既有典型的汉族寺观建筑特点,又有蒙古族文化的元素,这和元代艺术的特点是十分吻合的,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我在雕塑中将观音阁完整的表现了出来,左边是铁山的浮雕形象,他身着元代官服,目视前方的观音阁,仿佛欣赏自己的作品。

丁鹤年是元末著名诗人、书法家,还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是回族,祖籍西域,丁鹤年隐居于南湖(今洋澜湖)畔,洁身自好,不喜交游。平时读经学史,钻研诗律,过着耕读自娱的生活。闲暇时游山玩水,写下大量诗篇,结成《海巢集》,在雕塑中用圆雕形式表现丁鹤年,他身着民族服装,斜倚在一块岩石上,右手轻指,头部微抬,面部表情轻松陶醉,仿佛正在慢慢地吟出背景上那首诗的优美意境。

5.尊重,表现在画面中代表人物很多。所有为地方为百姓做出贡献的都可以算,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周源、萧本奎、熊登。

周源,是一位清正廉洁,疾恶如仇的青天式人物,明景泰元年(1450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任职中,他严法度,整风纪,关心人民疾苦。在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时,他发现有人替役代伍,遂责令放还顶替之人,深究当事人执事官的玩忽职守行为。在任扬州知府时,检阅前任知府遗留卷宗,发现两个案子有疑点,重审犯人,再行侦察,终于弄清真相:韩祥谋财杀了曹圮,而误捕了张俊;张诚以通奸罪杀了朱普,而错捉了周垣。他逮捕真凶,释放张俊、周垣,使冤案得以平反。任广信府(今江西上饶)知府时,有人告给事王胜问、接案使刘胜结党谋反,累及万人。周源探疑察微,结果使大多数人冤屈得到昭雪,被冤者从狱中欢呼而出。这样的人物我在造型中着重表现的是他一个人在昏暗的油灯下审阅案卷,看到冤案的卷宗时拍案而起眼中充满愤怒和不平,右手持案卷一扯,左手扶官带,头部左转表现了决心为百姓平反昭雪的心情,如果没有正义的信念,没有对生命对百姓的尊重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的。

萧本奎,时任直隶州州判,佐助知州掌管水利河防,乾隆四年(1739年),云、贵、川三省议定合兵围歼焊苗,檄文已达府署。他耽心重兵进剿,会滥杀无辜,更会激起苗民叛乱,激化矛盾,乃带通苗语的两名译员进入深山老林,召集苗族土司头领20余人,晓以利害,喻以恩威。众头领,看到萧心诚遂随其来府,接受改土归流。在画面中萧本奎身着官服,一脸赤诚,体现了他的智慧,化干戈为玉帛,而这只有真诚和尊重才可以做到。

还有熊登,江西南昌人。他为官勤政廉政,爱民至上。康熙五年(1666年)熊登受任武昌县知县。任知县八年,却做了十三件大事,件件载入史册。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生产,振兴经济,同时,又开始修葺古迹,重光名胜。他捐出自己的捧禄,修补城池。重建松风阁,再修庾公楼。此外,还新建惠民亭,复筑澄清楼……同时,召集文人学士,博采资料,遍访长老,修成《武昌县志》八卷。总结了当地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以说这是一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人物,在塑造他时着重表现了他身穿朝服,直立沉思的儒家风范。

在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同时,鄂州名人馆雕塑还注重了对文化、艺术、建筑装饰的关注。文化是精神的升华和表现,也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可以欣赏的物质存在,文化人物,历史建筑等等,当然也是我们雕塑中的重点。先说人物,我们看画面中间部分以唐宋为背景,诗人雅士为多,他们代表了中华文学艺术成就的黄金时代,一篇篇千古流芳的翰墨文章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三个人物与松风阁的故事: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都是苏轼的学生,称为“苏门四学士”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常往来武昌、黄州之间,留下诸多诗文。苏轼逝后,苏门的三位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追寻苏轼足迹,来武昌凭吊苏轼,夜宿松风阁,写下著名的《松风阁诗卷》。雕塑的设计即以此为蓝本,背景是静静的夜空中的松风阁,它是一座宋代的楼阁建筑,巍峨而秀美,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西山脚下只有滔滔的长江水滚滚而来,带来了瑟瑟的松风,广大的空间中三位诗人在松风阁上一边缅怀老师,一边幽幽地吟出《松风阁》诗赋,那壮美俊逸,取势险侧,纵横拗崛的书法在空中呈现。三个人物表情严肃而充满豪情,中间的黄庭坚因为抬头,抬手,身体略倾似其书法侧险取势,衣袖随抬手的动作和风势而舞动,仿佛凝望着夜空,吟咏着诗篇。张耒和晁补之在黄庭坚左右,也略抬头顺着黄庭坚手势的方向凝望着,给观众的感觉也是先看到人物然后顺势向上欣赏书法、建筑等艺术门类。

建筑和服饰也是雕塑中的重要元素,“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建筑和服饰历朝历代都不同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较为准确地反映历代的建筑之美和服装的准确,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书籍和上网以及一些影视作品,因为以前没有专门研究,所以很吃力,尤其是唐以前服装服饰方面资料比较少,没有系统性,我又想把同时代众多人物的服装冠饰各有区别,每个人不但长相不同,服装也有个性,真是难上加难,幸好经过反复比较调整,总算实现了。比如鄂君启的“曲裾深衣”配韦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侃、庾亮、王曦之、戴凯之的服饰、头冠,尽量做到各不相同,又符合人物个性。建筑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在雕塑中既要展现建筑之美,又不能抢夺人物的表现,所以采用了尽量压缩建筑的厚度、细致刻画建筑结构、细节的方式,做到利用建筑的结构美与景物人物的不规则变化美相映成趣,达到对比衬托的效果。刻画了从汉代至今的在鄂州的一些典型建筑。画面中这个建筑是晋代建筑,它与后来隋唐建筑最明显区别是一层横列斗拱上一层或多层飞椽结构,简洁厚重。而灵泉寺所代表的是宋代以后的建筑风格华丽而灵动,建筑历史的变化从雕塑中可见一斑。

五、严格设计制作

经过整体策划、方案设计、定稿、泥稿、放大、加工制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制作过程中,鄂州市文体局、鄂州市博物馆的领导和专家认为,这些人物雕塑做的好像有一种力量,有一种气氛,有一种气势了!得到领导与专家的肯定,我也松了口气。当这幅描绘上至西周下至新中国建立初期108位籍贯鄂州或在鄂州留下足迹的鄂州人心中的英雄人物的百米长卷,立在观众面前时,看着络绎的人群踊跃观看并争相与这些雕塑拍照合影,我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悠悠五千年,在中国历史中正是这些胸中充满正义的人物支撑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人们世代传颂,他们或身处逆境或面对凶恶的强敌,正因为其坚持正义所以无畏,所以强大!鄂州名人馆雕塑是一副气壮山河的历史长卷,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着它的标记与成就这个时代的英杰。这些英雄人物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他们既是鄂州的历史名人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在创作中我也是竭尽全力想表达出辉煌震撼的效果,但由于水平有限,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老师,观众指出改进,同时也由衷感谢鄂州的各级领导及博物馆总设计方的大力支持!我也希望在今天中国大发展,大跨越的时代里,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深刻地思考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本质,让这些正能量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发挥出它的力量,逐渐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真正的复兴,让每个华裔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提到中国时眼中闪动着一种崇敬的目光,也许中国不是最富有的,也不是最强大的,但她的内心充满自信。这应当是我创作的初衷吧。

猜你喜欢
鄂州市鄂州雕塑
巨型雕塑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我的破烂雕塑
书法《竹枝词》
写实雕塑
“多规合一”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惩罚型变权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对鄂州市特色养殖的考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