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校雕塑专业材料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5-05-11 12:07李秋地
雕塑 2014年4期
关键词:雕塑观念加工

李秋地

纵观全国高校,在学院雕塑系实践与创作教学中,材料研习课程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术方向,都在尽最大努力去加大材料语言的研究与投入。相应的课程与展览也显示出了一些教学成果,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追求外在眼球效应的作品形式,被过度追捧,拼材料价格、加工工艺、高科技“武装”,这些现象依然成了雕塑系学生普遍追逐的“时尚目标”……在这个“全民拼爹”的年代,雕塑学生的创作出路,难道就只是拼钱、拼“小发明、脑筋急转弯”吗?

材料自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人为的定义,所谓什么是“传统过气”,什么是“高大上”,主流与非主流的材料不能“一刀切”地被下定论,也不能因为价格的悬殊而轻言弃之。只有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材料自身才会体现价值,才有思想内涵,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上需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创作追求的方向,也是开设材料课程的初衷之一。

一、材料课程的目的

材料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材料和加工工艺,掌握它的属性跟特质,运用雕塑语言去创造艺术作品。同时在材料与观念的碰撞中获取灵感跟经验,学会运用材料表达艺术语言。在当今教学体系中,材料课已经占据了重要的比例,是雕塑专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我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系列的材料课程,让学生认识材料,熟练加工工艺并达到为雕塑理念服务的目标。

二、材料课的意义所在

当下,随着艺术多元化、商业化的趋势,雕塑的概念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泥塑、石膏材料与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雕塑家传达更丰富的艺术理念与情感思想。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媒介传播手段,各种材料形式、各种语言形态的雕塑、装置作品尽收眼底。材料这个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物件。对于如此开放与多变的时代环境,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面对和取舍呢?

目前各个艺术院校中,对于雕塑系材料课的态度与教学目的有所不同,会根据地域特色、场地、设备、师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也在每年的全国高校雕塑毕业生展览上有所体现。五年制的本科材料课基本上都是排在三、四年级课程期间。涉猎的课程范围基本上是木雕、石雕、金属、陶艺、多媒体与综合材料等。学生对雕塑的理解,从传统的泥、石膏、玻璃钢形态的造型目标,转向材料本体特征研究方面,这是个思路转型,也是对语言的全新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接触材料并掌握加工技巧,搞明白学生能达到的完成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同时在目前时代背景下,融入个人对材料的理解与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要达到这个艺术水准,确实需要很专心的投入。

学生对于材料课的认知往往都是由兴趣跟喜好开始的,各种国内外优秀的雕塑家作品是启发他们的动因。授课教师在理论授课伊始,就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通过观摩、分析优秀作品图片案例,并结合实际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计划课程实施,才是明智之举。材料课其实不求有多“高大上”的作品落地,只要是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做出完整的作品即可。在这里我要着重提出一点,即独立、完整地完成一件作品对学生将来雕塑创作的影响。学生在课题研究初期,由于对材料的不熟悉、工艺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浪费,误时误工。随着课程时间的减少而不得不改变方案、甚至是无奈放弃。对此,学生们往往也不觉得有何不妥,认为材料课反正就是实验课,做坏了,浪费了,也是情理之中。这种思想对于学习雕塑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致命的。如果养成这种坏习惯,做创作没有坚强的信念,碰到困难就轻言放弃,是无法在艺术之路上长远发展地。

雕塑创作者对材料的理解是建立在信念之上的,同时加工的困难也磨练了信念。比如我在金属材料课的教学上,要求学生去体会金属的“硬”,学生的信念要比它还硬,只要有信念就可以改变它。从最初的锻打、冷加工到焊接、气割的热处理。再硬的原料也会被人为所征服,同样观众也会被你的作品所征服。反复地捶打、焊接、雕刻、打磨、编织才能与材料建立情感,只有体验过这种痛与累,才能生发强大的信念。

三、材料表现与创作观念的孰轻孰重

在材料课程教学中,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材料表现与创作观念到底谁为谁服务,谁起主导地位?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也是高校教学中需要面对的认识理念问题。据我所知,各个院校对材料课的定位不同,所属教学范畴不同,而落实最终的取向也有所不同。比如我校材料课是实验室教学科目,就是把材料试验与掌握放在前。而有些高校则是放在创作课范畴里,用同类型的材料展开艺术观念创作。这样所导致的结果是,材料语言重又退居二线。表面上谁都没有错,你可以认同这是个习作练习、小品训练,也可以较真地视其为所有包含原创性质的训练都是严肃创作。

当下,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时代跟艺术环境的改变,符合美学特征的雕塑语言,已经不再是评判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新观念、新语言、新材料已运用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雕塑家对于创作的理解也不同以往:对社会的解读、对材料的运用、对形式语言的多媒介传达,都有了个性化的选择与判断。大学生也同样如此,更需要通过作品来释放个性与传达思想。其实每个课题练习都是学生自我观念的一次释放。在材料表现与创造观念的平衡上,我更倾向于后者。材料、工艺、形式终究是为观念服务的,一件材料独特、加工精到的作品,如果没有艺术观念的传达,充其量就是件工艺品。当然这个“观念”的认同,还是需要由老师来把握尺度。比如说,把材料加工制作到极致,超越了大众对物质本身的理解,这是否就是观念;再比如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物派”运动,用大量未经加工的木、石、土等材料,通过极端单纯的方式来组合,传达自然世界“原本状态”的观念,也是否适用于现在的观念创作呢?

在以材料为重心的创作课程中,鼓励学生研究材料属性,并尝试不同的加工方式,找到自己适合并喜欢的表现形式,再结合创作理念梳理成作品方案。对于下一步创作的制作实施,也可以做到方向明确、按部就班。即使是在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在宏观上掌握好大方向。材料制作千变万化,有些环节效果不可预知。只有多试验,多探索,遵循艺术跟科学规律,才能少走弯路。靠偶发的歪打正着,抱有侥幸心理去做作品,一定是会吃大亏的。

四、材料课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材料课程中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是教师与学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其实简单说就是这几点:安全与态度,信念与坚持,方式与方法,形式与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安全。现在高校硬件设备投入巨大,相应的工作室、实验室建设也达到一定规模,安全隐患必须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开课前,技工与主课老师要把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人,设备提前检查、试用,学生要准备好劳保用品。设备工具使用要有技工人员在场辅导,各项安全措施与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力求做到上课期间人员零伤害、场地零事故、设备零损坏。态度决定成败,时刻不能放松的就是安全,坚持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制作加工。在反复的创作过程中,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信念,熟悉了材料加工的特性,也实际降低了事故概率。

在学术层面,对于材料特点的掌握尤其重要,用何种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理想的表现效果,是需要在课堂中研习的,只有多问、多动手、多试验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体效果。作品的完成度、完整度一直是我们在强调的,其实这也是对学生做事、做人的态度要求。在明确了观念与创作方案后,在有限的资金、加工资源和时间内,协调好工作安排,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技术手段的运用是重要的,好的材料要找到合适的加工方法与适合的形式。同一种材料,运用不同的工具与工艺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比如铁板,用电焊跟乙炔气焊、氩弧焊所产生的表面肌理就完全不同,再比如木雕作品,用何种漆料着色涂装合适也有很大分别。这些技术性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最后的完成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材料表现力上,要运用所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结合自身特点,从兴趣出发,创作出适合自己的雕塑语言。技术与艺术是息息相关的,技术要服务于艺术,艺术又离不开技术,同时又促进了技术发展。至于课上学生学到的是技术还是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评判作业的标准是什么

在前一个环节中,我们探讨了材料表现与创作观念的比重。如何判断学生的作业好坏,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衡量的。首先,学生的评分标准我认为包括下面三点:

1.课堂态度(考勤与课堂学习态度)。

2.作品的立意与观念。

3.作品工艺的完整程度(包括展览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旷课、迟到、上课不认真,这些现象在高校里较为普遍,往往这些不好的学习状态,就是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隐患。材料课与其他基础课不同,涉及的工种多,设备多,工艺复杂又有一定的危险,心不在焉、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事故。这就要求老师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耐心,启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调动好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营造好班里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做到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就作品自身角度来讲,对于作品的立意和观念要跟材料有所结合,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和多种加工效果,最大化地把艺术理念植入材料创作当中。同时作品的加工完整度、精细度也决定了作品的好坏。往往一个好的创意理念,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预算、工期、熟练程度、工具设备,甚至是人为重视程度等等因素,而最终影响了完成效果,这会直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今后的创作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一个完整的训练,应该是在结课后举办小型课题汇报展,必须要把作品完整、漂亮地呈献给大家。展览的每个细节包括底座、展台、灯光,甚至是作者标牌,无处不体现学生们的创作态度和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培养是必须的,也是有压力的。只有这样的评判标准,才能提高学生对创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于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再或展出效果跟预案的差别,也丰富了学生对材料效果的认知和展览经验的积累。

以上几点体会,是本人在多年的授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对材料课教学有所助益,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猜你喜欢
雕塑观念加工
巨型雕塑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我的破烂雕塑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钓鱼的观念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写实雕塑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