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015-05-11 19:44洪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洪娟

摘要:近几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大力支持和协助建立完整的職业教育体系,以完善中、高职衔接教育机制。湖南省也颁发了支持、倡导、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文件,这些都推动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建设与湖南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4402

会计专业作为财经大类专业,学生多,涉及院校广,湖南各大高职院校正在逐步稳健地完善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与重点,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有效、持续发展的保证。

1湖南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目前课程体系状况

1.1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混乱、断层

从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课程课程设置目标来看,都是培养能够直接在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胜任出纳、会计等会计岗位的应用性人才,从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看,两阶段大致相同,从而根本体现不是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于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没有体现统一性、衔接性及递进性,各自阶段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

1.2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相同

很多课程在中职阶段开设,在高职阶段又开设相似的,也就是说,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各自为政,分别构建了自己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样一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及课程标准都在重复,现在很多高职教育中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中职已学过的课程内容。

1.3中、高职教育职业素养课程不一致

正因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学校都各自为政,这样在中职阶段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一般对相应的职业素养课程不重视,等中职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在《经济数学》、《大学英语》等这些职业素养课程学习上普遍较差,这样也就会影响了高职院校已经设好的教育流程,达不到高职阶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问题存在原因

2.1管理职能部门不同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这样即使都是职业教育,但上级部门颁发的法规条例使得中职阶段教育与高职阶段教育会各自为政,各司其责,导致了两个阶段脱节,断层。

2.2中职与高职院校联系薄弱

现在职业教育包括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但两个阶段的院校联系非常薄弱,互相不交流与沟通,以致于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对于彼此的课程体系都不了解,导致了两阶段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重复。

3中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构建

3.1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有效衔接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从而来确保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该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系统观来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建立会计专业相应的合理化制度和保障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需注重遵循和适应职业教育系统的内在递进规律来考虑会计专业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层次、生源和课程结构的相互衔接性,通过加强和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能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方式

中高职教育衔接更多地是追求一种学制上的衔接,也就是所谓的外延式的衔接,我们应该需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要实现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中高职衔接,那就是在学制上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而课程来实现阶梯式递升的职业课程衔接方式。在学制上,我们可以在“2+3”(两年中职教育与三年高职教育)或“3+2”(三年中职教育与两年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中职阶段教育与高职阶段教育应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采用统一设计,分段实施,既能保持两阶段相对的独立性,又使两阶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及紧密的关联性,这样也能较好地符合中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也能符合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规律。此种课程模式就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的学校来共同研究,相互地协调,对两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整体的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满足升入高职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那些未升学直接就业的学生需求。

3.3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

(1)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定需要遵循技能发展的职业递进规律,会计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核算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管理技能”,中职教育是基础,高职教育是提升,他们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不再是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在统一整体设计、合理定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的方向。

(2)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精髓。课程内容需要衔接,这就要求必需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该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实用、有效、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既需要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不能重复,又要适当拓宽与递进其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中高职阶段课程内容衔接的递进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3)完整的课程内容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衔接是既要向学生提供职业素养知识,又要提供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及拓展技能,中高职课程衔接要注意课程内容分层和结构。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是按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由简到繁,职业能力逐步递进的,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的是“2+3”课程模式或“3+2”课程模式的衔接,(见图1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层次结构)。本专业一共可分为四大模块:职业素养(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及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职业素养拓展与专业能力拓展)及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模块。(见图2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公共基础)课程:注重中职和高职职业素养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学生其递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一种需要。中职阶段需要注重职业基础素质课程的教育,高职阶段需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再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以会计专业基础技能与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有机融合,要求学生能连续递进学习与积累,达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专业拓展课程:注重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职业资格认证:对于会计专业,中高职阶段需协同制定出能充分反映不同阶段需求的能力考核内容及相关职业课程,应分别在中职阶段(会计从业资格证)、高职阶段(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来加以实施、考核。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只能按照教学目标分层递进,课程标准统一协调,课程内容由简到难的总体思路,才能达到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能力递进目标,满足社会、市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建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高职会计人员人才培养衔接分析[J].管理专家,2011,(7).

[2]张怡.会计心业中、高课程体系衔接的探索[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3).

[3]沈凌.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业论坛,2012,(13).

猜你喜欢
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