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2015-05-11 21:26徐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综述研究

徐文

摘要:通过研究在CNKI中检索到的2005-2015年(截至2015年1月8日)以来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的论文,采用了历史分析方法、文献计量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并讨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6702

1对移动电子政务概念的界定

国家互联网中心于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而手机网民达5.27亿。随着公众对多种移动上网设备的使用,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学界的注意。

目前,对于移动电子政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移动电子政务(Mobile Government,m-Government),又稱移动政务,主要是指无线通信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PDA(掌上电脑)、Wi-Fi终端、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金江军认为移动电子政务将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而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2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必要性分析

2.1从时代背景来看,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影响移动电子政府的发展

孟庆国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改革和网络化治理模式不断兴起,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转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推进了电子政务形态的变革。如俞可平认为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善治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共同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而善治的基本要素又包括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与公正这十个要素。在信息时代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治理理念积极推动了移动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2.2公众对移动电子政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由国家互联网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国内网民总数为9400万。而到了2014年(截止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就已经达到5.27亿。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5.9小时,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随着,公众通过移动终端而获取信息的人数的增多,政府如何利用移动终端满足公众需求日渐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2.3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转型期。移动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的一种实现方式,更是面临着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面临着我国庞大的手机网民用户,政府如何借助移动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随着Wi-Fi覆盖提升、3G成熟和4G启用等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金江军认为移动App作为移动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引领全球电子化公共服务创新。

2.4移动电子政务本身具有优势

移动电子政务本身具有不受时空约束的沟通便捷性,覆盖率高等优势。王玮认为对于电子政务来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扩散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政府提供随处随时可用的政务处理能力以及庞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2005-2015年以来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的具体分析

3.1数量上看,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从表1显示,在CNKI中检索条件选择“篇名”,关键字中输入“移动电子政务”,从2005到2015年(截至2015年1月8日)国内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的论文数量的变化。表2显示,在CNKI中检索条件选择“主题”,关键字中输入“移动电子政务”,近十年来学者研究的论文的数量的变化。从这两个表可以看出,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2研究主题上看,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主题内容分布较为集中

(1)从技术层面上看,论文主要是从信息科学角度进行研究。

这方面论文主要是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学科领域进行的研究。如,管孟辉、吴健等从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的Web服务角度进行研究;肖荣,郑荣等从移动电子政务终端安全管控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曹小华、周宇等从移动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角度,探讨了应用无线PKI-PMI的方案。在当前信息时代,各领域研究需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广泛的合作。由于,这类技术类文章主要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在这里不详细讨论。

(2)从具体研究内容的角度看,包括政府APP应用研究,具体省份应用,行政管理的环节中的研究。下面以每一类别的文章进行举例分析。

宋刚、孟庆国从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的宏观角度研究了移动电子政务,认为创新2.0视野下,政府将不断应用新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2.0关注的角度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更好地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者之间协同互动。孟庆国认为“互联治理”和“服务整合”模式将成为政府2.0新时期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宏观角度研究移动电子政务可以为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方向。

熊茜茜从电子政务四大功能模块的角度探讨了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个移动电子政务应用的典型。这四大模块分别是政府部门对政府(G2G)、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G2E)、政府对企业(G2B)以及政府对公民(G2C),而分析的一个典型是国内面向公众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

希汝从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技术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制度化建设,从而从制度层面保障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陈舒研究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其中,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移动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高建国从黄石移动电子政务承载网的应用的具体案例,分析了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政府信息无缝化管理、权力运作参与式管理、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公共服务零距离管理、绩效评价企业式管理五大作用。文章中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政府管理的系统论分析方法的应用。

宋迎法、杜林等以“掌上沭阳国税”为例分析了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掌上沭阳国税”平台主要是通过手机为纳税人架设了一个综合涉税沟通和事物处理平台,包括短信子平台、彩信子平台、WAP手机网站子平台。文章分析了“掌上沭阳国税”的六大成效,进而从组织机构、技术方面、法律法规方面探讨了发展壁垒,相应地提出了加快政府转型、力促网络融合、完善法律法规的方面的对策。

杨必锟从具体省份案例出发,研究了湖南省移动电子政务建设。从湖南省移动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分析,文章认为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安全隐患增多、管理服务能力不足、公众信任度有限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移动电子政务建设最终仍要落到具体建设层面。从具体省份案例出发,有利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4结论

通过分析2005-2015年以来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研究成果,发现目前的研究还需要从宏观层面研究规划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微观层面看需要通过各个环节进行移动电子政务研究。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4.1从研究论文的数量和内容上看,目前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在CNKI中检索条件选择“篇名”,关键字中输入“移动电子政务”,从2005到2015年(截至2015年1月8日)国内移动电子政务研究的论文综述为100篇,这一数量还包括了信息技术领域学者的研究。从行政管理研究的角度,这论文的数量也说明当前国内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当然,这与当前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实施阶段也有密切关系。

4.2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研究还需要從思想上重视研究推进

从宏观角度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进而明确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移动政务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不断提高对移动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进而更好的通过移动电子政务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4.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相关法律保障。通过法律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公众的事务行为,做到移动电子政务推进有法可依。移动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发展外延的新事物,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仍需完善。

4.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推进移动电子政务

在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国外先进的案例有美国在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了252个APP应用程序,英国游牧项目、瑞典在海关等部门开展的移动电子政务项目,我国可以在这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推进移动电子政务。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移动电子政务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从具体操作层面看,需要不断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合理引导公众通过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参与公共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7):4.

[2]宋刚,李明升.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J].办公自动化杂志,2006,(9):11.

[3]孟庆国.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J].电子政务,2012,(11):3.

[4]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N].文汇报,20040119.

[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1):4.

[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7):412.

[7]金江军.政府APP模式发展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3,(1):27.

[8]王玮.移动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J].上海信息化,2012,(10):30.

[9]管孟辉,吴健,湛文涛,张涛.移动电子政务平台中安全Web服务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5):967.

[10]肖荣,郑荣,丁富强.移动电子政务终端安全管控平台研究[J].价值工程,2013,(22):221.

[11]曹小华,周宇,陈君波.基于无线PKIPMI实现安全的移动电子政务[J].宁波大学学报,2006,19(4):425.

[12]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53.

[13]孟庆国.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J].电子政务,2012,(11):6.

[14]熊茜茜.移动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3):53.

[15]希汝.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3):2735.

[16]陈舒.公共危机管理中移动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12):1820.

[17]高建国.浅析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的作用——黄石移动电子政务承载网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0):53.

[18]宋迎法,杜林,尹红.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掌上沭阳国税”为例[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0:425.

[19]杨必锟.湖南省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10):2126.

猜你喜欢
综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