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12 09:4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处方

李 敏

(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

李 敏

(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针对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学校体育改革逐步前行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研究和分析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指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中存在不够重视强身健体功能、运动不足、运动项目选择过于自主等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有效办法是课外体育锻炼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进而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从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大学生; 体质; 运动处方; 模式

在一些相关文件、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学校体育改革进行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等结果却发现拥有相对充裕的锻炼时间、器材场地、专业指导教师的大学生们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1-6].大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等较长时期学校体育的教育的情况下,体质却持续下降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深思.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1].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寻找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有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阶段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

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发动和维持的重要内部力量,对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由表1可见,大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呈多元化的,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娱乐和丰富生活[1-6].虽然大多学生把强身健体的动机排在第一,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把强身健体作为自己锻炼的动机,没有选择这种动机并不表明这些学生不需要强身健体,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一些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体质监测的目的及自身健康状况并没有足够的了解,认为体育达标了身体就是健康了就不需要运动了,这也许是一些大学生不把强身健体作为锻炼的动机的主要原因.其实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说,各项身体素质在达到高峰期后就会出现缓慢下降[7].而运动不足不仅增加患病的几率,而且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刽子手.实际上对于任何个体来说体育的根本属性是“增强体质”,忽略这种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就不可能坚持终身体育.此外,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应付体育测试也表明体育达标这种强制性措施确实促进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其强制实施确实具有必要性.另外,这种目的选择的人数不多也提示学校在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上应增加强制性,以促进大学生参与锻炼,因为只有大学生参与运动实践,并从中受益,才可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表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吴谋林[1](2010)李培庆[2](2010)牟晋京[3](2010)刘园园[4](2011)许晓峰[5](2011)杨士金[6](2012)强身健体男73.28/175.1/167.1/133.2/183.43/174.0/1女70.57/168.87/178.7/18.7/579.25/168.0/1应付考试男10.16/1313.98/551.6/25.1/527.88/414.1/8女10.0/1326.53/460.2/28.1/562.84/420.3/8

注:表1中数据为各选项所占样本量的百分比(%)及排列次序

运动量也就是运动的负荷,是运动对人体的刺激的大小,从运动生理学研究来说只有达到一定运动量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人体机能才会产生适应性变化,运动量适宜,机能提高,运动量过大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可以说运动量的大小决定了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人口要求每周身体活动频度 3 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 30 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中等程度以上[8].“阳光体育”也规定学生每天要运动1 h.可以说无论是法规的要求还是体育人口的定义无非都是在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上给予一定的规定以保证锻炼的效果.由表2和表3可见,一部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运动强度是运动负荷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可以说强度的大小就是运动刺激的大小,决定了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后的适应,目前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较少,这可能和大多学生从主观判定运动强度大小有关.从表3来看高校大学生虽然一半学生采用中等以上的强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运动强度不适宜,或过大或过小.因此,运动量不足可能也是大学生体质得不到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状况

吴谋林[1]李培庆[2]牟晋京[3]刘园园[4]乔佳[9]李登辉[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1)频率≥3次/周44.7429.94.6537.017.337.01时间≥30min 62.3961.668.1168.152.6974.67

注:表2中数据为各选项所占样本量的百分比(%).

表3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强度状况

大强度中等强度小强度无感觉史小英[11](2008)15.067.111.56.2江 栗[12](2009)7.856.428.74.7吴谋林[1](2010)21.2853.9120.414.50

注:表3中数据为各选项所占样本量的百分比(%).

运动项目也就是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男大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排在第一的为球类(篮球或足球),女生为小球或为体育舞蹈[1-6].可以说学校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基本实现,大学生大都掌握了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及终身体育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表4中反映出具有较高健身价值,而且不需要特殊学习的田径项目选择率却很低,可能是由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田径项目重要性.其实,走跑是提高心肺耐力最好的运动项目,在缺少场地器材的情况下,进行跑步或散步是一种简便易行、实效性强的运动项目,可以说在终身体育形成中田径项目将会功不可没.另外,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却在大学生运动项目中未见调查或排序靠后,即使有一些选择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大多为武术.选择这种动机的学生也不排除是为了应付技能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传统体育特别是养生类项目的重视及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引起注意.从一些研究来看场地设施是影响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时从兴趣出发或为了体验新兴运动项目所带来的乐趣或者迎合同伴的兴趣等原因而选择了一些项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提倡和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适宜的徒手运动项目对于提高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田径与传统体育项目参与状况

史小英[11]刘生杰等[13]徐刚[14]许晓峰[5]安翠翠[15]李登辉[10](2008)(2007)(2011)(2011)(2011)(2011)田径男12.9/1015.0/333.1/422.22/122.7/642.86/2女16.4/727.7/155.6/227.01/125.7/456.69/1传统体育男19.8/78.3/56.8/138.35/55.5/163.90/10女11.6/85,3/81.2/137.20/73.2/171.08/12

注:表4中数据为各选项所占样本量的百分比(%)及排列次序.

2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如上所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可能和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具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如何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就成为紧迫的课题.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16].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学生体质下降及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1 保证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有利于增强体质

我国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增强体质”为本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做到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 克服体育锻炼时随意性, 使课外体育锻炼实现了科学化, 真正起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 解决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实践也证明一些高校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体育锻炼后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学业等方面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发展[17,18].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通常或实行免修制,或开设保健班,或根本没有区别对待,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点,从而提高或改善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

2.1.2 有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运动处方的制订是依照学生本人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体适能及兴趣爱好等特点量身制订,在实施时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而在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的评定会使学生看到自己体质提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自信心.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实施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本人可参与观察、制订自身运动处方过程中去,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一些新的体育理论知识,也实践了课堂内容,培养了自我锻炼的能力.此外,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制订运动处方的方法,有利于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3 便于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纲要》强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可惜此评价模式在课外体育教学中迟迟未能得以实现,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这种评价模式.首先每一份运动处方制订前都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医学检查、健身诊断,体适能测定;其次,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我监控、教师也要对运动处方执行的情况进行过程监督;再者,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一定周期后需要调整,此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再次功能评定,锻炼效果的检查.可以说以上这些程序做到了动态地评价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真正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3 小 结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各级部门应该重新重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大学学校体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不合理因素,在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着力于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化进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保障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在大学生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内为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吴谋林.苏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李培庆,杨永洪.广西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J].教学;探索,2010,18(8):71-72.

[3]牟晋京.山东省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刘园园.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5]许晓峰,张丽娜,刘志辉.河北理工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03-105.

[6]杨士金.“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上海市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7]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卢镇元.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乔佳.河北省理工科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0]李登辉.西安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1]史小英.江苏省民办大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8.

[12]江栗.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3]刘生杰,李建英,刘晓芳.山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兴趣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9-102.

[14]徐刚.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背景下辽宁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安翠翠.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16]董晓虹,郭海英.实用运动处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17]刘念禹,范鹏,韩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8):798-800.

[18]闫领先.普通高校基础体育选项课实话运动处方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5):66-69.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 on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LI Min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China)

Though the reform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in progress along with some law and regulation documents promulgated.Undergraduate physical fitness is in the decrease.The study analyzed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undergraduat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We fou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not taking body building seriously, insufficient exercise load and choosing exercise events casuall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 must be adopted.Then the scientifici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hysical fitness improving are ensured.Students - oriented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Fitness First are carried.And so the ability of Lifelong PE is developed.

undergraduate;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 prescription; mode

2015-01-06;

2015-03-03

河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32400410920)

李敏(1974-),女,江苏徐州人,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

G811.37

A

1672-3600(2015)12-0135-04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处方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