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

2015-05-13 02:29陈明娟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巧思学生

陈明娟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阅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漫步,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关键词】巧思;阅读体验;学生;引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交流碰撞中不断修正或肯定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阅读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真阅读。

一、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

许多学生阅读课文,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满足于字面意思的了解、无疑可问,对此,教师可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提出能唤起学生阅读期待、阅读兴趣的疑问,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能围绕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没有阅读兴趣。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白骨精的形象,我出示了“足智多谋”和 “诡计多端”两个成语,让学生选择,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生1:我觉得她本领强,足智多谋,她用了“金蝉脱壳”计。假装死去,真身却逃跑了,不和孙悟空硬碰硬”。/生2立即反驳:“白骨精用计策是为了吃唐僧肉,是一种阴谋,她假装死去是知道自己斗不过孙悟空,只好逃跑,我认为白骨精是诡计多端的坏女人。”/生3:“我也认为白骨精是诡计多端,为了吃唐僧肉,使用了“美人计”。”/生4:“我觉得白骨精足智多谋,短短时间就连变三变,“连环计”用得好, ……”/生5反驳:“她还用了离间计和苦肉计。但每一计策都被孙悟空识破,自不量力,最后为自己的贪念丢了性命,我认为孙悟空才是足智多谋,……”/生6:“白骨精只是诡计多端,因为她的每一计策都很粗糙,稍微细心就能识破,如明明是老太还‘闪出来,一看就是假的……”/师: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贪欲太强,满肚子坏水,很阴险,所以是诡计多端。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从学生对白骨精的情感态度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依据课文语句进行辩论,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对语言的洞察力和联想力,进行深度思维。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

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情节上的矛盾冲突就是鉴赏人物的抓手,通过揣摩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描写,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因此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就必须关注这些细节描写,寻找人物情感的精神内核。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

师:“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书还要用智慧,才能读出文章的传神之处。每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语句,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一句最有味道呢?(生1找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生2找到了写下雨的句子。)/生3:“让我感觉最有滋味的一句话是‘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我紧接着追问:“森林美在哪?”/生1:“森林里景色很美好,有像大伞一样的树,有芳香扑鼻的蔷薇花。”/生2:“妈 妈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小萨莎一家很团结(师:是和睦)让我觉得他们一家很幸福。”/生3:“突然下雨,爸爸毫不犹豫地把雨衣给了妈妈,可以看出爸爸很关心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很关心孩子。”/生3:“小萨沙还把雨衣给了蔷薇花,他的行为更美,萨沙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

阅读是发现的过程,只有让阅读与品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只有真正地明白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渐入佳境,触摸到文本内涵,这样的阅读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

现在的教学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教师要为学生的思想插上双翅,让学生能创造性的提问。确实,学生的疑问代表的是孩子的思维,有时它代表的含义是“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巧妙利用疑问,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将疑问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合缝,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又如我在教《二泉映月》时:

生这样问:“老师,阿炳只是一个穷困的瞎子,为什么会有‘积淀已久的情怀呢?我看到的要饭的乞丐,他们很麻木,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好。”/师:“同学们,汪艳同学能结合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你们认为阿炳和这些没有生活目标的乞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愣一会后,有的小声讨论起来,有的再次仔细推敲课文。/生1:“因为我们知道阿炳虽然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但他心中有爱,把月当成自己的亲人,就会有积淀已久的情怀。”/生2:“阿炳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虽然很穷,但他不是乞丐,他靠卖艺度日,他有一颗不屈的心,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有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累积。”/生3:“阿炳受师傅的教诲,虽然遇到各种挫折,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却丝毫不少,对光明的向往从没泯灭。他的内心是丰富的,所以有积淀已久的大爱情怀。”/生4:“阿炳不穷,他有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他有追求有理想,有对生活的无奈和抗争,有对不公平社会的呐喊,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有丰富的情感。”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散步”,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新的体验,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体验场所,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濡染学生的性灵,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巧思学生
巧思妙想 一题多解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学生写话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巧思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