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5-05-14 16:54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机遇期临界点林肯

36/2015 总第726期

@风瓣kite:两位朋友都会有矛盾,更何况两个大国。如何能理解并解决分歧,相互合作互补,考验着两国政要的智慧。

@叶态组构体:即使不关注他们所代表的两个国家,这两位颇具个人风格的国家元首会面,本来就是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歌迷每人花了很少的99元,众筹歌手进工人体育场开演唱会,歌手得到了宣传,公司收回了票钱,“三赢”。 创意和商业结合,并考虑用户的需求,往往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次,略显小众的“好妹妹乐队”被歌迷们“抬进”了工体。(小佑)

记者手记

临界点还是机遇期

本刊记者/徐方清

2015年2月中旬,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常务副国务卿托尼·布林肯来华访问时,我跟访了他最后一天的考察行程,并和他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对谈。

布林肯抵京次日,中美双方公开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于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消息。

2014年11月奧巴马访华,不到一年后习近平访美,布林肯很确定地对我说,中美关系正处于机遇期。

但接下来直至习近平的专机飞抵美国的这半年多时间里,因为中美在南海、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上出现的口舌之争以及示强动作,再加上随着美国大选进程的开启,中国频频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口头上的攻讦目标,呈现在两国媒体上的中美关系,悲观论调越来越重。而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深表忧虑地认为美中关系目前正走向“临界点”,更推动两国媒体和国际关系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范围的争论。

但对于这次在中美外交史上少见的提前半年多就公开宣布的出访行程,中美在政府层面都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准备。中美间业已建立的近100个对话机制,也几乎无障碍地按部就班地运行着。而且,出于管控分歧和准备元首访问的考虑,两国政府高官的往来穿梭更加频繁。

这也给了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我更多接触美国外交人士和学界专家的机会。从工作采访到私下交流,这些接触带给我的一个直观感受是,外交高官和战略学者如布林肯、约瑟夫·奈、包道格等几乎不怀疑中美关系的战略前景,而侧重于研究中美关系中具体问题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如兰普顿、沈大伟等则相对悲观。

这种差别的背后,可能是中美关系现状的一种反映:在战略利益上相互倚重,但由于利益和理念差异,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诉求各异。如果着重于一些分歧明显的具体议题,则中美关系常有走向“临界点”之虑,但如果放眼于当前全球格局中中美各自的战略利益,只要各自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不会出现重大变动,则中美关系在未来将面临一个较长的机遇期,虽风浪不停,但海阔凭鱼跃。

“你觉得十年后,发展前景会如何?”我随布林肯在天津访问时,在多个场合,他都问了这个问题。显然,他的眼光已经看向未来十年。

详见本刊2015年9月28日出版总第726期

猜你喜欢
机遇期临界点林肯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新战略机遇期漳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考
加快推进一流强局战略黄金时期展现黄金作为
林肯一季度在华销量破五千
林肯名言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
本期导读
试论对汉语国际传播机遇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