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氧湿化二通接头在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2015-05-15 03:18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温丽芳张锦丽
护理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湿化液脱机套管

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温丽芳,张锦丽,杨 芳

机械通气病人在脱机到拔除人工气道的过渡过程中,气道的湿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脱机成功率、拔管成功率及再插管率的高低。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自制给氧湿化二通接头对病人进行脱机湿化[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5岁~86岁,平均69岁;疾病种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哮喘12例,重症肌无力3例,肺部感染9例;经鼻气管插管18例,经口气管插管3例,气管切开39例。将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病人病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mL~5mL每小时注入气道1次,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末端插入气管导管内3cm~5 cm,用胶布固定;B组采用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按输液方式排气后,输液器针头插入给氧管,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末端插入气管套管内,用胶布固定,输液泵调节好滴速后,匀速滴入湿化液;C组采用给氧湿化二通接头持续湿化法,即在B组方法的基础上,在病人气管套管外口上连接一个给氧湿化二通接头,连接湿化液的输液器插入给氧管,给氧管末端经二通接头侧壁的小孔插入气管套管,输液泵调节好滴速后,匀速滴入湿化液。

1.2.2 评价方法 观察3组病人的舒适情况、湿化效果、病人咳嗽或翻身后给氧管脱出人工气道的发生情况、每班次(8h)护士注入湿化液及固定给氧管操作耗时情况。其中,舒适性具体评价从病人有无刺激性咳嗽、给氧管脱出致病人给氧及湿化的中断、反复固定给氧管触及气管导管造成的不适、翻身更换体位时的方便性4方面进行评价;湿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为痰液的外观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为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3组病人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病人病情稳定后,脱机带管的过程中,病人失去了机械通气时通过呼吸机管路进行的气道湿化,同时气体不能经鼻腔、咽喉加温和湿化。在此阶段,气道氧疗和湿化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效的气道湿化是维持病人支气管黏膜细胞纤毛正常功能、防止肺部感染、确保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关系到是否能成功脱机及顺利拔管。本研究结果显示,给氧湿化二通接头用于人工气道病人效果较好。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由于一次注药量大,易使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病人紧张、焦虑等。由于刺激性咳嗽将部分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且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输液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2],输液器针头插入给氧管,将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插入气管导管,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给氧管处于悬空状态不易固定,常因病人咳嗽、摇头、翻身时脱出,护士工作工作繁忙时未及时发现影响湿化效果。给氧管反复脱出,需消毒后重新固定,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固定过程中触及气管导管又导致了病人的咳嗽及不适。给氧湿化二通接头与气管套管衔接紧密,给氧管经侧壁小孔插入固定牢靠,不易脱出,保证了有效的气道湿化和氧疗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节约了护士工作时间,避免对病人的反复刺激。同时因给氧管从侧孔插入,吸痰时不用将给氧管反复拔出,不会中断病人供氧,护士操作也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给氧湿化二通接头用于人工气道病人,能保证病人进行有效的氧疗和气道湿化,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减轻护士工作量。

[1] 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等.人工气道给氧管和湿化液滴管固定装置的设计[J].护理研究,2014,28(8B):2942.

[2] 王静,鱼丽荣,石晓霞.3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0,24(5A):1172-1173.

猜你喜欢
湿化液脱机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滴入湿化液后不同吸痰时机预防气管插管痰痂形成的研究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