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5-05-16 02:57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200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置换术成功率髋关节

李 睿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200)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由于手术创面大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全身麻醉具有诱导时间长以及麻醉效果差等缺点。近年来,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飞速发展,麻醉起效快,且并发症少[1-2]。本次研究,我们比较了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06 月~2014 年06 月间入住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 例,其中男59 例,女41 例,年龄30 ~82 岁,平均(58.5±6.9)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控制麻醉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现症状及时处理。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将患者的静脉通道开放,给予0.01 mg/kg 的阿托品和2 mg咪唑地西泮治疗;在患者的第2 腰椎与第3 腰椎间进行硬膜外穿刺,把腰穿针送入硬膜外针里面,有少许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后,注入8 mg 的布比卡因1.2 ml 后取出腰穿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的用量、麻醉的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麻醉阶段生命体征比较: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发生了显著的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0±1.05)、(6.44±1.52)和52.0%,显著低于对照组[(8.65±3.26)、(13.96±5.23)和6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麻醉阶段生命体征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麻醉阶段生命体征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组别 麻醉前平麻均醉动后脉10压 m(inm m麻Hg醉)后20 min麻醉前 麻醉心后率1(0 次mi/nm i n麻)醉后20 min麻醉前 麻血醉氧后饱1 0和 m度in( %麻)醉后20 min观察组 97.9±14.1 87.3±11.4① 89.2±10.3① 122.2±19.6 116.2±18.2①109.8±21.2①99.7±10.1 99.1±7.9 99.4±9.5对照组 97.3±13.9 83.2±10.0 82.5±9.4 123.5±20.2 117.3±19.8 120.2±21.5 99.5±9.9 98.1±9.0 99.1±9.7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组别 麻醉(起mi效n)时间 药(物m用l)量 麻醉(成%功)率 不率良[例反(应%发)]生观察组2.60±1.05① 6.44±1.52① 48(96.0)① 26(52.0)①对照组 8.65±3.26 13.96±5.23 43(86.0) 34(68.0)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经常发生严重的骨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一旦患病活动严重受限,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极易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3]。临床工作中主要通过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即采用人造的髋关节替换坏死、病变的髋关节,从而恢复期关节运动能力,而且能够消除患者的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经常采用全身麻醉,然后进行手术[4]。全身麻醉方法虽然有效,然而仍然存在麻醉起效慢、麻醉药物用量大、麻醉成功率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缺点[5]。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技术飞速发展,该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药物用量少和肌松充分的优点,而且麻醉不受时间的限制,使用方便,广泛用于普外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腰椎手术及泌尿科手术[6]。然而,关于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仍比较少[7-8]。王玺等人研究了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患者组,麻醉起效快、麻醉用量少,而且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快[7]。

本次研究比较了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两组患者不同麻醉阶段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王玺等人报道结果类似。

总之,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生命体征良好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1] 郑莉俊,鲍 峥,赵佳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室环境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36.

[2] 张 恒,林剑浩,李 虎,等.抗凝时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7):525.

[3] 赵文博,屠重棋,张 晖.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式比较的meta 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4):294.

[4] 徐雪萍.自锁式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9):72.

[5] 张 弛,乔 志,刘宏建.术前单一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4):900.

[6] 马 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5):58.

[7] 王 玺,余湘元,朱建华,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115.

[8] 孙卫宇.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16):2436.

猜你喜欢
置换术成功率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