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5-05-16 02:57孙洪勇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0
吉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芎不稳定性稳定型

孙洪勇(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之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夜间性心绞痛、进行性心绞痛表现增加或疼痛持续时间的延长等[1]。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3月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分组分方法治疗,并统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9~73岁,平均(60.8±4.3)岁;病程3~14 d,平均(7.8±3.8)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经临床分析,两组患者均不存在心、脑、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且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次/d,300 mg/次,3 d后100 mg/次;氢氯吡格雷,300 mg/次,1 d后75 mg/次;美托洛尔,2~3次/d,12.5~25 mg/次;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12 h/次,3~5 d;并给予患者25 μg/min硝酸甘油的静脉滴注,持续48 h后1次/d[2]。连续用药14 d(1个疗程)。

1.2.2 观察组:采用参芎葡萄糖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在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00 ml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次/d。连续用药14 d(1个疗程)[3]。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24/28),其中,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17/28),其中,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极大[4]。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活血化瘀、增加血流量以及通筋络、镇静、镇痛等作用,对不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5]。临床研究表明,在本次选取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运用参芎葡萄糖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参芎葡萄糖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应给予临床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1] 秦全喜,吴跃刚,金凤钟,等.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3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0,11(2):452.

[2] 潘丽梅,马正宏,刘革命.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31.

[3] 胡耀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17.

[4] 贺丹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8(24):1.

[5] 崔继志,丁雪松,李华杰.参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3,7(2):155.

猜你喜欢
参芎不稳定性稳定型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Cl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观察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