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记河南电网220千伏输电线路攻坚克难起步兴建

2015-05-17 01:04魏发兴
河南电力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丹江口平顶山上街

_魏发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电力系统110千伏骨干网架在逐步发展壮大,各地市的工农业生产在日益增长。由此而来的是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现有的供电设施即使超负荷运行,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尽快建设和发展220千伏输电线路,以便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力,乃电网当务之急。否则,电力将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但当时由于物资和资金都比较匮乏等客观原因,建设一项输变电工程,困难很大。河南电网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从实际效果上说,应是1970年4月25日投运的从湖北丹江口经由南阳至平顶山的线路。之所以加上“从实际效果上说”,是因为早在此之前的1958年,为了配合其时的三门峡水电站投产后的电力送出,开始筹建三门峡—洛阳—上街铝厂220千伏输电线路。但后因三门峡水库淤沙问题难以解决,水电站改建后的机组容量大为减少,无更多电力负荷可送,致使1960年11月先建成的洛阳—上街铝厂92公里220千伏线路,降压为110千伏运行;三门峡—洛阳220千伏线路缓建。另外,1967年根据国家计划安排建设的新乡—郑州上街大坡顶118.5公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969年线路建成后,却因上街大坡顶变电站改定为缓建而未能投入运行。如此以来,虽然洛阳—上街铝厂以及新乡—上街大坡顶都最早建成了220千伏线路,但其结果却是前者降压使用,后者被迫搁置。真正第一条运行的,就成了后建成的丹江口—南阳—平顶山的220千伏输电线路。

丹江口—南阳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缘于湖北丹江口水电站1970年2月建成发电。因建设丹江口水库时淹没了河南淅川县的大片土地,根据协议,水电站建成后除建一条110千伏线路向淅川县供电外,还要建设一条丹江口—南阳遮山变电站的220千伏线路向河南供电。其时,平顶山煤矿的生产建设缺电严重,河南省政府(当时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丹江口—南阳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延长到平顶山。同时,还需要将平顶山贾庄110千伏变电站扩建为220千伏变电站,安装一台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但“丹南”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向平顶山的延伸和扩建,由于未能列入国家计划,只能由河南省自筹资金和组织物资予以建设。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建设物资的三大主材(钢材、木材、水泥)供应紧张,全是按批准的计划项目由国家分配。1970年南阳—平顶山220千伏输电线路所需的LGJ—240钢芯铝绞线难以解决,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刚建成而不具备运行条件的新乡—大坡顶的220千伏线路的导线拆下来,用到“南平线”上。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虽明知要增加建设费用,徒增施工难度和多耗时间,但别无他法,也只好如此。为保证线路尽快建成投运,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了“河南省南平线会战指挥部”,举全省之力,动员各委局、地、市都打开仓库,全力支援“南平线”施工需要的材料和设备。河南省金属公司库存的钢材优先向该工程调拨,省计划委员会一次下拨给工地罗马尼亚进口的布切奇卡车12辆、北京130卡车5辆。尚缺的部分导线由省计委调拨铝材和钢材,由郑州电缆厂加工供货。河南省电业局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省电力勘察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省电力建设四处(现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前身)和各地市供电局分段包干施工,明确目标,限期完成。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工程于1970年4月25日胜利建成投运。

上世纪70年代南阳遮山220千伏变电站全景

“丹平线”送到平顶山的电力负荷,除当地使用外,尚有一定富余电量。其时郑州缺电严重,但郑州—平顶山只有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容量有限,不能将“丹平线”的富余电量全部送到郑州。最理想的是再建一条平顶山—郑州的220千伏输电线路,但一来投资困难,二来建设周期较长。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现有的郑州—平顶山110千伏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升压,改为220千伏线路。经过设计人员分析计算,确定的改造方案是,用角钢焊接成一截铁柱,“戴帽”似的加在原有水泥杆顶端,再将架空地线改架在铁柱之顶。横担相应升高,并将两端各加长0.6米,悬挂式瓷瓶由7片增至12片,中相因开档小,瓷瓶改为V型串。各相导线都再增加一条,使之成为2条LGJ—150线。“郑平线”全长123.1公里,河南省电业局组织省电力建设四处及所属各供电局的施工队伍,同样实行分段包干的办法,限期完成任务。各施工单位克服严寒酷暑、艰难险阻,于1971年7月顺利完成了全部线路改造。但因郑州徐庄220千伏变电站尚未建成,改造后的“郑平线”暂时仍以110千伏运行,而输电容量却增加了一倍,较好地缓解了郑州供电的燃眉之急。1972年7月徐庄变电站建成后,“郑平线”随即升压为220千伏运行。这种升压办法以后曾被其他几条线路改造时采用。

至此,从1957年5月20日郑州—洛阳—三门峡的河南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到1970年4月25日丹江口—南阳—平顶山的河南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共经历了13年时间!按正常发展速度来看,从一个电压等级跨越到高一个电压等级,不应有如此漫长的岁月。这里主要是由于三门峡水电站机组改建和“文革”动乱影响,致使河南110千伏向220千伏的过渡较原计划多花费好几年时光。但愿这段攻坚克难的220千伏电压起步史,不仅记载在永久性的档案里,而且铭记在电业人的心底里。

猜你喜欢
丹江口平顶山上街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平顶山诗群
ALittleBettyBlueR.L.Stevenson
成长的经历——《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舌尖上的丹江口
上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