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5-05-18 09:55陈碧芬吴宗燚张文昌张小龙刘飞翔
关键词:毕业生区域农村

陈碧芬,吴宗燚,张文昌,张小龙,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陈碧芬,吴宗燚,张文昌,张小龙,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推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有着较好的意义。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创业意愿较高。在学习借鉴福建农林大学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就业创业新形势,推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创业发展,应注意:优化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突出特色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农科大学生创业;农村区域发展;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为适应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教育部1998年增设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10余年来,全国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此专业[1-2],并结合学校实际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和理论成果,推动了现代农业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服务 “三农”做出了贡献。同时,广大学者围绕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较多是从宏观层面着手,很少有结合学生的就业问题来论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达749万人,堪称“史上更难毕业季”。如何改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 ‘双引擎’之一”,这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广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路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机会。福建农林大学作为最早设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6个院校之一,在设立该专业之初就有明确的定位:培养具有较强可塑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 “懂经济,会规划、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福建农林大学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深化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有着较好的意义。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创业意愿分析

(一)就业现状

福建农林大学1999年设置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至今已有17年历史,培养学生2000余名。通过对2003-2009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426名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分析,这些毕业生就业行业非常广泛,在民营或私营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列前三位,比例分别为18.95%、15.48%和11.32%。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中,有9.83%的毕业生是通过省组织选调或国家村官选拔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5.65%的毕业生则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此外,有10.75%毕业生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调查总数的6.45%。

(二)创业意愿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队伍中。事实证明,创业对解决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2015年4月向该专业各年级全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见表1)。与此同时,对该校12个农科专业和8个非农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数据整理得出表2。

表2 农科学生与非农科学生专业构成及创业意愿分析

分析表1可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1—2014级学生的毕业去向调查中,虽然 “就业”占绝对优势,都超过50%,而选择“创业”的人数在各年级调查总数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都在20%左右。但是,相对晚届本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的创业意愿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强,在2014年针对2003—2009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仅有6.45%的学生选择创业。此外,通过整理数据可以发现,男女生创业意愿有一定差别,男生创业的积极性更强,在各年级选择 “创业”的学生中超过80%是男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差别正在不断减小,2014级选择“创业”的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重相较2011级而言,提升了近2个百分点。从表2可以看出,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农科类学生的创业意愿相比非农科类学生强。对比表1、表2可以得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于其他农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因此,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研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就业。

二、福建农林大学推动农科学生创业有益实践

为鼓励学生创业,近几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在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培养模式、创业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和投入,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一)创业教育教学

为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就业态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将创业教育纳入课堂教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团队管理等27门必修课、公选课和网络课。二是积极开展大学生系列创业活动。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6·18创新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宣传、培育创业文化,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三是强化社会协同,着力挖掘创业资源。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省内各知名企业合作,启动了 “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邀请闽台资深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 “创办你的企业”网上创业开店技能培训班;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活动。

(二)创业培养模式

在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注意强化基地建设,着力孵化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一是设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3.33 hm2、建筑面积2 600m2、可同时容纳40个创业团队300名学生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 “试验田”。截至2014年5月,已遴选了56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成功孵化了蝶韵文化公司、 “派尼尔”生态养殖合作社、创衍茶艺居等23个创业项目,涉及农林、电子信息、网络、食品、传媒、化工等领域。二是与仙游县人民政府合作在仙游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联合创办大陆首个 “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招揽大学生入园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的创业。三是与省公务员局、省科技厅、团省委合作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福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在2014年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入驻项目评审中,学校有5个项目将实现入驻,入驻项目数达到7个,居全省高校第一。

(三)创业政策支持

建立良好的创业培育模式后,需要做好服务指导,完善创业保障。为此,学校出台了 《关于实施海西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大学生创业园区管理办法》和 《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及创业实践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举措,同时使入驻创业园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程序规范化,创业园入驻项目日常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设立了100万元的 “海西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专项基金、100万元的担保基金,为应届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担保服务;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向每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发放创业启动补助金5 000元,已累计发放100万元;对入驻校内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免费提供两年期限、20 m2左右的创业办公场所,并免除网络、水电等费用。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给创业学生提供实用技术指导、项目带动 (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帮助,学校从校内外遴选造诣较深、社会联系广、经验丰富的专家、校友组成服务团,帮助指导了20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创业资助101万元,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数连续两年居全省高校第一。

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创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广大青年学生大有可为。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创业意愿日益浓烈。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引导他们结合学科、专业所学,发挥自身特长,自觉投身创业浪潮之中,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一)优化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一是要优化充实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学科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二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职教师和教授级教师人数较少,且大多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研究,研究范围很少涉及学生心理,特别是学生就业创业心理。针对现状,应适时适当组织在岗专职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专业年会及其他相关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有针对性的引进各大高校优秀毕业生,优化教师学科组成和扩宽知识构成,既能教授专业课程,又能提供就业指导,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四是从社会各界聘请专业培训人员、成功企业家、青年创业达人等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4];五是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教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突出特色教学

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应针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新需求,在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富有福建特色、农科特色、专业特色的三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课程设置既突出发展类人才知识结构的 “复合性”,又兼顾能力结构的 “应用性”[6]。一是适当改革学科课程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可拓宽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台湾高校在“三农”研究、教学方面的有益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具前沿性;二是围绕 “多功能农业与区域发展”这条主线,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推进实验和科研成果进课堂,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对产业、区域案例问题的分析能力;三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测量学等系列课程的教授,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注意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中适当开设相应课程,邀请专业培训人员、成功企业家、青年创业达人等担任主讲嘉宾为学生授课,促进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现阶段,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和实践教学的机会较少,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探索、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是既要积极借鉴其他院校在学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有益经验,又要注意突出自身特色探索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农科学生创业意愿强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二是从专业知识准备性的实践教学、随堂性的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性的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7],建立和实施 “边培养边使用”的实训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规划课题,使学生在战略、产业、园区等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上均能得到有效训练;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在全省范围内面向乡村、企业、农场、园区和基地建立农村区域发展综合观察点和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诸如开设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等[8],强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处置能力;四是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寒暑假期开展 “三下乡”实践活动和返乡创业行动,在为基层服务中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 “三位一体”进行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9]。一是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以创业素质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相结合的新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和兴趣[10];二是应注重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 “被动接受者”为 “主动参与者”,使其在 “参与式”教学中不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探索 “学程分段、专业分流”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农科学生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学1~2年级内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后,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愿和大致就业方向进行调查,从而针对他们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开设就业、创业课程,使其就业创业技能得以较大提高,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更好应对社会发展需要;四是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业创业体验,推动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锻炼意志和提高技能。

[1]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76- 77,103.

[2]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6-57,61.

[3]段宁,苏培安,刘仁道,等.农村创业人才专业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 [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1):68-73.

[4]王振国,李萌,陆旸,等.基于管理方格理论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76-79.

[5]周合兵,沈文淮,罗一帆,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6-68.

[6]刘飞翔,陈亚云,张扬,等.培养海西新农村建设技能型复合管理人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1,9(6):377-381.

[7]邵书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2):256-257.

[8]曲继方.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J].教学研究,2005,28(1):1-7.

[9]王淑彬,黄国勤,欧一智,等.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61-64.

[10]李红梅.以 “学业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人才,2010(11X):259-260.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e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

CHEN Bifen,WU Zongyi,ZHANG Wenchang,ZHANG Xiaolong,LIU Feix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Tak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 as orientation,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mode,both of them are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majors.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we can find that students of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have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good practices fro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combing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for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majors,we should using following fourmethods:paying attention to optimize and enrich teach staffs to promote teach level;reform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sign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practical ability;updat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reform teachingmethods.

agricultural students start;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talents training;paths exploration

G 642.0

A

1004-390X(2015)06-0087-05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17

2015-08-06

2015-09-12

时间:2015-11-25 9:13

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教改课题 “农村区域发展特色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以农科大学生创业者为导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陈碧芬 (1993—),女,福建罗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通信作者:刘飞翔 (1976—),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与生态管理、农业推广与多功能性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36.html

猜你喜欢
毕业生区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分割区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区域发展篇
最“叛逆”的毕业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