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新用

2015-05-18 19:41
月读 2015年2期
关键词:太守南阳国君

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县委书记对一方党风政风具有示范作用,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把作风建设抓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好,做到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

——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

(2015年1月12日)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出自《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意是:《诗经》上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父母官”一词即来源于此,最初指统治百姓的人,甚至是国君。西汉时,召信臣做南阳太守,他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召父”。东汉初期,南阳郡又迎来了太守杜诗,他同样事事为民做主,当地百姓将其与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此时,“父母官”已具地方官的含义。称“地方官”为“父母”,实际是百姓的一种赞誉,意思是他们对待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兼具领导和爱护的职责。

我们常听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略带戏谑的话,它出自河南豫剧《七品芝麻官》,该剧描绘了明嘉靖时期,七品知县唐成不畏强权,依法处置诰命夫人严氏的故事。作为地方官,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样才不愧“民之父母”的称呼。

猜你喜欢
太守南阳国君
师旷劝学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南阳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狂泉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狂泉
拜祖谒圣品南阳古韵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