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调查引起的思考

2015-05-20 09:24瞿建华周克华
交通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突发性实习生卫生

陈 刚,瞿建华,韩 毓,周克华,庄 勋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226019)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训练,应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1]。专业实践环节是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很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分布在江苏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实习时间从6月中旬到次年1月份,共30周。根据这些培养要求,我们调查了各实习单位,并对带教科室的主任、专业实践带教老师及毕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实习单位的科室主任及带教老师和正在进行专业实践的2010级学生。共调查2010级专业实习学生63例,其中男19例,女44例。带教老师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自行设计针对带教老师和参加实习学生的调查表,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类型。针对带教老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情况,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需要在学校进行的思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情况等方面。针对专业实践学生的主要内容包括: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基础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情况,实践技能情况,与实习单位老师交流情况,专业实践的效果等方面。调查采用匿名问卷方式进行,填写完后当场收卷。对于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分别针对带教老师和专业实践的学生进行座谈。

2 结 果

2.1 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各实习基地均由1名负责人安排和管理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生均需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各个科室进行轮转实习,进入相应的科室后实习单位给每个实习生都配备了专职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目的安排实习内容。1名带教老师带教1~3名专业实习生。

2.2 学生对专业实践过程的评价 对63例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单位及带教老师对他们尽责,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了较好的安排。主要问题是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及缺乏一些实际工作的技能。比如卫生统计学教学只教学一些基础理论,而忽略了统计软件的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该学科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对卫生法规知之甚少,在卫生监督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应用(表1)。

2.4 带教老师对专业实践学生的评价 25例科室负责人和带教老师对专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评价,大部分老师对学生在参加科室活动,遵守纪律和工作责任心方面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在座谈过程中也有老师反映个别学生不遵守单位的请假制度。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中需要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这一工作。在进行现场卫生监测和监督时,学生不了解样品的采样、运送、分析、检测等。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带教老师也希望学生能有基本科研能力,从而在专业实践中参与到他们的科研工作中去(表2)。

表1 学生对专业实践过程的评价

表2 带教老师对专业实践学生的评价

3 讨 论

3.1 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实习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需要到现场进行采集样品作为执法监督的依据,实习生对采样方法和仪器的使用缺乏应有的训练。(2)专业应用知识掌握不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卫生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绝大部分实习生还不能把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的实践中去。卫生监督所是以卫生执法为主要任务,实习生对卫生法规方面的知识缺失较为严重。(3)科研能力较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除常规事务外,还承担着一些国家、省市级科研任务,而实习生缺乏基本科研能力,难以参与到实习基地所承担科研项目中。(4)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缺乏。出现突发性疫情、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突发性职业性事故时,公共卫生工作者必须在第一时刻到达现场,保护接触人群的健康。而实习生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缺乏应有的应对知识和对策。

3.2 对策和建议

3.2.1 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训:要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首先是教师要与社会相适应,教师不知道预防医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教学当然无的放矢。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近年来我们引进的教师绝大部分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对疾病预防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我们培养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参与到实习基地的日常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1.2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均反映学生专业技能较弱。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可采用下列措施:(1)强化实验课的教学: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践中巩固和发现新的知识,对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教学课时,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促进预防医学学科间的相互交融,特别是把统计实习的数据软件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2)实验课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符。减少模拟示教实验,去除实际已经不使用的实验方法。增加与实际应用相符的教学实验,使学校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和探索性。(3)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与实习基地相比,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已不能适应培养学生的要求,以致使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基地的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到实习基地后,很多所用的仪器设备没有见过和操作过,从而影响了监测和监督的效率。

3.1.3 强化应用课程教学;强化的应用课程包括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及其分论、卫生统计学、卫生法规等课程。虽然传染病已不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是新型致病性病毒的出现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一些传染病也死灰复燃,因此,传染病仍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别是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及流行病学等课程的教学。

3.1.4 增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全球恐怖活动、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这些紧急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与及时反应的重要性。这不仅需要政府机构与公共卫生行业、社区之间在组织管理上的协调一致和评判尺度上的统一,同时也要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对医学卫生院校来说,在课程建设方面增加应对紧急事件的相关内容,使在校学生获取足够的知识及应变技能,可保证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灾难时应对从容[3]。当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后,预防医学的学生必须知道如何应急处理。在预防医学本科生课程中增设这门课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3.1.5 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生产实践和将来工作中均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形成主要有赖于个体的科研实践。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有完成毕业论文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但这一阶段在专业实践之后。为了使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我们建议可以调整安排,把完成毕业论文阶段调整到专业实践之前,另一方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可从二年级开始到参加专业实践前,参加到学校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去,经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研究计划能力、调研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实习基地的实践。

3.1.6 适当开设一些为学生就业需要且与专业有关的选修课: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安全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也需要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是这些部门都是公务员系列,需要通过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考试后才能进入。目前,国家已经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安全性评价划归由第三方来评价,因此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不少评价公司,这种公司需要具有职业医学和职业卫生的背景,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胜任这样的工作,因此本专业可以开设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评价课程,从而为本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01-302.

[2]汪青.加强卫生专业学生应对恐怖活动、自然灾难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训练[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89-92.

[3]闫屹,谷冠鹏.论本科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内涵、结构要素、技能要求及其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62-65.

猜你喜欢
突发性实习生卫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卫生与健康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