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5-21 06:42谢小瑜黄小洋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

谢小瑜 黄小洋

(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厌学数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厌恶、反感、无所谓的一种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上学、无故旷课,即使在课堂上也心不在焉、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作业,严重者会欺骗老师和家长,甚至离家出走。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连年下滑,高一学生厌学数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何使学生变厌学数学、苦学数学为爱学数学、乐学数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中职生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高一学生这一群体,主要基于两点考虑:(1)高一学生具有从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变换的特殊性。(2)由于高一学生厌学,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高二、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因此,只有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问题解决了,才不会在高二、高三的数学教学中再被此问题困扰。

二、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成因分析

毫不夸张地说,厌学数学在中职学校高一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如果不及时寻找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必然会为高二、高三的数学教学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寻找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使数学学习能够轻松、快乐,帮助学生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我校2014级高一394名新生,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教材、教师、家庭、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等六大方面,共20多个小问题。学生选择率最高的前五项为:基础不好,听不懂;数学太难,学也学不会;太枯燥,不感兴趣;老师不管我,学习没动力;考了职高,学数学没什么用。所占比例依次为78.3%、69.5%、58.6%、40.1%、35.2%。本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众多导致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中概括出三类,并针对成因提出对策。

(一)学习基础差、长期被漠视——自卑心理型厌学的成因

学习基础差是指学生没有较好地掌握初中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不能灵活运用数学解题技巧,在知识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正确计算小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者有所退步,没有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信心不足而情绪低落、自卑。为了解高一学生的数学基础,笔者对我校2014级高一394名新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最高分90分(满分120分),最低分3分。

我校2014级高一新生数学中考成绩统计表

据图表数据显示,成绩在40分以下的学生所占比例约为63%,可想而知,中职学生数学知识甚是薄弱。

(二)学习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学习困难型厌学的成因

学习能力差主要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造成。非智力因素是指学习方法不恰当、解题效率低、缺乏意志力、存在边学边玩的不良习惯等。本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展研究。

通过对我校高一某班的后3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有一半的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好动贪玩,导致学习跟不上,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三)教学方法单一、兴趣培养滞后——枯燥乏味型厌学的成因

由对学生厌学情况调查的结果可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多数中职数学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一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势必会使学生反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对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解决对策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两大主体。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厌学的现象及成因,笔者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方法相结合,着重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出改善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情况的对策。

(一)利用“第一课”“第一周”“第一章”,变自卑为自信

1.鼓励建立自信,激情开学“第一课”

职高高一学生是一群在初中不被重视、甚至被冷落,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得不到父母和教师的肯定,缺乏自信。每次教高一的时候,我都会看到那些惴惴不安、心理有一丝丝恐惧的学生出现在我的课堂中,每年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课我都不讲新课,我担心他们会一下子陷入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中。因此,开学“第一课”我扮演“政治老师”的角色,除讲解必要的教学要求外,主要是为学生树立信心,措施如下:

(1)放大自己的优点。要求学生每个人写出至少三条自己认为比较突出的优点,大声读三遍,每天睡前心里默念三遍。

(2)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要求学生大声喊出“我能行”“我可以”“我做得到”,并且每天早晨起床前在心里喊三遍。

(3)告别昨天,重新开始。无论初中是怎样度过的,充实也好、懒散也罢,步入高中就是全新的开始,让学生展示全新的自己,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以教师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教师的鼓励来增强学生的信心。

2.弥补基础空白,巧设衔接“第一周”

除了心理上的干预之外,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是强有力的措施。为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中,使知识过渡更加自然,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内容的衔接。因此,我把开学第一章命名为“打地基”。

(1)基础知识衔接,避免知识断层。会则易,基础是关键,因为初中知识容量比较大,在第一章教学的安排上我主要讲解与初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具体安排如下:①分数的运算、整数指数幂的运算;②因式分解;③方程与方程组;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对每节内容配以相应的例题、练习题和作业。方程与不等式的复习又可以为集合的学习奠定基础。

(2)结合新生“摸底试卷”,有效查漏补缺。从试卷中反馈一些问题,例如,试卷中填空题第18题,展开(x+2)2________。学生的错误答案有如下几种(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①x2+4;②(x+2)(x-2);③2x2;④x2+4x;⑤x+2×4;⑥2x;⑦1,10,44 等等。从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没有准确掌握完全平方数公式,一部分学生混淆了完全平方数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少部分学生对这个公式没印象。因此,充分利用“摸底试卷”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对试卷中的重点题型着重讲解,难点题型予以突破,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能使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扎实。

3.趣味落实新知,充分利用“第一章”

我校高一数学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该教材中的第一章内容是集合。集合的教学内容与初中知识的联系并不大,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充分挖掘生活实例和与专业相关的元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列举法》时,针对男生活泼好动、喜欢体育的特点,举这样的实例: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取得大满贯的骄人成绩。你知道参赛队员有哪些吗?

生:(热情度很高地喊)张怡宁、王楠、王浩……

师:如果把这些队员作为一个集合,该如何表示呢?

……

再如,在教学《集合的运算》时,我设计的是2013年和2012年杭州市师生技能大赛中我校××专业××项目获奖学生构成的集合,找到在两年中都获奖的学生,得出交集的概念;写出这两年中所有获奖的学生,得出并集的概念。

这种题目的设计使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感到很熟悉、很贴近生活,印象也非常深刻。将类似的教学实例适用于各个专业,处理起来非常方便。

经过以上的处理,高一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厌学数学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不再认为学习数学是件“苦差事”。

(二)在“教”中、“学”中、“评”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课后的反馈、评价中。

1.在“教”中,设置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中职高一学生虽然厌学数学,但是对游戏非常感兴趣,因为游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挑战性和刺激性。因此,可以合理处理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和难度要求,适当设置由浅入深的“闯关游戏”,所谓“闯关游戏”就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关卡,逐级通过,每过一关都有金币奖励。第一关通过可以得到1个金币,第二关通过可以再得2个金币,第三关通过可以再得3个金币……以此类推,最后汇总金币总数。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些关卡:

第一关,说出二次函数y=2x2+3x-1的开口方向;

第二关,写出二次函数y=2x2+3x-1的对称轴;

第三关,求出二次函数y=2x2+3x-1的顶点坐标;

第四关,求出二次函数y=2x2+3x-1与y轴的交点;

第五关,求出二次函数y=2x2+3x-1的单调区间;

第六关,求出使函数y=2x2+3x-1的函数值大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第七关,若函数y=x2+mx+25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则m=___;

第八关,已知抛物线f(x)=ax2+bx+c(a>0)的对称轴为x=-1,则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f(0)___f(-2)(2)f(0)___f(-3)。

合理运用“闯关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厌学、苦学变成爱学、乐学,进而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2.在“学”中,生生结对互助,提高学生“悟”的能力

挖掘学生资源,采用生生结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由于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小组长和组员必须布置相应的任务,包括课堂上、课后和作业中都要进行反馈和总结。笔者以高一××班为例,该班有42位学生,我将其分为7组,结为21对,每对2人。成绩好的学生任小组长,中等的任副组长,学困生任组员。采取每月考核制,根据考核细则对整体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刚开始,学生把这种形式当成负担,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不懂的问题就会请教小组长,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大大提高,成绩也明显提高。

3.在“评”中,对命卷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思”的能力

(1)自命试卷评价。根据教师教学的重点、平时上课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每章结束后,让每位学生出一份试卷,试卷结构为选择题6个、填空题4个、解答题2个。命好卷后让学生自己做,结对成员相互做,并给予相应评价,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

(2)自我反思评价。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就要有所思。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数学学习小结,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生生结对的效果等,使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三)构建“有价值”“有趣味”“有活力”的课堂,变枯燥为有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因此,打造一节学生听得懂、有价值、感兴趣、有活力的精致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结合专业特色,设计“有价值”的课堂

佛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他主张:“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中职数学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得数学教育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满足中职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时,我结合烹饪专业的专业课教学需求,设计了这样一道情境题:某冷菜共码放6层,最上面一层是3个,从上到下每层比前面多1个,试从上到下列出每层的萝卜条的个数,并求出6层共需要多少根萝卜条?

这种紧密联系专业情境的题目设置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够体现出数学为专业服务的价值。

2.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有趣味”的课堂

教师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力争每堂课都要充满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语言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时,将一些实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和空间上去感觉,利用动画演示柱体和锥体的形成过程,更立体、更直观地使学生对立体几何不再感到陌生和恐惧。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有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去,并发现数学的美。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缔造“有活力”的课堂

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并充满活力?学生的建议有:“布置具体的任务让我们自己去完成”“同学之间相互比赛”、“让我们自己完成一个作品”……学生的建议是多种多样的,从中可以看到“任务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诸多职业教育的理念。由此,教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来完成题目:一只小老鼠在圆(x-5)2+(y-3)2=9上环行,它走到哪个位置时与直线l∶3x+4y-2=0的距离最短,请你帮小老鼠找到这个点,并计算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要求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带着任务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方法,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激情释放在“有活力”的课堂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问题与社会、家庭、自身、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紧密相关,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也都不同,都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而要想彻底解决中职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问题,就应该从社会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教学方法、教材运用等多种因素入手,多管齐下,以减少高一学生厌学数学的行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中职高一学生的厌学数学问题,教师要用心去观察、去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严行方.厌学一定有对策[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0).

[2]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吴雪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职高数学课堂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