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家——沈家良

2015-05-25 08:01朱国荣
流行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釉里红色釉沈家

朱国荣

我认识沈家良先生是在他的位于欧阳路上的“家良陶艺工作室”,当时张桂铭、杨正新、张培础、张培成等一批中国画家都在陶坯上尝试作画。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时不时地听到沈家良的陶艺创作和展览的消息,我还参观过几次他的个人陶艺展览。沈家良是第一个在上海建窑烧陶瓷的,在他的“江湾窑”之后,才又有了“申窑”、“泠窑”。因此,在沪上搞陶艺创作的,几乎都知道沈家良。

现代陶艺创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摆脱传统陶瓷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借助陶瓷这一媒材来进行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创造。在现代陶艺创作上,大致有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侧重于陶瓷的器形方面,另一个是偏重于陶瓷的绘画方面,还有就是两个方面兼具的。从我对沈家良的了解来说,家良的陶艺创作是偏重于绘画方面的。

沈家良在陶瓷绘画上的追求是多元的,有的具有文入画的高雅,有的洋溢着民间艺术的质朴,又有追求现代绘画的新格,还有的充满抽象艺术的激情。我感到最能够体现出他的陶艺风格的不是在于某一种绘画题材,而是他对釉下彩这门工艺的研究和创造性的发展。

沈家良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和创作十多年时间,对陶瓷的各种工艺都十分熟悉。1996年回到上海后,约请俞晓夫、黄阿忠、姜建忠、王劫音等油画家到他的陶艺工作室来作画,从中受到启发,他的陶艺创作从此在釉上彩转入到了釉下彩。他将釉下彩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对颜色釉在高温燃烧中产生的无法把握的“窑变”变成心中有数的掌控,并且充分发挥“窑变”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大约在2000年左右,沈家良又采用“泼釉”的手法,将多种颜色釉混合使用,使得色釉在高温中变幻出奇异瑰丽的色彩,又因泼釉的自然流动而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沈家良以“朦胧画系列”、“油画系列”、“釉里红系列”等一系列作品来诠释他的创作理念,由此确立了他在“海派陶艺”上开创性的地位。

“朦胧画系列”旨在表现色釉在“窑变”后形成的模糊抽象图像。沈家良吸取西方抽象艺术的形与色要素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如在《春江花月夜》中,将具有抽象意味的色釉化为水墨画的韵味,再画上古装仕女图,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气派。

“油画系列”侧重于表现色彩的厚重与斑斓。沈家良在陶瓷上画女人体纯粹是从“色”出发,将女人体作为一种色彩来表现,就像法国印象画派德加描绘舞女意在表现色彩一样。如《出水芙蓉》中的浴女是着眼于表现在暗色衬托下的人体如玉般的亮色,色釉的流痕与沐浴又形成一种十分贴切的关联。而在《冰肌玉肤》中,家良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对裸女进行夸张、变形,去除了甜俗的趣味,体现的是一种现代的审美时尚。

“釉里红系列”从题材到内容都比较传统,却是沈家良最为擅长和最为看重的品种。“釉里红”在传统陶艺中有着很高的艺术品位,不过传统虽好,但不足以表现现代。家良在2004年开始对“釉里红”进行研发,通过对氧化铜作厚、薄的不同涂抹,以及在窑温上的控制,使得釉里红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在《江南好》中,变成灰绿色的山峦与红色的树丛似乎预示了创新的美好前景;在《我的家乡》中,釉里红不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浓重艳红,而是呈现出一种轻快、空灵的感觉;在《甜蜜蜜》中,纤细流畅的线条勾画出一位豆蔻少女,从她那迷人的眼神和红唇中,我看到的是釉里红与青花的对白,格调清新疏朗。

有人说,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所致力的是东方生命的再体验。从沈家良的陶艺中,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沈家良简介

沈家良1953年出生,上海市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艺系毕业,著名海派陶艺家。亦擅绘画,尤其速写和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皆能。

他最大的功绩,是1995年率先创建上海首家制瓷窑坊,建立“家良陶艺工作室”。组织和引领一批著名的中国画家和油画家,如陈家泠、梁洪涛、俞晓夫、张桂铭、杨正兴等人从事瓷器绘画和创作。轰轰烈烈,号称“江湾窑”,由此确立了他在海派陶艺上的开创性地位。

他的艺术特点是擅长多种色釉混合控制,近年来又以“朦胧画”、“釉里红”等主题系列为诠释创作理念,大胆泼釉,将色块在高温下晕化、交融后形成的艺术魅力发挥极致。现任中国陶艺家协会理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陶瓷研究院副院长,法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特聘陶瓷艺术家。

猜你喜欢
釉里红色釉沈家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叶建新与釉里红
刘 威作品精选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My Mother’s Birthday
邱含作品
外卖那些事儿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