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研究

2015-05-25 07:15杨银权
关键词:乡试同治康熙

杨银权

(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 宝鸡 721013)

解元是科举时代乡试考试的第一名,与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合称为“三元”。作为乡试考试的第一名,解元获得者拥有无比的荣耀。然而,影响一个时期解元分布的因素很多,例如,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动荡、科考制度的改革、皇帝在位时间的长短等。因为目前尚无关于清朝陕西解元分布的研究,所以选择诸如陕甘合闱的省份,探究合闱期间的解元分布,无疑对于了解清朝时期陕西乡试的举行状况,科考制度,诸如恩科的开科状况、社会形势对乡试及解元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所用的解元分布资料来自于清代史料笔记丛书——法式善《清秘述闻三种》(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一、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状况

清朝陕西共举行乡试94科。这94科的时间范围是从顺治二年(1645)乙酉科开始,截止到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即,陕甘合闱时期,并未包括光绪年间的乡试科数。因为,从光绪元年(1875)开始,陕甘分闱。此外,在此期间的陕西开科次数与全国开科次数也不一致,其原因是: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1]48、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科[1]48、同治元年(1862)辛亥恩科[1]707、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1]711、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1]715、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1]716、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科[1]990,这 7 科陕西没有举行乡试。所以,清朝陕甘合闱时期,陕西实际举行乡试共94科,相应产生解元94名。其中,陕西籍67人,甘肃籍21人,籍贯不详者6人。

根据法式善《清秘述闻三种》的记载,我们对清朝陕西乡试的主考官、同考官、每科的试题、解元姓名及籍贯等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掌握。根据该笔记记载,我们可将清朝陕西解元的具体中举科次,在每个朝代的分布列表如下,即表1。

根据表1,我们可将清朝陕西94名(籍贯明确者88人)解元在各个时期的分布状况概括如下:

在顺治朝18年中,从顺治二年(1645)开始到顺治十七年(1660),陕西实际举行乡试7科,产生解元7人,平均2.57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6人,甘肃籍1人。从陕甘解元在各朝的排名情况来看,顺治朝的陕西解元人数在清朝八朝中位居第4,这一位次,不仅与顺治朝甘肃解元在各朝的位次一样,而且与雍正朝陕西解元在各朝的位次一致。

康熙在位61年,从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科,陕西共举行乡试20科,产生解元20名,平均3.05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19人,甘肃籍1人。从康熙朝两省解元人数在各朝的位次来看,陕西在各朝中高居榜首,位居第一,甘肃在各朝中位居第四。

雍正朝13年中,从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到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陕西实际举行乡试6科,产生解元6人,平均2.17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6人全为陕西籍,也就是说,雍正朝甘肃没有产生解元。

乾隆在位60年,期间陕西共举行乡试27科,产生解元27人,平均2.22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14人,甘肃籍9人,籍贯不详者4人。从乾隆朝陕甘解元人数在各朝的位次来看,在此期间陕西解元人数位居各朝第二,甘肃高居各朝解元人数的第一位。

嘉庆在位25年,从嘉庆三年(1798)戊午科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陕西共举行乡试11科,产生解元11人,平均2.27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5人,甘肃籍4人,籍贯不详者2人。从嘉庆朝陕甘解元人数在各朝的位次来看,陕西位居各朝第五,甘肃位居各朝第三。

道光在位30年,从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开始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陕西乡试共举14科,产生解元14人,平均2.14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9人,甘肃籍5人。可见,道光时期陕西解元人数位居各朝第三,甘肃解元人数位居各朝第二。

咸丰在位11年,从咸丰元年(1851)辛亥恩科到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陕西共举乡试6科,产生解元6人,平均1.83年产生一名解元。其中,陕西籍5人,甘肃籍1人。从陕甘两省解元人数在各朝的位次来看,在此期间的陕西解元人数位居各朝第五,甘肃的位居各朝第四。

同治在位13年,从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到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陕西共举行乡试3科,产生解元3人,平均4.33年产生一名解元。在此期间,陕西解元人数位居各朝第六。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也是陕甘合闱的最后一科,因为从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开始,陕甘分闱。所以,本课题研究也仅仅以陕甘合闱时期的解元为研究对象。

二、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的特点

根据上表,我们对清朝陕甘合闱时期陕西乡试解元在陕甘两省的分布,以及陕甘两省解元在各时间段的分布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分析陕甘合闱时期陕西解元在各朝的分布特点,根据表1可以制作一个解元分布曲线图(见图1),横坐标为清朝各朝代,竖坐标为解元人数。根据这幅图,可将清朝陕西乡试解元的时间分布特点概括如下:

首先,从总体上来看,陕甘合闱时期陕西籍解元的分布呈较明显的连续倒V字形状,甘肃籍解元的人数在各朝的分布则呈现的极不规则。

第二,从两个曲线的竖坐标,即解元人数来看,陕西籍解元人数明显多于甘肃籍解元。其中,陕西籍解元最多的是康熙朝,多达19人,最少的是同治朝,只有3人;甘肃籍解元最多的时间段是乾隆朝,但也只有9名解元,最少的是雍正时期和同治时期,因为在这两朝,甘肃没有产生解元。

第三,从陕西籍解元曲线图来看,除了总体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大小不一的连续倒V字形状之外,分段来看,清朝陕西籍解元的时间分布还呈现出两个特别规则的倒V字,即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嘉庆朝-道光朝-咸丰朝,康熙朝与道光朝分别是这两个倒V字的顶点,而顺治朝、康熙朝是第一个倒V字的左右两边,嘉庆朝与咸丰朝是第二个小V字的左右两边。(见图1)

图1 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图(1645年-1875年)

以表1的数据为例,可以再绘制一个清朝陕西乡试解元的产出周期分布图(见图2)。

图2 清朝陕西解元产出周期曲线图

根据图2,可以发现清朝陕西的解元产生周期也呈现出如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朝不是解元产生最快的时期,而恰恰是统治时间最短的咸丰朝却是解元产生周期最快的时期。康熙朝的解元产生周期是3.05年,远远慢于除同治朝之外的任何时期,而咸丰朝则以1.83年的产生周期而成为清朝产生解元最快的一个时代。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虽然解元人数的多少与皇帝在位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但是,解元产生周期的快慢与皇帝在位时间长短没有正比关系。

第二,清朝陕西解元产生周期最长的是统治时间较短的同治朝,他在位13年,实际仅仅产生解元3人,所以同治朝以4.33年的周期而成为清朝陕西解元产生最慢的一个时代。

第三,常规的乡试是三年一科,也就是说,应该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相应产生一名解元,即,常规的解元产生周期应该是3年。然而,从清朝陕西解元产出周期曲线图来看,除了同治朝的4.33年远远大于3年的正常周期,康熙朝的3.05年略高于常规的3年外,其他各个时间段的解元产生周期均小于3年,而且越来越接近并小于2年。这也说明,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知识人的笼络和控制,开科频率明显加快,开科周期也明显缩短了。

三、影响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的因素

因为清朝实行分省取士,所以每省每科乡试只产生一名解元。这与举人、进士等同等级功名的人数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也无可比性。所以,以清朝陕西解元的时间分布为例来看,影响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的因素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朝各帝在位时间的长短与该朝解元人数的多少有最直接、最重要、最密切的关系。因为三年一科的科举制特点,所以,在位时间越长,开科次数应该越多,自然解元人数也应该越多。例如,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中,期间陕西实际举行乡试20科次,产生解元20人,所以,在此期间的解元人数位居清朝陕西各朝的第二位;另外,乾隆在位60年,实际举行乡试27科,产生解元27人,高居各朝解元人数之首。探究康熙、乾隆两朝解元人数较多的原因,无疑与两朝的统治时间最长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各时间段解元人数的多少还与科举制度的革新有重要的关系,例如清朝从雍正元年开始的新皇帝继位元年所实行的恩科考试制度有关。因为,虽然清朝乡试恩科始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癸巳恩科[1]110,但是新皇即位后开始实行恩科却是从雍正元年(1723)开始的。据记载,雍正元年(1723)开了癸卯恩科[1]128,渭南人王炎很幸运的成为该科的解元[1]128,此后,雍正二年(1724)又举行了常规的三年一科乡试,大荔人游得宜是为该科解元[1]133。此后,乾隆元年(1736)、咸丰元年(1851)、同治元年(1862)、光绪元年(1875)均开设了恩科考试。并且,随着新皇即位元年恩科的开设,清朝藉其他重要庆典开设恩科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了,例如,乾隆在位的60年中,仅恩科就开了6次,另外,道光朝开恩科3次、咸丰朝恩科2次(见表1),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在位61年,多于乾隆的60年,但乾隆时期陕西解元人数多达27人,明显多于康熙朝20名解元的主要原因。再有,咸丰在位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1年,是清朝各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朝代,但却以1.83年的频次高居清朝陕西解元产生周期长短的最短时期(见图2)。其原因就在于,在咸丰朝短短的11年中,仅恩科就开设了2次。

第三,解元人数在各朝的分布还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重要关系。例如,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1]48、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科[1]50陕西就没有举行乡试,其原因就在于当时正值吴三桂起兵叛乱之时,因为陕西用兵,所以连续两科陕西都未举行乡试。除此之外,因为时局动荡影响而未举行乡试的还有同治年间。在此期间,陕西又连续四科没有举行乡试,分别是: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1]707、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1]711、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1]715、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1]716。正是受到当时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所以陕西未能如期举行乡试。因此,虽然同治朝有13年,长于咸丰统治的11年,但由于同治朝4科陕西未行乡试,因而该朝解元只有3人,解元产生周期也以4.33年而最长。

学界对社会动荡及局部地区社会不稳定对清朝科才多寡的影响,马啸先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晚清陕甘回民事变对甘肃的冲击相当大,甘肃许多地方成为主战场。陕甘回民起义军在西北范围内运动作战,多次与清军交锋。战争的杀戮,加之饥荒和瘟疫的滋生,使甘肃境内生灵涂炭,几成废墟。如《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1863)八月,回民军“陷平凉府城,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2]卷47·兵防下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人民生命没有保障,道路阻塞,科考之事无从谈起。受同治年间陕甘回民事变的影响,清政府连续三次停考了陕西乡试,直接影响到甘肃士人的应举。[3]文章虽然论述的是陕甘回民起义对甘肃进士的影响,但由于陕甘合闱的科考特点、陕甘毗连的地理因素,所以,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甘肃,还有陕西;同样,受牵连的不仅仅是进士,还包括举人及解元,等等。

第四,清朝陕西解元在各朝的分布多寡还与统治者的政策导向及统治需要密切相关。清初,统治者采用科举考试的手段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不仅要消解他们的反满的情绪,而且还要吸引他们加入到满族政权中来,因此,需要大量士人出身的官吏充实各级官府,特别是文职官吏和地方官吏。所以,自顺治二年(1645)以后,不仅乡试数额不断增加,而且打破惯例,加科考试。[4]例如,顺治二年(1645)乙酉科、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就是连续的。

第五,雍正朝的文宇狱件,如“查嗣廷案”、八国联军侵略,等等,都直接影响了乡试的进行及解元人数的多寡。这也说明,科举制度的实施特别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4]

总之,清朝陕西解元的人数分布从时间上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其原因在于,自康熙、乾隆以后历代皇帝在位的时间渐趋短暂,所以开科次数自然逐渐减少,相应地解元人数也就渐趋减少了。从清朝陕西解元的产生周期来看,咸丰朝解元产生周期最短,同治朝最长。由此表明,虽然解元的时间分布与皇帝在位时间多少成正比关系,但与解元产生周期没有直接关系。从影响解元在各时段分布的因素来看,解元的时间分布既与皇帝在位时间长短有关,而且与科举制度变革、社会局势的稳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导向,甚至与外部环境等密切相关。

[1]法式善.清秘述闻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升允,主修.甘肃新通志[M].安维峻,主纂.兰州:1990影印本.

[3]马啸.清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J].中国边疆史地研,2011(4):134-144.

[4]李润强.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05(1):62-68.

猜你喜欢
乡试同治康熙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便秘、痔疮要“同治”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荒唐同治讲信义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康熙下象棋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