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

  • 文学中的万千气象
    元”指的是考生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接连夺魁,连续获得解元、会元和状元,是古代士子梦寐以求的荣耀。乡试、会试和殿试是科举中分量最重的三场考试,开考时间的选取也十分讲究。乡试时间一般选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为表述方便,本文农历月用汉字表示,阳历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三年考一次,也称“大比”。会试在乡试次年的暮春三月(明代及清初为二月)举行,地点在京师,也是三年考一次。会试放榜后不久,就会举行殿试,殿试时间一般在初夏的四月。在此不妨分析一下《红楼梦》中贾雨

    百科知识 2023年11期2023-06-21

  • 论清代八旗乡试始末 ——以故宫《顺治十一年乡试录》及《顺治十一年乡试题名录》为例
    1651年)顺天乡试始设满汉两榜,蒙古归满榜,共取70名满蒙举人。每榜乡试完毕,举行传胪典礼,还刊刻乡试录。此文以故宫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科《顺天乡试题名》《顺天乡试录》为例,又据《大清会典》《清实录》《钦定八旗通志》及清代笔记资料等,归纳、总结八旗顺天乡试始末。明代科举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童试为最初级的考试,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考试。童生经本籍县、府、学院的童试、岁试、科试三种考试,取得生员资格者,俗称秀才。有了秀才资格者,才能到省

    西部蒙古论坛 2022年1期2022-05-05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崇祯壬午科京省题名录》及其文献价值
    祯十五年两京九省乡试的基本材料,对该年各省解额、举人本经等信息的揭示,具有重要价值。借助该题名录,可以发现诸省通志选举志著录的举人数并不能完全等同本省解额,因为明代乡试中存在跨省考试的生员。而且,易代之际的通志修纂常会受到政治敏感问题的影响,进而丧失真确性。之前学者借助诸省通志选举志或官方解额政策得出的各省乡试解额数据不够准确,应当予以更正。关键词 《崇祯壬午科京省题名录》;乡试;解额;通志分类号 G256DOI 10.16810/j.cnki.1672-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3期2022-04-02

  • 科举至公若权衡:读程伟《清代河南乡试研究》有感
    最后一根稻草”。乡试是科举考试系统中竞争最激烈的一级考试,是最能反映科举考试制度公平公正公开与否的关键“砝码”。乡试,唐宋时称为“乡贡”“解(jiè)试”,是由各地州府主持、皇帝钦派的主考官主考、地方学正(全称“提督学政”或“督学使者”,也称学政、学台、学院、学宪、学道、学使、提学,或俗称“大宗师”)监考的考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考一次,在各省省府(包括京畿)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等,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

    考试研究 2022年4期2022-03-17

  • 咸丰九年科举借闱之争及其当代启示
    异地科场集中办理乡试或会试的科举现象,以保障科举制度的实行和杰出人才的选拔。学界关于科举与地域政治、经济、教育、人口、社会风俗之间关系等“科举地理学”①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较少关注借闱现象,未能充分讨论借闱的价值。因此,本文从“闱”字含义着手,进而诠释借闱一词的意蕴;并以咸丰九年(1859 年)苏、皖二省借浙闱举行乡试为例,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的朱批奏折、军机处录付奏折和上谕档等史料档案为研究文本②,分析当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借闱的争论,在此基础上反

    教育与考试 2022年1期2022-03-16

  • 清代乡试规章与禁忌
    【摘要】 清代乡试对于考官选派、评阅试卷、杜绝舞弊等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的清规戒律也有很多。清代乡试禁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况是对“下九流”应试资格的限制,规定了这九种身份的人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第二种情况是考试用语的禁忌,不得使用“碍目字”“衰飒字”和“纤佻字”。清代科举制度有许多弊端,例如不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没有赋予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和考试的权利;语言禁忌更应该废除等。【关键词】 清代;乡试;规章;禁忌;教育公平【中图分类

    今古文创 2022年1期2022-02-03

  •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浅论
    (1645年),乡试和会试均要考三场,分别在八月和三月(最初是在二月)举行。科举考试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考生不限年龄与次数。乡试和会试试卷,不论是否考中,在放榜后都可以领回自己的试卷。会试是全国竞争,乡试则是各省录取名额为定额。乡试施行定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清代;科举;乡试;会试【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6-0048-02基金项目:本文系20

    今古文创 2021年46期2021-12-21

  • 什么叫连中三元
    省城、京城举行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的舉人及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应考,中试者为贡士,也叫中试进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须于次月参加殿试。殿试亦名“廷试”,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上策问会试录取的贡士,以定甲第,高中第一名为状元。由此可知,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或殿元。若一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则称为“连中三元”。这是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明清时期云贵乡试的地方史地考题举偶
    一级的考试称为“乡试”,考中者就是“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乡试考题虽然前后有变,但一般情况第一场考“四书五经”,总共5~6题,是乡试取录的主要依据;第二场考“经学通论”1题,必做;外加拟诏、诰、表、判等公文体7~8题,任选1种即可;第三场皆为策问5道,多为经史、时论等杂题。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开始,还要增考五言八韵诗1首。考试文体长期用“八股文”,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才正式废除,规定无论乡、会试,首场改考中国政治5题;第二场考各国政治、“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2

  • 南明隆武朝福京乡试考论
    月,在各直省举办乡试。但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明朝北京政权覆亡。五月,福王政权立于陪都南京,于弘光元年乙酉二月以后,一度准备在其控制之下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广、江西等省开科取士,惜乎还未来得及举行即灭亡。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登极,建号隆武,改福建省为福京,福州府为天兴府,宣布七月一日以后称隆武元年。并于登极诏书中宣称,将秉持明朝祖宗之制,补行上年乙酉科乡试。由于明清之际军事斗争激烈,大量档案文献不得及时荟集存留,

    安徽史学 2021年4期2021-11-25

  • 明代福建地区的科举竞争与地域专经
    词:明代;福建;乡试;科举专经摘 要:现存福建地区乡试录汇编《闽省贤书》,保存了明代福建90科乡试录取情况,为了解该地区内部以专经为表象的科举竞争实态提供了依据。梳理明代福建各府的中式人数,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竞争关系,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明代福建地区的科举格局,经历了由明前期福州府的一家独大,至明中期福州、兴化两府争锋,再至万历后泉州府、漳州府崛起的变化过程;二是各地区的科举优势,建立在专经的基础上,如福州专《诗》、兴化好《尚书》、泉州重《易》;三是各地科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09-14

  • 吕柟的士人观 ——以吕柟所书乡试录序为中心
    笔者将以他的六篇乡试录序言为基础,挖掘吕柟的士人观念,并将这种士人观与关学学风作一比照。一、吕柟其人及乡试录序吕柟生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7岁左右随周尚礼学习《小学》之教,12岁进入高陵县学,受学于教谕高俦。在高俦的教导下,吕柟有志于圣贤之学。弘治十一年(1498),20岁的吕柟在长安开元寺遇到薛敬之,继承了薛瑄的河东之学,从此在理学上形成了以程朱为宗的特点。弘治十四年(1501),吕柟考中举人,进入北京国子监读书。正德五年(1510),因惹怒刘瑾,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2021-03-07

  • 制度视角下科举考试的“刚”与“柔”* ——以张謇的乡试会试为例
    謇总共参加过6次乡试(同治九年庚午科、十二年癸酉科、光绪元年乙亥科、二年丙子科、五年己卯科、十一年乙酉科)和5次会试(光绪十二年丙戌科、十五年己丑科、十六年庚寅科、十八年壬辰科、二十年甲午科)[2]25-28,笔者将通过张謇的乡试与会试经历,考察这段由普通生员向上层阶层流动的过程,从制度层面重新探讨科举制的“刚”与“柔”。一张謇的前5次乡试都如同当时江苏绝大多数的普通士子一样在南京的江南贡院赶考,只有第6次是参加北京的顺天乡试后成功的。如果考察一下相关的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1-01-06

  •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是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通常每三年在京城及各省城举行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称为“大比”。又因乡试时间是在八月,故又称秋试、秋闱。在乡试之前,需要先举行一种资格考试,即“科试”。科试由学政主持,考试成绩分为三等,凡考为一、二等者,即取得了乡试资格,其余考为三等者,以及在籍之监生、贡生等,再经学政考试,名为“录科”。录科录取者也可以参加乡试。此外,明清时期还于乡试之年的七月下旬集中举行一次科试的补考。凡科试、录科未取者均可再考一次

    读者·校园版 2020年21期2020-10-29

  •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时间  延期  乡试  会试【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识码】A中国自1979年起,高考有24年固定在7月7、8、9日三天舉行。2003年,出于减少酷暑和洪涝灾害影响的考虑,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改到6月7、8日两天。而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高考延迟一个月,在7月举行,成为引人注目的大事。在一定意义上,高考有如现代的科举,科举有如古代的高考。那么,科举考试时间是非常固定的吗?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也出

    人民论坛 2020年18期2020-07-23

  • 吃得好、睡得稳、才能考得好
    和考试强度。古代乡试开始的日子是农历八月初九,今天的高考定在公历6月7日(今年相当于农历四月二十四),从时间的安排上看,政策制定者都从考试角度出发,选择全国范围内天气条件最佳的日子开始考试。如果看考试强度,今天全国大部分省份一般考4场,两天内就结束。每场考试不超过两个半小时。而古代乡试是连考3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3天,在这期间是不允许出考场的。再说住宿。今天的考生绝大多数考试时是住在家里的,少部分在学校住集体宿舍,部分住宿离考场远的还会预定宾馆。可以说,

    人生十六七 2019年6期2019-07-08

  • 吃得好、睡得稳、才能考得好
    和考试强度。古代乡试开始的日子是农历八月初九,今天的高考定在公历6月7日(今年相当于农历四月二十四),从时间的安排上看,政策制定者都从考试角度出发,选择全国范围内天气条件最佳的日子开始考试。如果看考试强度,今天全国大部分省份一般考 4场,两天内就结束。每场考试不超过两个半小时。而古代乡试是连考3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3天,在这期间是不允许出考场的。再说住宿。今天的考生绝大多数考试时是住在家里的,少部分在学校住集体宿舍,部分住宿离考场远的还会预定宾馆。可以说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6期2019-06-17

  • 明代乡试副榜及其成效研究
    50007)明代乡试副榜制度是明代科举制度的一大创举,是明代科举制度不断发展的重要结果,它的出现不仅缓解了明代乡试固定解额的压力,而且为落第士子开辟了一条新的上进之路,大大缓解了明后期的社会矛盾。目前学术界对于明代乡试副榜的研究极为薄弱,据笔者了解,目前对于明代乡试副榜出现的时间有统一的认识,但对于万历之后乡试副榜变化,仅有郭培贵教授的《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一书中有提及。本文从明代乡试副榜的背景、明代乡试副榜的发展、乡试副榜者的出路及明代乡试副榜所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1-21

  • 清道光乙未恩科《山东乡试卷》
    文·姜英陈秉信乡试硃卷封皮陈秉信履历朱(硃)卷是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事实上是科举制度在逐步完善过程中的一种防弊措施,初现于明清。所谓“乡试硃卷”是清代学子参加乡试(即考举人)时所作的试卷。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以墨笔答卷,其墨笔试卷密封后,需经专门会录人员用朱笔重新誊写后送交考官,以防止考官辨认出考生的笔迹面舞弊,这份重新誊写后的红彤彤的试卷誊稿即称之为“朱卷”。这些朱卷送交阅卷官评阅,从中选出部分优卷,再由主考官将这些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出名次。乡试或会试中式

    山东档案 2018年5期2018-11-08

  • 清代湘西地区乡试探究??
    共有80名生员在乡试中举。清代湘西地区各厅县在乡试中呈现出举人的数量不一,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清代湘西地区举人数量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是乡试优惠政策差异、各厅县文化水平高低不同、乡试盘费数量不一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键词:清代;湘西地区;乡试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6-0037-06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实施直至1905年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成为中央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乡试

    三峡论坛 2018年6期2018-09-10

  • 科举两湖分闱,促成近代湖南人才井喷?
    、湖南两省)合闱乡试(闱,指试院),湖广贡院设于武昌。湖南学子赴武昌应试,路途遥远,近者相距千余里,远者二三千里,往往得提前十天半月甚至两三个月出发,不像湖北考生有近水楼台之便利。湖南考生裹粮而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能按期赶到武昌参加乡试已是万幸;至于那些经过长途跋涉,早已身心疲惫的考生能否考出一个好成绩,恐怕得靠上天格外垂青才行。不仅如此,湖南赴试学子还面临着过洞庭湖时的生死考验。每届乡试之期,正是盛夏酷暑,洞庭湖汪洋恣肆,一遇暴风雨陡发,只得停船等候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5期2018-06-04

  • 科举两湖分闱,促成近代湖南人才井喷?
    、湖南两省)合闱乡试(闱,指试院),湖广贡院设于武昌。湖南学子赴武昌应试,路途遥远,近者相距千余里,远者二三千里,往往得提前十天半月甚至两三个月出发,不像湖北考生有近水楼台之便利。湖南考生裹粮而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能按期赶到武昌参加乡试已是万幸;至于那些经过长途跋涉,早已身心疲惫的考生能否考出一个好成绩,恐怕得靠上天格外垂青才行。不仅如此,湖南赴试学子还面临着过洞庭湖时的生死考验。每届乡试之期,正是盛夏酷暑,洞庭湖汪洋恣肆,一遇暴风雨陡发,只得停船等候

    文史博览 2018年5期2018-05-29

  •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以及墓主人何仲方的生平简历,探究《湖广乡试录》所涉及的历史信息,从而彰显其历史价值。【关键词】湖广乡试录;科举制度;乡试;考略【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一、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概况2000年7月28日,配合灾民安置项目,湖南郴州市文物处对位于郴州市北湖区郴江镇三里田李家坝的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出土了2套明代古籍,即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和《大学衍义节略》。其中,《湖广乡试录》是明嘉靖七年(1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2018-05-14

  • 为一场考试中堂大人操碎了心
    复朝廷在江宁城的乡试!此时,清朝在江宁城的乡试已经停了十一年,两省众多的生员在这十一年内不能参加乡试,自然也不能进京参加会试,也就无缘于仕途。此番曾国藩收复了江宁城,燃起了江苏、安徽两省读书人的梦想。翰林出身的曾国藩二十六年前便是通过会试、殿试考取进士,从湖南湘乡的农家子成为一名朝廷命官,他深知恢复乡试对安定人心、笼络读书人的意义。七月十七日,进城未及一月,曾国藩视察了江南乡试的考场—— 位于秦淮河边的贡院。可他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断砖残瓦,野草丛生。要

    读书文摘 2018年5期2018-05-12

  • 为一场考试中堂大人操碎了心
    复朝廷在江宁城的乡试!清朝两江总督管辖地包括今天江苏、安徽、江西和上海四省市,是帝国的赋税重地,也是教育发达、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参加江宁乡试的士子来自江苏(包括今天上海)、安徽两省,江南贡院是除在首都举行的顺天乡试之外,录取举人名额最多的考场,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考场。籍贯为安徽合肥的李鸿章,当年担心参加江南乡试考不上举人,其父李文安想了个“高考移民”的法子,为他捐了个国子监(大清最高学府)监生的资格,来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一试便中。此时,清朝在江宁城的

    领导文萃 2018年23期2018-01-10

  •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臣与东南督抚围绕乡试展期的明争暗斗复杂微妙,远超既有认知。辛丑东南各省乡试最终展期一年,是刘坤一、张之洞立场的体现,是其向清廷坚持己见、对各省串联施压的结果。刘、张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正筹划新政变法,而改科举为新政首务。如辛丑乡试按期举行,则科举新章颇来不及实施,八股旧科举势必再考一科而延续生命,科举改章的落实必然延后。如此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兴学堂等其他新政次第展开。然而,慈禧太后和王文韶、孫家鼐、瞿鸿禨等朝臣,根据大乱之后迅速开科的历史经验,希望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9期2017-12-25

  • 为一场考试中堂大人操碎了心
    复朝廷在江宁城的乡试!此时,清朝在江宁城的乡试已经停了十一年,两省众多的生员在这十一年内不能参加乡试,自然也不能进京参加会试,也就无缘于仕途。此番曾国藩收复了江宁城,燃起了江苏、安徽两省读书人的梦想。翰林出身的曾国藩二十六年前便是通过会试、殿试考取进士,从湖南湘乡的农家子成为一名朝廷命官,他深知恢复乡试对安定人心、笼络读书人的意义。七月十七日,进城未及一月,曾国藩视察了江南乡试的考场——位于秦淮河边的贡院。可他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断砖残瓦,野草丛生。要举

    南都周刊 2017年18期2017-11-01

  • 为一场考试中堂大人操碎了心
    复朝廷在江宁城的乡试!此时,清朝在江宁城的乡试已经停了十一年,两省众多的生员在这十一年内不能参加乡试,自然也不能进京参加会试,也就无缘于仕途。此番曾国藩收复了江宁城,燃起了江苏、安徽两省读书人的梦想。翰林出身的曾国藩二十六年前便是通过会试、殿试考取进士,从湖南湘乡的农家子成为一名朝廷命官,他深知恢复乡试对安定人心、笼络读书人的意义。七月十七日,进城未及一月,曾国藩视察了江南乡试的考场——位于秦淮河边的贡院。可他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断砖残瓦,野草丛生。要举

    南都周刊 2017年16期2017-11-01

  • 科举是道送命题
    顺天(今北京)的乡试,一举得中举人,之后殿试得探花,彻底改变了命运。这种“南庠入北闱”就是冒籍,赵翼还写诗为自己开脱:“士穷则躁进,此事古来有;要当期大节,微眚岂足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赵翼这么幸运。明代大才子徐渭的哥哥徐潞及冠后在绍兴山阴考取了秀才,然后到省城去参加乡试。没想到乡试这一关,徐潞足足考了20年都没有考过。这让徐潞很没有面子,他开始琢磨父亲徐鏓“高考”的实战经验。经过深入分析,徐潞发现父亲当年能顺利通过乡试,并不是八股文做得好,而是钻了“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连中三元”知多少
    府试为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形式。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是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由会试合格者参加,由皇帝主持,或任命大臣代理主持。这是科场上一种最高层次的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所谓“三元及第”,指的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一人连得三案首为小三元。连得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11期2017-07-12

  • 清末壬寅癸卯科陕晋合闱乡试探析
    寅癸卯科陕晋合闱乡试探析张华腾,范 珂(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1902年和1903年,即农历壬寅年和癸卯年,由于受战乱、加开恩科等种种原因影响,清政府相继举行了两次乡试,山西省为《辛丑条约》内的禁考条款所限,全省有多地考生五年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太原也不能举办山西乡试。最终山西省这两次乡试借用陕西贡院与陕西省进行合闱考试。这两次乡试既是清政府在庚子事变后的窘境的一个缩影,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旧更迭之际的科场情形。清末;乡试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02

  • 明代应天府乡试考官新探
    07)明代应天府乡试考官新探裴家亮(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应天府既是明初的首善之地,其乡试规模也是全国之冠,故应天乡试历来被统治者重视,其乡试主考官从建文元年开始就从翰林官中选任。主考与两类同考官之间关系不甚相同,一是与教官同考,以主考领导下的合作为主;二是与甲科有司同考,既有合作又有相互监督。应天乡试考官给乡试取士造成的影响,则是积极远大于消极的一面。明代;应天府;乡试考官乡试是明代科举中关键的一级考试,中举之人便获得做官和参加会试的资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29

  •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清末新政伊始,朝臣与东南督抚围绕乡试展期的明争暗斗复杂微妙,远超既有认知。辛丑东南各省乡试最终展期一年,是刘坤一、张之洞立场的体现,是其向清廷坚持己见、对各省串联施压的结果。刘、张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正筹划新政变法,而改科举为新政首务。如辛丑乡试按期举行,则科举新章颇来不及实施,八股旧科举势必再考一科而延续生命,科举改章的落实必然延后。如此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兴学堂等其他新政次第展开。然而,慈禧太后和王文韶、孙家鼐、瞿鸿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年9期2017-03-11

  • 《聊斋》丛脞录 ——说“亚魁”
    “亚魁”属于明清乡试后对于名次较为靠前的中式举人略带恭维性质的一种称谓,民间习用,官方也不排斥,甚至出现于省级大僚为新科举人题写的匾额上。乡试获隽,与“亚魁”关系较近者是“解元”、“亚元”、“经魁”、“文魁”等,皆属于对新科举人名次的一种荣誉性称谓,既不会影响以后会试、殿试的录取,对于屡经会试而未能进入进士行列的举人拣选、大挑、截取等方式选官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乡里中悬挂一块诸如“经魁”、“亚魁”经官方题写的匾额,不过夸示桑梓,令门楣生辉,光宗耀祖而已;特

    华中学术 2017年3期2017-03-07

  • 明代乡试录取率考述
    郭文安明代乡试录取率考述郭文安明代全国的乡试平均录取率为4.71%。从明初至明末,全国以及各地的乡试平均录取率不断下降,充分反映出士子仕进难度逐渐增大、科举上行流动日渐壅滞的长期趋势。就地域比较而言,明前期各省直间的乡试录取率差异显著。中期以后,朝廷开始制订固定统一的乡试录取率,并由两直隶推广到全国,使各政区间实际录取率差距大为缩小,从而进一步维护了科举的区域公平。该政策的推行,强化了科举“公平选士”的核心理念,为解决高招录取区域失衡问题提供了些许启示。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6年6期2016-11-14

  • 试析光绪二十九年的云南乡试
    绪二十九年的云南乡试■张文芝光绪二十九年张润庠乡试考试卷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着重大影响。云南省泸西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中保存的一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乡试考试卷,反映了当时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试卷考生是广西直隶州学廪生张润庠参加当年云南乡

    云南档案 2016年4期2016-08-24

  • 一次高尚的作弊
    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乡试时,一个考生的成绩给几位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让他们费尽脑子。这个考生的试卷交上去后,主考们一看,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翻开考生履历,此人竟然只有13岁。13岁的孩子,文思如此通达,见解如此犀利,这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这是神童啊。正主考顾璘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不可多得啊。”副主考陈束见了,也连连称叹。朝廷派来监督招考的赵御史看完试卷也深有同感。可是,接下来顾璘的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8期2016-08-23

  •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词】清代 贵州 乡试 举人【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层级,乡试属于省一级的考试,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在省城贡院举行,中式者称为举人。乡试“是中国科举史上层级考试中最迟出现的一级考试,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而且还是最早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级考试”。①对于一个省而言,乡试是读书人的竞技场,也是省府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贵州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省,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独立开科,

    人民论坛 2016年17期2016-07-15

  • 什么是“连中三元”
    况,指某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约出现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得“秀才”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接下来,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因为在秋天举行,俗称“秋闱”。此考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通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6年7期2016-06-29

  • 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共分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一、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任期三年,任期内要依次到所辖各府、州去主持院试。院试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所谓岁试,即俗话说的童生考秀才,通过岁试,童生就算是“进学”了,成为了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亦即秀才。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继续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作“录科”。中了秀才,就脱离了平民阶层,走上了仕途的起点,地位会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5期2016-05-14

  • 一次高尚的作弊
    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一个学子的成绩,给几个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这个考生的试卷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考官们翻开考生履历,考生竟然只有十三岁。正主考顾璘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说道,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啊。副主考陈束和督考赵御史也深有同感。可是,顾璘却说,这个考生绝对不能录取。这孩子太年轻了,不能让他路途太顺了,要磨炼磨炼他。赵御史担心,如果不录取,这个考生会不会泄气。顾璘摇着头道,如果真那样,不录也不算什么损失。最终,三个考

    饮食保健 2016年14期2016-04-12

  • 外帘的干预:明代中期各省乡试与思想史
    预:明代中期各省乡试与思想史[日]三浦秀一[摘要]明朝万历十三年,礼部上奏了全六条的方策。此提案着眼于禁止内帘官的程文撰述以及外帘官的阅卷。但是,如此两种行为对当时一部分人士来说是由同一个信念派生而来的个别的自我表现。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倪宗正将此信念表达为“人法兼任之微意”。在体现了“人法兼任之微意”的乡试现场,外帘的执事官却阅读考生亲笔所作的所谓“墨卷”并参与到考查中。虽然这无疑是违法行为,但某些人士认为如此行为是更为有效的考查方法,于是便付诸行动。与此同

    学术研究 2016年3期2016-02-28

  • 一次高尚的作弊
    年,湖北武昌举行乡试。一个学子的成绩,给几个主考带来了艰难的抉择。这个考生的试卷华彩满篇,见解新颖,让人读了拍案叫绝。考官们翻开考生履历,考生竟然只有十三岁。正主考顾璘手拿考卷,捋着胡须赞叹不已,说道,小小年纪,见解不俗,是国之大器啊。副主考陈束和督考赵御史也深有同感。可是,顾瑀却说,这个考生绝对不能录取。这孩子太年轻了,不能让他路途太顺了,要磨炼磨炼他。赵御史担心,如果不录取,这个考生会不会泄气。顾璘摇着头道,如果真那样,不录也不算什么损失。最终,三个考

    意林·少年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清朝陕西解元时间分布研究
    )解元是科举时代乡试考试的第一名,与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合称为“三元”。作为乡试考试的第一名,解元获得者拥有无比的荣耀。然而,影响一个时期解元分布的因素很多,例如,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动荡、科考制度的改革、皇帝在位时间的长短等。因为目前尚无关于清朝陕西解元分布的研究,所以选择诸如陕甘合闱的省份,探究合闱期间的解元分布,无疑对于了解清朝时期陕西乡试的举行状况,科考制度,诸如恩科的开科状况、社会形势对乡试及解元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所用的解元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5-25

  • 试论明代武举乡试的发展
    007)明代武举乡试是获取武举功名的初级考试,在武举考试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明代武举乡试的制度建设、运行与发展状态,对明代军事人才的甄选及明代基层社会与军事单位防卫力量的构筑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但迄今为止,尚无对明代武举乡试进行专门探讨的论文。本文拟在把握明代武举乡试制度萌芽、初创、确立、发展完善及僵化的发展过程基础上,①揭示明代武举乡试制度发展的内因与演化机制,弥补其间的缺憾,以就教于方家。一 萌芽期明代武举乡试“萌芽”的主要标志是从洪武到成化年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3-19

  • 清代乡试“调帘”溯源考
    清代乡试“调帘”溯源考田建阳(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30)摘要:清代中后期,乡试同考官主要从州县官中选用,对于这种临时性的职务,清人称之为“调帘”。“帘”成了贡院的别称,其和贡院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帘”之所以能在清中后期逐渐具有历史影响力,也和同考官的择取人群固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试以贡院和乡试同考官的发展为线索,解析“调帘”的历史渊源。关键词:清代;科举;乡试;调帘作者简介:田建阳,在读硕士,暨南大学古籍文化研究所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张居正“被落榜”
    537年),一场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这个人叫张居正,参加乡试时年仅13岁,但考卷却答得相当漂亮。正当考官准备将他录取时,却被顾璘阻止了。原来张居正在考试之前曾写了一首《题竹》:“绿遍潇湘外,疏林玉器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他把自己比为凤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云。这一方面展现了一种自信与抱负,另一方面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11期2015-01-29

  • 清代顺天乡试举人的家庭出身研究*
    搜集到21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共记录了4035名举人的家世履历,并对这些举人的上三代家庭成分进行详细的统计。从朝代分布看,21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除了前期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外,其余的朝代均有涉及,乾隆朝3科,嘉庆朝2科,道光朝3科,咸丰朝2科,同治朝4科,光绪朝7科。从每个朝代所占科目来看,本研究的样本主要分布在清朝中后期,由于受到史料的制约,所以结论的适用范围对经历过战乱恢复阶段的清前期有所限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表1 调查对象的朝代、籍贯分布〔1〕

    教育与考试 2014年4期2014-11-28

  • 明代云贵川桂民族地区乡试考官特点研究
    310018)乡试考官情况的分析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明代南方诸省民族地区科举考试制度的具体化。运用与汉族省份乡试考官对比的办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整个明代科举制度的民族策略的深入探讨。一、四省与汉族省份乡试考官分析(一)汉族与民族地区乡试考官总人数比较汉族地区乡试考官总人数,笔者据台湾学生书局印行的《明代登科录汇编》中应天府、[1]山东、[2]浙江、江西、山西、福建、河南和顺天府等八个汉族人居多的省的二十次乡试录中,得知八个省的二十次乡试考官平均为62人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2014-08-15

  • 顺治帝如何整治官员“学历注水”
    考,舞弊多发生在乡试,因为乡试是在省区范围内由地方官主持,通过考试选拔本地才俊之士,因此,主持考试的地方官自主权比较大,有机会暗箱操作,徇私舞弊。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就是举人,距离进士就一步之遥了。清顺治十四年即丁酉年(1657年),全国连续爆出三起大的乡试舞弊案,把年仅20岁的顺治皇帝气坏了。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这一年的十月,有人实名举报京城附近的顺天府刚刚结束的乡试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有个名叫陆其贤的举人,通过贿赂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由这两个考官找人代替

    读书文摘 2014年6期2014-06-10

  • 再论清代顺天乡试特色*
    4)再论清代顺天乡试特色*刘 虹(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清代直隶省成为全国科举大省,从其乡试看颇具特色:顺天乡试与全国的会试共用一贡院,甚至皇帝亲临视察;顺天乡试考生要远远超出了直隶举子的范围,如全国的国子监贡监生等;顺天府的考官资质也远远高于其它省。从顺天贡院、顺天考生、顺天考官三个因子即可管窥顺天乡试的特色。顺天乡试;顺天贡院;贡监生;举人;考官一 皇帝亲临视察、与会试共享一隅的顺天贡院扩建历程顺天贡院不仅是直隶省的乡试考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12-19

  • 也谈《品花宝鉴》的成书年代 ——兼论陈森的生卒年
    7年回京参加是年乡试,于途中完成第二个十五回,1837年落榜后于是年腊底继续创作《品花宝鉴》,五阅月而成,脱稿于1838年。陈森的生年大致在1798年前后,卒年不晚于1857年。陈森《品花宝鉴》成书年代生卒年《品花宝鉴》被鲁迅称为清代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当时盛行于大江南北;但其作者陈森的相关资料却寥寥无几,只有《品花宝鉴》序言、《梅花梦事说》(《梅花梦传奇》序言)、杨愗建《梦华琐簿》和《罗延室笔记》等稍有提及。学者探讨《品花宝鉴》的成书年代也仅仅依据上述材

    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1期2011-11-20

  • 元代江浙行省乡试对明初科举的意义
    内容以及江浙行省乡试、元代科举对以后明初科举制度以及社会的影响。二、元代乡试对明初科举的意义元代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作为封建时代一种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元代对明初科举考试的态度是元代的一项积极的建树,创立了行省分寄式中央集权,虽然元代科举时断时续开放、录取人数较少,但是对元代的政治、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元代的科举制度形式和内容都被后来的明初所采用。明初的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也相当严密,并利用科举考试这种形式提倡明白易知、直陈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7期2011-08-15

  • 自知之明
    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竟然悬挂的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除了让别人书写,乾隆自己也禁不住提起笔来。他素来喜好舞文弄墨,每到一地、每经一事都要吟诗作赋,挥笔题字正是手到擒来,至今乾隆留存下来的诗有一万多首,虽说精品不多,但身为皇帝,才气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3期2010-04-10

  • 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 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的)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也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开考前,每名考生被分在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9期2009-08-11

  • 状元的产生
    才"再到省里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后的第二年,各省举人全部到京城参加会试,取中的称"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之后,紧接着殿试,由皇帝确定名次,被录取的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甲又取若干人。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病是很多的,只有极少数贫寒的人能进入仕途,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封建社会腐败,考试中营私舞弊现象比比皆是。例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6期2001-06-27

  • 何为杏花何为桂
    考,会试在春季,乡试在秋季,得中者分别为进士、举人。因而,春、秋二季,乃求取功名者“金榜题名”“一鸣惊人”之时。而杏花、桂花正分别开放于春、秋。因此,“二月杏花”“八月桂”实际上是喻指春天的会试和秋天的乡试。打动人心的并非“杏花”、“桂花”,而是能使他们“出人头地”的种种考试。正因如此,才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起早睡晚”。所谓赏花随时,热爱生活的“新解”,实在有负对联作者的良苦用心。

    读书 1983年8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