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风月 寄身烟波

2015-05-25 09:47骆风
收藏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手卷淡墨山水

骆风

在中国的传统书画中,有一种类似“命题作文”的表现手法,即不同的书画家应命以同一主题进行创作。如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吴湖帆为纪念已逝的爱妻潘静淑女士,以夫人所作词中的诗句“绿遍池塘草”为题,向国内书画名家征求墨宝。吴湖帆为画坛巨子,地位非凡,故应者纷纷。他将征集的书画诗词印行画册,竟然汇集了120位名家作品,真蔚为大观。又如画家朱屺瞻,以自己的画室“梅花草堂”为题,向同行师友征画,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都挥毫赠画,一时名家荟萃。笔者近日有幸见到一件清末民初的手卷《平波羡钓图》,即是多位画家诗人以同一主题创作的九件诗画作品的集锦。虽然画家都是书画收藏圈中所谓“小名头”,但是其作品都各具意趣,耐人品读。

《平波羡钓图》手卷,引首由上海学者、诗人周退密老先生以工楷题写“平波羡钓”四字。前后有郭福衡、陶焘、顾颐、杨伯润四位画家的四帧横幅山水画,以及五位诗人题写的五帧诗笺。赏析手卷之前,首先要了解原收藏者的生平,才能知晓“平波羡钓”这一命题的由来。原收藏者为黄槐森(1829-1902年),字作銮,号植庭,广东中山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广西巡抚,擅画花卉,尤工画蝶。而“平波”指江苏吴江县的一处名胜“平波台”,位于吴江县平望镇南莺湖中,唐代诗人张志和曾隐居于此。黄槐森大约是在平波台建造了别业垂园,他归隐此地,日与湖光山色相伴,雅兴大发,故以“平波羡钓”为题向诗人、书画家征求墨宝赏玩。笔者又在西泠印社拍卖公司2011年秋季拍卖会的一册图录里见到另一件《平波羡钓图》手卷,由清末词人朱祖谋题引首,陆恢、金心兰、郑文焯各作墨笔山水横幅,还有三位诗人的诗稿,同是黄槐森的藏品,可知当时征集到的作品不在少数。

手卷中第一幅是郭福衡的山水。郭福衡,生卒年不详,字友松,自署娄村老福,上海松江人,同治时举人。性僻诞,多才艺,通六法,尤工画人物,笔致古茂。其所绘作品为近景山水,画面江堤上老树两株,坡石一角。一红衣钓者,头戴斗笠,手执钓竿,席地而坐,其身后站立一黄衣高士,袖手旁观。作品笔墨极其简练,以枯笔线条勾勒为主,略以晕化的淡墨点染,又以极淡雅的花青染坡地,赭石染树石,颇得“干裂秋风,润含秋雨”的意趣。所绘人物的五官及衣袍都是廖廖数笔,不求形似而神情栩然。整幅作品让人感觉疏而不空,淡而有味。左上端以古拙的隶书题“平波羡钓图”五字,行草书落款“植庭仁兄大雅有此图,属为补之,草草作此无当,方家一哂也,娄村郭福衡”,钤“老至居人下”白文方印,作品右下角钤一方三角形楷书朱文印“居隐放言”。郭福衡的画风奇特,不逐时风,可见画如其人确为“性僻诞”。笔者又在野史上读到一则有关郭福衡的逸事。郭福衡的同乡有一武官,性喜豪华,以武艺起家,但目不识丁。其新屋落成,求郭为其书一堂匾。郭轻视他,便提笔写了“竹苞堂”三字。武官很高兴,拿回去挂了起来。后有人对武官说:“这里隐含了‘个个草包四字呀!”喜郭学问广博,诙谐怪诞;又喜武官可爱,爱堂匾不撤。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记载,“临川李小湖视学江苏,以鸲鹆来巢解试士,友松于试卷后图其形以进,小湖视之,诧曰:‘此宋画院本也。首跋之,并赋鸲鹆行去,后往来沪、松,卖画自给,尝于桃核上以烟签刻人物、鸟兽,精妙非常,尤善山水”。郭福衡还曾以松江方言著《玄密经》,书法家白蕉曾为其书作注。郭福衡在当时确为多才多艺的名士,而今少为人知,亦憾事也。

第二幅作品是陶焘的山水。陶焘,生卒年不详,江苏苏州人,一作吴江人。善画山水,学董其昌,苍莽浑厚,不落恒蹊。笔意峭拔,皴法疏简,焦墨苍古,别有意趣。又能画松鹤,极古健。此幅以边角构图,画作左一角绘崖石矗立,杂树丛生,高木葱郁,老柳垂荫。湖畔的水榭掩映在绿柳中,上有一人凭窗远眺,似乎感受到江风拂面,快意无穷。中间为开阔的水面,一叶扁舟上,渔者摇橹缓行湖上。画幅右侧绘浅渚一段,密生芦草,远处白帆片片点缀其上。画面大片的留白,凸显湖水浩渺,悠远无尽。整幅作品用笔健劲、墨色苍润,尤其是画近坡远景的芦草,潇洒磊落,密而不乱,极见功力。画中的点景人物仅有黄豆大小,而能刻画的动态自如,亦让人叹为观止。这幅作品中并无垂钓者出现,作者大概表达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隐逸情怀吧!左上题字“平波羡钓,丙戌新秋,植庭仁兄大人属写,诒孙陶焘”,钤“诒生画印”白文方印。丙戌为1886年。

第三幅作品为顾颐的夜景山水。顾颐(1882-1941年),字乐之,江苏苏州人。吴中望族,幼承家学,寓居上海,擅山水,尤工青绿。宗法沈周、文徵明。与顾洛、顾麟士名闻吴中,流寓上海,为海上名家之一。画面下端绘湖水静如平镜,停泊小舟两叶,舟上一人持桨端坐船头,眺望垂钓者,另一舟上的渔翁头戴斗笠,立身持竿凝神垂钓。中景绘坡石丛林,山石层迭起伏,地势由左向右抬升蜿蜒取势,至岸边一板桥横跨对岸。坡石以折带皴写就,层层皴染,笔法松秀,墨色劲润,绵厚中蕴劲峭,苍莽中见飘逸。所写丛树,乔松秀竹,荆棘枯木,参差掩映,草木丰茂而显意境幽深。一轮淡黄的圆月高悬枝头,夜空暮霭沉沉,了无边际。作者以淡墨加花青大面积渲染湖水及云雾,不露笔痕,幻化多姿。氤氲的淡墨与干枯的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更显湖水的明净,云雾的空蒙。作者营造出了月朗江清、烟笼寒林的美景,饱含诗意。右上方题“平波羡钓图,岁在己亥春正月,仿倪高士笔意,以应垂园居士雅嘱,顾颐写”,钤“顾颐”白文方印,己亥为1899年。倪高士为“元四家”之一倪云林,其山水多写太湖风光,山水笔法以折带皴为主。平波台为莺湖上的名胜,拟倪云林的笔法写之是极为恰当的。古人画水以留白法为多,写夜景也只是画月亮以意到为止,而顾颐在这幅作品中却独出机杼,以大面积的淡墨染水染云,正是师古而不泥古,一改“四王”山水的冷寂荒寒意境。

第四幅为杨伯润所作雪景山水。杨伯润(1837-1911年),字佩夫,一作佩甫,号茶禅,别号茶禅居士、南湖,一作南湖外史,室名南湖草堂、语石斋,浙江嘉兴人。禀承家学,亦工诗,善书、画。书近颜、米,骨秀天成,尤工行草,山水规摹董其昌。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该图以一江两岸构图取景,近处写坡石小丘,枯木数本,耸立湖畔,疏朗错落。一高士策杖寻幽行至江畔,见江上一渔翁孤舟独钓。对江平沙曲岸,寒林中草亭一间,远山连绵,渐入云霄。此图以长披麻皴挥写,用笔尖劲爽利,若不经意而逸气横生,用墨总体上以淡墨为主,以浓墨略作横笔苔点。坡角、江面、天空以淡墨渲染,山体留白而显现银装素裹之雪意。整个画面笔墨简括,以虚代实,是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写照。右上方题“平波羡钓图,吴墨井画雪得古劲荒寒之气,植庭仁兄大人鉴,杨伯润”,钤“南湖画印”白文方印。吴墨井为“清初六家”之一吴历,吴历山水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而此幅杨伯润的山水用笔爽利,多用淡墨,其学吴历在于追求“古劲荒寒之气”,师其心而不学其形。

纵观四位画家所作“平波羡钓图”,围绕渔隐这一主题,所绘作品构图、笔墨、意境各不相类,带给读者的审美意趣也各有千秋。但都抒发了作者远离尘俗、淡泊明志的情怀,以及对归隐江湖、怡然自乐的生活向往,正如这件手卷中诗人章纪鹤的题诗表述:

愿甘归隐作渔翁,富贵功名一笑空。

带个樵青为煮茗,美人名士夕阳中。

名心淡泊欲盟鸥,一泻青天碧水流。

十里莺湖游遍也,扁舟轻泛舻声柔。

家国年来事事非,平波台畔好忘机。

湖山自此皆生色,留与千秋人品题。  (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手卷淡墨山水
谈谈手卷书法作品的书写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
——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的展示思考——以唐代《捣练图》为例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国画手卷在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的讲授案例分析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