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授奖词

2015-05-25 09:57
收藏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路遥文学奖知识分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终结了造成十年动乱的“文革”,进入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时代,从而也进入了艰难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复杂而艰难的变革中,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我们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陷入了文化失缺价值混乱的困境。在文学上我们心态浮躁,盲目追新求变,怀疑固有的文学传统和伟大经验,我们的文学花样更是不断翻新,注入了渲染暴力和变态心理的先锋文学,注入了所谓的自然写作、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注入了所谓的迷恋技巧的成人学,这些都曾盈利风骚喧闹一时,然而风潮来了又去了,我们在文学上的收获却是寥寥无几,致使在这样的困境里,路遥在现实主义文学写作的伟大经验,越来越显出了它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像泥土一样朴实的文学,像春天一样温暖的文学,像陕北高原野百合般美丽的文学。它以真诚的态度、朴素的文字叙写着底层人的苦难,叙写着中国社会深隐的疼痛和忧伤,它直面人生的困难和不幸,却哀而不伤,态度积极,始终表现出道德的诗意,始终充满对生活的挚爱,始终充满坚强的生活意志和奋斗激情。所以它是直面苦难的文学,也是高扬爱的精神的文学,它固然还没有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它在伦理精神上是高尚的,在文学品质上是纯粹的。阎真的写作与路遥的写作属于同一精神体系,像路遥一样,阎真先生的写作也属于清新而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反思和批判是他的文学立场,而启蒙和醒示则是他的文学旗帜。他以忧患的态度关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关注他们所承受的人格撕裂和道德焦虑。他通过切近的观察,根据切实的经验,写出了知识分子与权利的冲突,写出了权力对知识的傲慢与扭曲,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内在力量。到了《活着之上》,随着生活边界的拓展和社会认知的深化,阎真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作为教育者的知识分子身上,显示出一种更为深沉内敛的写作风度。他通过精微准确的描写和从容不迫的叙述,揭示了高校的乱象,写出了高校知识分子的不自在、不自由的状态。他深刻有力的描写,就像水里捞出的石头那样,湿漉漉的,给人一种切切实实的沉重感。同样,像路遥一样,阎真的写作也是一种充满道德诗意的超越性写作,他想表现的古典美和诗意情怀,是寄托在现实之上一种健全的人格理想,建构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图景。对于一个举目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来讲,他的《活着之上》的建构,不仅具有切中时弊的现实感,而且还具有照亮人心的理想主义光芒,鉴于阎真与路遥在文学精神上的同构性,鉴于阎真在文学写作上的努力和突破,他的《活着之上》有理由被授予以路遥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谢谢大家。

路遥文学奖评审委员会

2015.3.29

猜你喜欢
路遥文学奖知识分子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征文启事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