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2015-05-26 16:51李旋
艺术评鉴 2015年6期
关键词:酒盅碟子

李旋

摘要:文章通过对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整理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具备可舞性动作的动态特点与动律特征,对一些新编小调的表演进行舞蹈加工和二度创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

关键词:祁阳小调 舞蹈性 酒盅 碟子

祁阳小调是湖南湘南一带的著名曲种,它主要流行于祁阳和祁东等地区,祁阳小调历史悠久,始于何时,无法考究。不过经有限的资料和民间的老艺人介绍,大约在明清时,祁阳地区的群众就开始传唱祁阳小调。祁阳小调是流行于祁阳地区的古老的民间曲艺,它经过历史的打磨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以唱为主,以说唱形式发展的民间曲艺,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祁阳小调也在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却在慢慢流失,由于祁阳小调是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曲艺,所以2010年祁阳小调入选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祁阳小调的形式

早期的祁阳小调有三种类型:第一,自娱自乐型。没有固定的表演,随意的摆动身体,就地取材以充当道具,通常以夸张的面部表情为整个表演增添色彩,早期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很独特,是一男一女,一人伴奏,一人演唱,俗称对子调,通常是即兴发挥,经老艺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最初的祁阳小调是在等吃饭的时候,拿起手边的碟子和筷子有节奏的自娱自乐的敲打起来,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第二,情感型。这种类型通常表演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更注重情感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打磨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男多女或是女子群体等共同伴奏并演唱的表演形式,一男多女的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子在旁伴奏,女子进行表演,经过发展,再加上更为系统地编排和多人的演出形式,改编过的祁阳小调内容更为丰富,为了更好地携带和播放,已不再使用现场伴奏的方式,所有的音乐都是提前录制好;第三,花灯小调。就是前两者的结合,表演与情感的结合使祁阳小调具有多样性,并赋予了祁阳小调的直观灵魂。在探究祁阳小调的过程中,祁阳花灯这个名词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在邹林波的《祁阳小调发展概况的研究》中曾提起过“这里有祁剧(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祁剧的发源地)、祁阳小调、祁阳花灯、祁阳山歌、祁东渔鼓等戏剧、曲艺和民歌。”并通过对老艺人的采访,我们得知,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部分。祁阳地区有一种叫祁阳花灯戏的民间曲艺,它与祁阳花灯在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道具的使用上有所不同,比如说祁阳花灯戏使用的道具是锣跟鼓,两种道具同时敲打出快速的节奏,富有强烈的冲击感;而祁阳花灯使用的道具是碟子、筷子等,节奏有快有慢,并且配合表演形式,节奏相对而言比较平缓更富有变化性。而且现在祁阳花灯戏已经失传了,只留有祁阳花灯了。祁阳小调中的祁阳花灯涵盖了花灯戏的表现手法和小调的情感灵魂。虽说祁阳花灯可以作为独立的表演形式存在,但是从本质上说,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部分。现今,祁阳小调已慢慢失传了,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挖掘出祁阳小调的潜在不同的元素,为祁阳小调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祁阳小调中道具的应用

(一)祁阳小调道具的使用

祁阳小调的经典道具组合是碟子与筷子。对碟子的挑选是有严格规定的,应选用碟面直径为14.5公分的瓷碟,碟子背面的底座要适中,便于拇指抵住。用筷子敲击碟子的边缘时,应发出清脆的声音。与碟子相搭配的筷子,应选中等长度,以便于左手的拿捏。筷子要有分量,它敲出来的声音才能好听。演员表演祁阳小调时,站姿也很独特,它的基本站姿: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的脚窝处与右脚脚后跟想靠形成脚位丁字步。祁阳小调对道具的拿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左手持碟,右手持筷。左手要放松和松弛,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碟子的三分之一处的中间,这样有利于持碟的稳定。右手的中指夹筷且要反着拿。用一句话概括:夹碟不松,夹筷松。碟子的敲法较为复杂,要勤加练习,才能完美的演绎它的敲法。下面就几种传统敲法进行整理:

1.线敲

基本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夹住筷子的尾端,左手拿碟子于肚脐前,碟心向下,碟背朝上。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都要捏在碟子的三分之一处,不同的是,大拇指捏在碟子的背面,中指捏在碟心的那个面。手指要有力才能保持碟子的稳定性,在这个基础上,将右手的手腕发力置筷子的头端,在碟子背面边缘均匀地来回拨动,这样,碟子就会发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敲打碟子的过程中,右手力度要适中,手腕松弛。要勤加练习才能敲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线敲是边走边敲的,预备拍时,左手拿着碟子放于腰侧,准备侧身走出。这样的线敲不仅声音好听,动作也很优美。它主要用于开头、结尾和过门。在祁阳小调中,线敲是最常使用的敲法之一。

2.边敲

基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在左前方向,右脚的脚窝处与左脚脚后跟相靠形成脚位的丁字步。基本动作是:左手拿着碟子向正前方伸出去一点,间隔两个拳头宽,有利于右手筷子的敲打。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来敲击碟子背面的边缘,后半拍,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这是一套动作。这个边敲就是这两个动作一直在重复。这个边敲是最基础的一种敲法。与线敲不同的是,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不同,线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在腰旁,而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是位于胸前的第三个纽扣前,与线敲相同的是,都是碟面向下,右手拿筷子的尾端。经老艺人介绍,边敲中左手的动作是所有敲法中都要运用的动作(除了线敲之外)。而且,边敲大多数用于节奏类的敲击。在蒋钟谱的《祁阳小调音乐集成》中,它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姑姑打铁”。

3.抽敲

基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向一点,面部看向身体的二点方向。双脚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呈左丁字步步位。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左手拿碟子,碟心向下;右手拿筷子,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筷子的尾端,筷子的头部向下。与之前的敲法不相同的是筷子要与手掌呈45度角。基本动作是: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敲击碟子的背面边缘;后半拍是由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经杨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左手的动作是它的基本节奏,左手的动作基本不变。第二拍的前半拍,左手处于同样的位置不变,右手用筷子的尾端(筷子头向上)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后半拍是将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第三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尾端向外刮击碟子的背面边缘,与此同时,左手将碟子向上移至胸前的第二粒扣子的高度。当右手刮击碟子的背面后,右手立即向右侧甩出;它的后半拍同样是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第四拍又与前三拍不同。第四拍的前半拍,左手在原处,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头部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与此同时左手拿碟子的背面对着筷子的头部用力碰击。第五拍时,左手与之前一样,拿着碟子于胸前,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尾端以带拖的方式向外刮着碟子的边缘,同时朝二点伸出,并与肩平行;最后,左手向六点方向及接近臀部的高处,碟子的正面向下。第六拍的前半拍,左手拿碟子于胸前的第二个扣子处,碟面向下,右手收回并将筷子的尾端向上垂直,筷子的头部向上,用筷子的尾端冲击碟子的背面中心,后半拍则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抽敲是基础敲法中最难的一种。详细介绍了这三种基础的敲法,这三种敲法诠释了碟子的用法。其他的敲法都是以这三种敲法为基础。在基础敲法上进行变化,手脚配合加入一些动作,整个敲法就提升一个层次。比如,腕敲是花样的敲法,前后上下都要敲,它的基础敲法是边敲,它是在边敲的基础上进行方位的变化,将单一的训练变为复合性的训练;还有平敲,它是从上往下敲或是从下往上敲,自由变化,随身体而动。在基本的敲打动作上加上舞步,使整个敲法更为复杂。这个敲法主要是两个人对敲,一个人从下往上敲,另一个人从上往下敲,相互对应。这个敲法在舞蹈中使用,会让这个舞蹈更加的生动化。

(二)祁阳小调与蒙族舞蹈中道具应用的对比

蒙古族舞蹈的形成与祁阳小调形成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自娱自乐,不同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风格差异,蒙古族人们是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由此产生它的风格是豪放热情,而祁阳小调它是产生于湘南地区的民间曲艺,它的风格特点比较柔和。蒙族舞蹈中也有使用筷子和酒盅的,不同的是它的筷子可以单独使用,筷子舞的道具是由多个筷子组成,用它来敲打人的各个部位而形成舞蹈动作,祁阳小调则是用一对筷子来敲击碟子,在敲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动作而产生了舞蹈。蒙古族舞蹈中也用酒盅做为道具,蒙古族的酒盅舞是以舞蹈动作为主,道具为辅,而祁阳小调则是与之相反。例如:祁阳小调中的颤盅是以两个酒盅之间不断碰撞而形成的动作变化,在这个基础上身体呈自然状态带动脚下灵巧的变化,而在蒙古族舞中它是个辅助性的道具,身体动作变化居多。与祁阳小调中的酒盅存在区别。

祁阳小调中最经典的道具组合就是酒盅和碟子,与蒙古族舞蹈两者之间有了清楚的对比,从而可以确定祁阳小调中舞蹈元素的存在。

(三)祁阳小调与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对比

祁阳小调它主要是以唱为表演形式,我们要挖掘出祁阳小调中的舞蹈元素,就必须从祁阳小调中的道具来体现。它的道具能具体的表现整个小调中所蕴含的内容。比如说碟子,碟子它有很多的敲法,它每个敲法都不一样,都可以拿出来单个表演,它的每一个敲法就是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祁阳小调中有很多种用法。比如说边敲、抽敲、线敲等这些都是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它需要我们将它总结归类,以便后人的学习。它和东北秧歌有着相似的曲风,但它们舞蹈风格却不一样。东北秧歌它的舞蹈风格是“稳中浪、浪中艮、艮中翘”,其中“稳、浪、艮”这些都是东北秧歌的舞蹈元素,它的稳是动作扎实,不晃悠,而祁阳小调中的动作则是灵巧;它的浪是指在表演过程中,由夸张的面部表情带动动作的情感,而祁阳小调中它的表演就在它的面部表情和手中的道具上;它的艮则是动作的内劲,用艮来体现东北秧歌中的热情,而祁阳小调的热情则是由敲打道具时,身体自然舞动的韵律来体现的。所以说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就在它的道具中,道具的敲法就是舞蹈元素的具体体现。由此看出,祁阳小调的风格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灵巧如燕、音从巧来、音中有情”。而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现在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最开始的时候,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就是一男一女,这时的表演形式与东北二人转很相像。东北二人转它是边唱边跳的,而早期的祁阳小调则是男的在拉二胡,女的在旁敲碟起舞;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大多是手绢、扇子的绝活,而我们祁阳小调中的表演则是碟子和酒盅的绝活,两个大体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手上的道具了。祁阳小调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了一男二女、几男几女或都是女子的表演形式,而且它们手上的道具由单一变为多样化;而东北二人转就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元素。

在采访杨爱萍老师(祁阳小调传承人)时,杨老师告诉了我们祁阳小调中最著名的几部曲子,并为我们现场演绎了一些曲目。其中就有:《讨学钱》、《十月花开》、《五更留郎》等经典的作品。在观看了这些曲目后,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祁阳小调得表演形式,这给我们提供了舞蹈的雏形,我们需将它的舞蹈元素更加的细致化,加工它的表演形式,以便它更加的完善和发展。在祁阳地区采访时,当地文化部门已经意识到对祁阳小调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我们将对它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提取祁阳小调中的舞蹈元素,归纳舞蹈元素的难易,创建较为专业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多的人知晓,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2013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蒋钟谱.祁阳小调音乐集成[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邹林波.祁阳小调发展概况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3]龙华.祁阳小调[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03).

[4]聂晶.祁阳小调中舞蹈元素的动律动态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4,(07).

猜你喜欢
酒盅碟子
蛋壳陀螺
飞翔
An Unusual Experience
带几瓶好酒给父亲
长根就像一只狗
我院心血管内科苦碟子注射液使用情况分析
往事二三
飞碟来了
洗碟子
白酒加红糖治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