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一个梦想

2015-05-28 05:38本刊编辑部
重庆行政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文章☆

四个全面,一个梦想

□本刊编辑部

历史表明: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新。

历史必将铭记: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时代命题;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第一次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显而易见,“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与深刻总结,是党和人民在新的起点基础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中国梦的提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中国人民进军的号角。中国梦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依归,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中国走向未来和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涉及180多项重大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打铁先得自身硬”的率先垂范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忍不拔,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一以贯之地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及其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实现“中国梦”、共筑“亚太梦”乃至“世界梦”的重大战略空间。“一带一路”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

正如舆论普遍认识的那样,“四个全面”的提出,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四个全面”的提出是“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理论品质。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了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即: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决定指明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途径: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毫无疑问,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所以习近平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如果说中国梦,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关键的一步,借用毛泽东的话,“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那么,“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习近平所说:“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自己的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

(执笔:张新华)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